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王叛亂

安化王叛亂

朱寘鐇是靖王庶第三子,封安化王,安化王朱寘鐇趁機於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發動叛亂。由於不得人心,叛亂很快被平定。。頗有當年成祖靖難之勢,安化王叛亂雖時間不長,但影響很大。後因叛亂被殺削爵。

簡介

朱寘鐇(?-1511年),甘肅省慶陽人,其祖為朱秩炵,靖王庶第三子,封安化王,後因叛亂被殺削爵。試圖改革帝國的行政管理,以便文武官員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將從屬於中官或和中官平等,並且在所有財政事務中都對中官負有責任。

朱寘鐇叛亂

明朝安化王,是明朝慶親王(慶靖王朱栴)的一分支,靖王第四子,永樂十九年襲封安化郡王,封地在今天甘肅安化,大明朝武宗正德初年時,太監劉瑾專權,安化戾王寘鐇(慶靖王曾孫)素有逆謀,利用劉瑾專橫跋扈引發的天下不滿情緒,派生員孫景文聯絡寧夏都指揮周昂等一批軍官,突然叛亂,起事後,叛軍殺寧夏總兵姜漢,鎮守太監李增,又派兵殺巡撫安惟學、少卿周東及一批執掌兵權的將領,然後占領鎮城“放獄囚,焚宮府,劫庫藏,奪河舟,大肆勒索慶府諸王,掠奪金幣萬計,充做軍資。同時分封將弁,把守關

安化王安化王
隘,傳檄文屢次歷數劉瑾之罪狀,與朝廷分庭抗禮!訊息傳來,“關中大震”。此時寧夏城中的將軍仇鉞佯裝有病,閉門不出,暗中計畫,在籌措與官軍配合平定叛亂,於是他假裝投降安化王,暗為內應。這時候安化王事變的訊息傳至陝西,陝西總兵急派官軍至寧夏平叛。官軍在黃河東岸設防,防止兵變向東擴張,又燒大壩、小壩所囤積的柴草,以防為叛軍所用。這時仇鉞向安化王建議加強黃河防守,這樣就使城中的叛軍主力調出,而城內防務空虛,這樣仇餓乘機殺死叛軍主將周昂及孫景文等叛軍首領,輕而易舉擒獲朱寘鐇,當叛軍得知朱寘鐇被擒,部眾潰散,河東官軍渡河入寧夏鎮城,安化王叛亂事變平息。
大明正德五年五月,大明朝命涇陽伯神英充總兵,太監張永總督軍務,再度起用右都御史。前陝西三邊總督楊一清率各省兵勇數十萬,征討寘鐇。大軍浩浩蕩蕩向寧夏進發,未想“寘鐇起兵凡十八日而敗”。楊一清建議:“只誅首惡、不究脅從”,同時奏請朝廷免除寧夏賦稅一年,安定了寧夏人心。於是朝廷下旨“削慶府護衛”,安化王寘鐇送京師伏誅,回想寘鐇寧夏叛亂之初,武宗一面調兵遣將,一面“頒詔天下,慰安人心”。頗有當年成祖靖難之勢,安化王叛亂雖時間不長,但影響很大。

暴亂過程

起因

一個薩滿教女巫和一小批士兵。1510年以前他的願望沒有引出什麼事,而在這一年,劉瑾派到陝西的朝廷1492年朱寘鐇承襲了陝西中部安化(今慶陽縣)的封地。很長時間以來他認為自己是皇位的一個適當的候補人,並且聚集了一個雜湊起來的具有這種看法的心腹人的集團:幾個軍隊的指揮官、一個學者、官員開始對軍田實施新的稅率,並下令逮捕和責打欠稅的人。欠稅人當然也是隸屬於戍軍的士兵。他們忿怒,容易被煽動。情況適宜於騷動,安化王於是決定起事。

經過

1510年5月12日夜,這個地區的所有高級官員都被邀請到安化王府赴宴。宴會當中,叛亂的士兵被領了進來;他們把幾個軍官、官員和鎮守太監殺死在他們的座位上。另外一些士兵被派去殺害那些拒絕赴宴的官員。他們的衙署隨後被洗劫和焚燒。
這時,安化王發布了一篇檄文。他宣稱,他集結了一支軍隊,要為朝廷清除太監劉瑾,然後他列舉了劉瑾的罪行。這篇檄文被送給許多地區的指揮官,安化王希望從他們那裡得到支援。這些地區的指揮官害怕劉瑾的權勢,拒絕回響。他們當中的一個人向朝廷呈交了安化王的檄文。儘管劉瑾隱瞞了這篇檄文,但他不能掩蓋這次事變。
一支軍隊被召集起來去懲罰安化王。楊一清(1507年4月劉瑾曾迫使他去職),受命為最高統帥,太監張永被任命為監軍。但是在他們到達陝西以前,暴動已被鎮壓下去。安化王於1510年5月30日被捕獲。一個曾經假裝歸順他的事業的騎兵指揮官用計捉住了叛亂的首領們,然後抓獲了安化王本人。這次流產的暴亂僅僅持續了19天,張永只不過押送安化王回北京處決而已。

禍害劉瑾

張永和楊一清在征途中議論過劉瑾。張並不感到受劉瑾的威脅。皇帝為張永這次出征送行,並賞賜他很多表示尊重的物品。他說他什麼也不怕。但是,楊說服了張,劉瑾很快就要叛亂,張本人處於致命的危險當中。他勸他把這次暴亂歸咎於劉瑾,並且請求處決他。張並不情願。如果計畫沒有成功那將如何?楊讓他放心,並補充說,一旦處決劉瑾的請求得到批准,他定將立即執行判決。楊還指出,張因劉瑾處死必定大有所獲。張同意了這個計畫,並立即動身返回北京。
表面看來,劉瑾想暗殺皇帝,並立他自己的從孫為帝。據傳的暴亂將在1510年9月10日發生。劉瑾的兄長剛死,他的葬禮擇定在那一天。表面看來,劉打算在所有官員去弔喪時進行攻擊。張永已經請求在同一天朝見時將安化王獻給皇帝,當劉瑾將獻俘的日子推後時,張懷疑暴亂已迫在眉睫。他不理劉的指示,突然趕進北京。

1510年9月13日,張永在早朝時獻上安化王和其他俘虜。那天晚上他和另外七個太監被邀與皇帝一道參加宴會。在劉瑾退出以後,張把危及皇帝生命的陰謀告訴了皇帝,並且告訴他必須馬上把劉瑾抓起來。已經沉醉的皇帝最初並不相信他的親信已經背叛了他。但是張和另外的幾個太監力勸他採取行動,他終於勉強同意了。四個衛士奉派把劉瑾拘留在宮內他的寓所里,他的財產被抄沒。
第二天皇帝把張對劉瑾的告發告訴大學士們。他命令他們起草一道敕令。劉瑾將被驅逐到南京。他派出的監督人將被召回,他的新稅額被廢除,他的其他行政方面的改革作廢。皇帝決定要在他檢視了劉的財產,親眼看過密藏的金銀財寶、甲胃武器和通往宮內的通道,以及藏在劉瑾扇子裡的匕首——據說是圖謀他的匕首——之後才處決他。

結果

劉瑾於9月16日被捕。皇帝命令在紫禁城主要城門午門前面公開審問他。當劉到場時,朝廷官員們都保持沉默。劉質問他們當中有誰沒受過他的某種恩惠,誰膽敢審問他。他們都向後退縮。最後,一個皇帝的親屬開始嚴厲地責問他。為什麼他有那么多盔甲?如果是為了保護皇帝,為什麼要把它們藏在他的住所里?皇帝確信他有罪,訴訟便結束了。
他受磔刑而死,從9月27日開始,持續了三天。在帝國各地榜示了這一訴訟結果以及他的一系列罪行的說明。在他死後一個月內,他的改革都被廢除;10月,他的黨羽大部分不是被處死就是被撤職。他的被沒收的財產解交給了皇帝的私庫,暫時減少了這個君主對收入的需求。

疑雲

劉瑾是否真的想要暗殺皇帝仍不清楚。這場鬥爭的勝利者所編纂的記載以確定的措詞說,劉計畫篡奪皇位,但除了午門前的簡短質詢外並沒有正式審理,而刑部現存的檔案只包括旁證。劉瑾沒有承認他的罪行,儘管在謀叛案件中一般都要求這樣的招供。而且執行他的死刑判決異常遲速,因此沒有機會抗訴或複審罪行。確定無疑的是,劉瑾之死結束了改革帝國行政管理的任何嘗試。

事件意義

實際上,劉瑾試圖改革帝國的行政管理,以便文武官員無論在什麼地方都將從屬於中官或和中官平等,並且在所有財政事務中都對中官負有責任。在中華帝國的歷史上這是沒有先例的安排,同時由於劉瑾的過激改革受到大多數文官成功的反對,因而也就不可能充分了解他的行政改革的詳情。在他死後幾天之內,所有他所施行的法令的痕跡都從記載中被抹掉。改革王朝制度和通過太監代理人擴大皇帝直接控制權力的唯一具有實質性的嘗試完全失敗了。

文獻出處

1、《明史》作庶第四子,但據《弇山堂別集》所載的年歲計算出生年份,朱秩炵應為庶第三子。
2、《明史》(卷117):“庶人寘鐇,祖秩炵,靖王第四子也。封安化王。父邃墁,鎮國將軍,以寘鐇襲王爵。性狂誕,相者言其當大貴,巫王九兒教鸚鵡妄言禍福,寘鐇遂覬望非分。寧夏指揮周昂,千戶何錦、丁廣,衛學諸生孫景文、孟彬、史連輩,皆往來寘鐇所。正德五年,帝遣大理少卿周東度寧夏屯田。東希劉瑾意,以五十畝為一頃,又畝斂銀為瑾賄,敲扑慘酷,戍將衛卒皆憤怨。而巡撫都御史安惟學數杖辱將士妻,將士銜刺骨。寘鐇知眾怒,令景文飲諸武臣酒,以言激之,諸武臣多願從寘鐇者。又令人結平虜城戍將及素所厚張欽等。會有邊警,參將仇鉞、副總兵楊英帥兵出防禦。總兵官姜漢簡銳卒六十人為牙兵,令周昂領之,遂與何錦定約。四月五日,寘鐇設宴,邀撫、鎮官飲於第,惟學、東不至。錦、昂帥牙兵直入,殺姜漢及太監李增、鄧廣於坐,分遣卒殺惟學、東及都指揮楊忠於公署。遂焚官府,釋囚系,撤黃河渡船於西岸以絕渡者。遣人招楊英、仇鉞。皆佯許之。英率眾保王宏堡,眾潰,英奔靈州。鉞引還,寘鐇奪其軍,出金帛犒將士。偽署何錦大將軍,周昂、丁廣副將軍,張欽先鋒,魏鎮、楊泰等總兵都護。令孫景文作檄,以討劉瑾為名。”
3、《明史》(卷117):“陝西總兵官曹雄聞變,遣指揮黃正駐靈州,檄楊英督靈州兵防黃河。都指揮韓斌、總兵官侯勛、參將時源各以兵會。英密使蒼頭報仇鉞為內應,令史墉浮渡奪西崖船,營河東,焚大、小二壩草。寘鐇懼,令錦等出御,獨留昂守城,使使召鉞。鉞稱病,昂來問疾,鉞刺昂死。令親兵馳寘鐇第,擊殺景文、連等十餘人,遂擒寘鐇,迎英眾入。寘鐇反十有八日而擒。錦、廣、泰、欽先後皆獲,械送伏誅。寘鐇賜死,諸子弟皆論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