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讀音
shǒu zhū
ㄕㄡˇ ㄓㄨ
引證釋義
“守株待兔”的省稱。
《孔叢子·連叢子上》:“然雅達博通,不世而出,流學守株,比肩皆是,眾口非非,正將焉立。”
晉 葛洪 《抱朴子·明本》:“每見凡俗守株之儒,營營所習,不博達理。”
唐 羅隱 《自貽》詩:“衰老應難更進趨,藥畦經卷自朝晡;縱無顯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明 沈鯨 《雙珠記·假恩圖色》:“憐恁涼涼無與處,窮途依稀守株;空囊何計充薪水,令人不覺攢眉。”
附:守株待兔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出自《韓非子·五蠹》
參考譯文
宋國有個農民,他的田地中有一截樹樁。一天,一隻跑得飛快的野兔撞在了樹樁上,扭斷了脖子死了。於是,農民便放下他的農具日日夜夜守在樹樁子旁邊,希望能再得到一隻兔子。然而野兔是不可能再次得到了,而他自己也被宋國人恥笑。而今居然想用過去的治國方略來治理當今的百姓,這都是在犯守株待兔一樣的錯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