安吳鎮

安吳鎮

安吳鎮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東北部。鎮名是因本鎮安吳堡村現有青訓班遺址、迎祥宮戲台、名人吳宓、安吳陵園而得名。鎮政府駐於李家莊街道,距涇陽縣約20公里,距鹹陽53.6公里,距省會西安55.3公里。北靠三原縣嵯峨鎮、淳化縣毗鄰、東與三原縣魯橋鎮隔清河相望、南與本縣雲陽鎮接壤、西連本縣口鎮。總面積約9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74382畝,人口約4.3萬人。

基本信息

地理環境

安吳鎮位於陝西省鹹陽市涇陽縣東北部。鎮名是因本鎮安吳堡村現有青訓班遺址、迎祥宮戲台、名人吳宓、安吳陵園等文明於中外而得名。鎮政府駐於李家莊街道,距涇陽縣約20公里,距鹹陽53.6公里,距省會西安55.3公里。北靠三原縣嵯峨鎮、淳化縣毗鄰、東與三原縣魯橋鎮隔清河相望、南與本縣雲陽鎮接壤、西連本縣口鎮。總面積約99.9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人。

本鎮北部屬渭北黃土台原區,這裡坐落著關中名山-嵯峨山。山上有著豐富的石礦資源、和各種大棗、蘋果、核桃、桃、葡萄等經濟作物。東部、南部依靠平坦地勢、肥沃土壤種植各種四季藍色蔬菜,玉米小麥等農作物。 主導產業:蔬菜、雜果、建材、養殖。目前全鎮發展設施蔬菜14000畝,奶牛存欄達到6500頭,發展釀酒葡萄13000畝。承擔的縣級重點項目聲威皮帶長廊建設進展順利。新農村建設成績喜人,新建了一批道路、水利、電力基礎設施,民眾行路難、吃水難、灌溉難的問題得到明顯改善,人民民眾在發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和福祉。

歷史沿革

明清前無考;

明清隸屬涇陽縣溫豐鄉、甘延鄉管轄(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

1919年改溫豐鄉、甘延鄉為鄉治局(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

1926年改溫豐鄉治局、甘延鄉治局為溫豐、甘延區(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

1935年改溫豐區為溫豐聯,撤銷甘延區改為冶峪聯(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和本縣口鎮);

1940年撤溫豐聯設魯橋鄉,改冶峪聯為冶峪鄉(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和本縣口鎮);

1949年5月改魯橋鄉為魯橋區,改冶峪鄉為冶峪區(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和本縣口鎮);

1951年3月將魯橋區劃入四轄區管轄,冶峪區劃入五轄區管轄(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和本縣雲陽鎮);

1955年6月恢復魯橋鄉、雲陽鄉建制(包括已劃入三原縣的魯橋鎮和本縣雲陽鎮);

1956年2月撤區並鄉設龍泉鄉、蔣路鄉;

1958年9月取消龍泉鄉、蔣路鄉建制,實行“政社合一”成立“東方紅人民公社”;

1958年12月本縣併入三原大縣,為雲陽人民公社龍泉、蔣路管區;

1961年4月恢復縣制,撤銷雲陽人民公社設立雲陽、安吳中型人民公社,本鎮屬安吳中型人民公社管轄;

1961年9月恢復龍泉、蔣路人民公社;

1984年5月恢復鄉建制為龍泉鄉、蔣路鄉;

2011年7月7日撤銷龍泉鄉、蔣路鄉建制合併設立安吳鎮。

文物遺蹟

嵯峨山、豐樂原、龍泉山莊、唐崇陵、安吳青訓班、安吳迎祥宮戲台、吳氏陵園、王徵墓、李家莊防衛樓、淡村唐經幢、淡馬石經幢、龍泉寺、龍山寺、西嶽廟、雒仵貞潔牌坊、礫陽觀、元都觀、仵德厚墓。

歷史人物

第五倫、第五頡、第五訪、第五種、第五均、第五居仁、王應選、張鑒、王徵、王徽、張炳璇、張重齡、張鼎梅、張鼎望、王承烈、王介、周瑩、吳宓、仵德厚、毛念修、劉屏山(劉維藩)。

行政區劃

行政村

安吳鎮轄25個行政村。徐家崖村、姚家村、馬家村、安吳村、張溝村、蔣路村、甘澤堡村、高村、東山莊村、薛家村、羅圈崖村、蒙家溝村、岳家村、中山村、四羅溝村、王家村、馮家村、毛家村、沙溝村、竹園張村、東李家村、茹家村、雒仵村、西李家村、龍源村。

自然村

安吳鎮共轄自然村89個。

包含原蔣路鄉轄自然村39個:高村、公子窯、薛馬村、寨子、水磨、新城、黑虎曹、甘澤、徐家崖、東山莊、薛家、昝家、曹家、魏家、楊家、徐家、一天門、姚家、團結村、師家、閻家、紙坊、毛家、蔣路村、李家崖、羅圈崖、中梁村、孟家原、張溝、灣子、盤石坊、什字口、馬家、寇家、安吳堡、蒙家溝、西溝、東溝、石馬巷。

包含原龍泉鄉轄自然村、鎮50個:仁合村、興隆村、雒家、北窯、仵家、東路、西路、北路、申家、沙溝、高崖溝、上紅溝、下紅溝、茹家、劉家、竹園張、蘇家、石宋村、鐵李村、東溝岸、中山村、三義村、四羅溝、下馮家、老溝、周家窯、岳家、馮家村、墩兒李、東李家莊、西李家莊、毛家、韓家、窩子張、劉德、東仁合村、成家、淡馬村、曹楊村、劉買賣、腰王、下門家、上門家、觀音堂、木劉村、西山廟、團莊子、埝口伍、淡村、王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