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龠

學龠

《學龠》為錢穆先生關於治學方法與門徑的著述,內容有錢先生所談本人治學方法和感觸,以及對古人讀書方法和學術源流的介紹。好學之士,細細品讀,取而為法,可得為學入門之途徑。

圖書信息

學龠學龠

書 名: 學

作者:錢穆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0年05月

ISBN: 9787510804267

開本: 16開

定價: 25.00 元

內容簡介

《學龠》為錢穆先生關於治學方法與門徑的著述,內容有錢先生所談本人治學方法和感觸,以及對古人讀書方法和學術源流的介紹。好學之士,細細品讀,取而為法,可得為學入門之途徑。

作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錫人。九歲入私塾,1912年輟學後自學,並任教於家鄉的中國小。1930年經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武漢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江南大學等學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創辦新亞書院。1967年定居台灣。著有學術著作六十餘種。

圖書目錄

序目

略論孔學大體

本論語論孔學

一 學於藝,即“游於藝”之學

二 學於仁,即“依於仁”之學

三 學於德,即“據於德”之學

四 學於道,即“志於道”之學

朱子讀書法

朱子與校勘學

近百年來諸儒論讀書

一 陳澧

二 曾國藩

三 張之洞

四 康有為

五 梁啓超

學術與心術

學問之入與出

推尋與會通

歷史與地理

我如何研究中國古史地名

李源澄秦漢史序

古史摭實序

……

編輯推薦

《學龠》為錢穆先生著作系列

文摘

插圖:

這竟依稀是回復到晚明諸遺老之矩鑊。乾、嘉以來學者,可說無一人知有此境界。尤可異者,在他所想像的學術體統里,競無“經學”一門,因之校勘、訓詁、輯佚種種乾、嘉以來正統相傳認為了不起的治學工夫,充分表現在張之洞《書目答問》里的,一到康氏所提倡的新學統里,可說已全無地位。即陳澧主張看一部註疏的見解,似乎在康氏學統里看來,亦可謂無甚意味了。另一點值得注意者,康氏的新學統里,也沒有了文學一門,以此較之曾國藩的《家書》、《家訓》所指示的路徑面貌,又自絕然不同。陳澧只想就乾、嘉經學上略略作補偏救弊的工夫,因此他主張漢、宋兼采。曾國藩則只就桐城派古文家的見解稍事擴大,而容納了些經學上訓詁考據的長處。平心而論,康氏所提倡的新學,比之陳、曾兩人該是高明得多了。至如張之洞,無別擇,無旨趣,僅僅是開一個目錄,說一些門面話,究竟談不到所謂學術與門徑。

至康氏以宋、明學與孔學並重,這已為乾、嘉學者所不肯言;而其以佛學與孔學並重,則又為宋、明學者所不敢言。至雲“以孔學、宋學為體,以史學、西學為用”,其意似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哲學對立,亦較近人只認有科學不認有哲學者稍勝一籌。亦比“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之說較少毛病。至其教旨,提出“激厲氣節”,“發揚精神”,“廣求智慧”三項,尤其恰中了清代兩百多年在異族統治下所壓迫成的士大夫意態風氣之痼疾。即以最近二三十年的大學教育言,能做到廣求智慧一項,已遠不易。不僅講文史的只是紙篇字面之學,脫不掉乾、嘉以來訓詁、考據、記誦之積習;即治科學的,亦還不免如此。

序言

本書凡收文六篇。其第五篇成於民國二十四年,時北平各大學學生方發起一讀書運動,來徵文,原題名《近百年來之讀書運動》。舊稿散失,數年前由友人自台北鈔寄,茲易今名。其餘諸篇,皆成於旅港以後,一九五五、五六年問。其第四篇,三十七年始作於江南大學,未經刊布,稿亦遺逸。今所收,則旅港後新作也。自念少孤失學,年十八,即抗顏為人師。蟄居窮鄉,日夜與學校諸童同其起居食息。常以晨昏,私窺古人陳編。既無師友指點,亦不知所謂為學之門徑與方法。冥索逾十載,始稍稍知古人學術源流,並其淺深高下是非得失。然僅以存之胸懷間,亦未敢輕有所論述也。嗣後稍有撰著,而終不敢輕談門徑方法。良以人之為學,才性既不同,機緣復互異,從人之道,難可一致。自審所窺有限,豈宜妄有主張,轉滋貽誤。頃年踰六十,少壯所志,十不償一;精力就衰,殆不能更有所深涉。而廁身師席,亦垂五十寒暑矣。平生微尚,所拳拳服膺,自以謂是者,舉以告人,義亦宜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