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聖人為天下後世所立修己治心之大法。修齊治平在是。超凡入聖亦在是。於此用功最省力。而其所得之利益,隨各人之工夫淺深,為賢為聖,乃至為佛,悉由是得。況其下焉者乎。惜後儒不察,以物為事物,以知為知識。則是以根本之根本,認為枝末之枝末。又以枝末之枝末,認為根本之根本。不但不得聖人之意,亦亂聖人之文。何以言之,以欲誠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此極省力,極簡便,舉念即得之法。棄之不講,令人推極吾之知識,窮盡天下事物之理,以期誠意正心者,則舉世難得其人矣。由宋儒誤認物為外物,故後儒只雲誠正,而不提格致。此理極明顯,以自命得聖人心傳者錯解之。致聖人教人修己治心之道,晦塞不彰。可不哀哉。若專主自治,則格物一法,便可足用。以私慾一去,則眾惡悉除,眾善悉生,故云足用。若欲令舉世之人悉去私慾而顯正知,非提倡因果報應不可。以凡欲自利者,固不暇計及人之利與否。若知善惡因果,如影隨形,如回響聲。聲和則響順,形直則影端。了此,則不期格物,而自肯格物矣。故孔子之贊周易也,最初即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善,積不善,因也。餘慶,餘殃,則果矣。箕子之陳洪範也,末後方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極。此實明前生之因,今生之果。向,順也。用,以也,得也。威義,當是違。極,窮厄也。由前生所行,違背正道,致今生得此窮厄之果也。後儒不察文理,一歸於王政,則成違天理而誣王政矣。小兒生於富貴家,即享福,生於貧賤家,即受苦,豈王政令彼生乎。五福之四,攸好德,乃前生修道修德之習性。一壽,二富,三康寧,五考終命,乃前生修道修德所感之果報也。六極之一凶短折,二疾,三憂,四貧,五惡,(貌醜曰惡)六弱,(身柔曰弱)乃前生多作不順道義之事之果報,何得皆歸於王政乎。
相關詞條
-
致知教育
2、服務流程致知教育通過對學生的全程個性化服務流程,為每一個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診斷測評、匹配適合的優秀教師、量身定做個性化的教學方案、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教學...
-
致知格物解
《致知格物解》·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國朝魏裔介撰。 是編上卷載程子、朱子格致之說,下卷列諸儒格致之說,而附以裔介所作辨二篇,一曰致知格物非物慾扞格,...
古籍簡介 四庫提要 -
致知窮理:大學發展的多維探索
第五節中國大學發展個案 第三節中國大學的辦學理念 第四節大學戰略規劃的模式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書摘 -
朱子學
朱子思想是我國繼儒家思想以後又一思想領域的成就。宋代朱熹及其門人創立的朱子學是我國傳統文化發展史上的又一次高峰,其不僅極大地影響了中華民族思想文化,而且...
作者介紹 對外影響 相關著作 -
原學
書名:原學 圖書編號:1697711 出版社:廣播電視... 簡介: 本書是《原學》第六輯。是“易學哲學史”,不是“易學史...。”學也者,效法之謂也;道也者,成象之謂也。夫子曰:“下學而上達。”蓋言...
書名:原學 -
王學通論
《王學通論——從王陽明到熊十力》一書是楊國榮周志的博士論文。在進行論文答辨時,幾位前輩專家曾給以肯定的評價,給他許多鼓勵。部分內容在有關雜誌發表後,也引...
版權資訊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目錄 -
格致學
格致學即物理學,是研究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自然科學。大量史料表明:“格物學”或“格致學”就是“physics”的早期漢語意譯。這兩種譯法是...
格致學簡介 發展時期 代表人物 -
聖學書院
清乾隆七年(1742)知州宋名立重修,更名為童蒙書院,延師教讀,一時稱盛。 明正德十六年(1521)知州張崇德二程祠舊址創建聖學書院,置房舍數10間,名...
聖學書院簡介 聖學書院與童蒙書院 -
《習學記言》
《習學記言》是中國南宋思想家葉適的學術著作。是對經史子書評論和研究心得的記述。經14卷,諸子7卷,史25卷,宋文鑒4卷,共50卷。為葉被奪官免職,返回原...
書籍簡介 書籍內容 理論 觀點 作者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