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郁婷

人物概述

孫郁婷,出生於江西省,熱愛文學、藝術,2007年考入南昌大學新聞傳播系。
在校期間,其文《錦繡前湖魅力昌大》在“愛國與榮校”校級主題徵文榮獲一等獎,由她主演的音樂舞台劇《一路走來》榮獲2007年南昌大學“紅詩會”大型文藝晚會節目一等獎。文章《“中國紅色新聞事業的理論與實踐”高層論壇在南昌大學舉辦》一文收錄於國家級刊物《新聞春秋·第十一輯中國紅色新聞事業的理論與實踐》;文章《當代大學生社會價值觀現狀與引導》刊於省級刊物;文章《二月河昌大暢談歷史的真實與藝術的真實的整合》被中國新聞網等多家著名媒體轉載。2009年暑假,各方面表現優異的她被選拔參加“尋訪南昌大學優秀校友足跡活動”,代表學校赴廣東省五座城市深入採訪,將優秀校友的寶貴精神財富以文字和圖片形式帶回給昌大學子,並獲“2009年度南昌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先進個人”稱號。工作成績優異的她連續兩年獲得校級“優秀學生幹部”榮譽稱號。
2010年廣州亞運會大學生記者
2011年加入《21世紀商業評論

學生時代-新聞之路築夢

八個月的“亞運寶貝”夢

2009年11月,南昌大學在2010廣州亞運會啦啦隊西南賽區選拔賽中獲得第二名的好成績。而這支遠赴昆明參賽的由十八名隊員組成的南昌大學代表隊中,有孫郁婷的身影。
彼時的孫郁婷,在“廣州亞運會註冊大學生記者”之前,還有一個身份:廣州亞運會啦啦寶貝。
比起已經取得的成績,她更願意聊的是成績背後的苦辛。“西南賽區第二名”榮譽的背後,是歷時八個多月的選拔、練習和集訓。
選拔是嚴苛的。“大二剛進隊的時候,我們有100個人,最終參賽的卻只有18人。”說起這些的時候,孫郁婷抿了抿唇,“訓練到九月份的時候,名單差不多才定下來。”
訓練是艱苦的。如果說手臂、膝蓋的多處傷痕只是肉體疼痛,假期以及課餘時間的練習是對耐力的考驗,那么對於孫郁婷來說,沒有專業的舞蹈底子才是真正的難題,“每次接受新動作和新課程的學習,我們這些非專業的隊員明顯就感覺到吃力。”為了消化、熟悉新的動作,她們只有用最笨的方法:以勤補拙。
“為了實現‘亞運寶貝’的願望,我們卯足了勁。暑期為期40多天的特訓每天至少是6至7小時的,有時甚至會達到9小時。”“卯足了勁”的孫郁婷,歷經了嚴苛的選拔和艱苦的訓練,終於在成為啦啦寶貝隊候選人的第八個月迎來了她的機會,並且和她的隊友們一起抓住了機會的尾巴,夢想成真。

“請叫我亞運記者孫郁婷”

她做了一場關於“亞運寶貝”的夢。這場夢做得不短,八個月;也做得不易,幾乎日日汗水揮灑。美夢成真的時候,孫郁婷卻選擇了放棄。
亞運寶貝孫郁婷為了參與到亞運記者的選拔中,毅然放棄了自己為之努力了近一年的夢。
“她提出退隊的時候我覺得很遺憾。孫郁婷是外表安靜其實骨子裡很有耐力很能吃苦的學生,有回預賽時韌帶拉傷,她也一直堅持到了比賽的最後。即使與有專業底子的人相比,這樣的學生也仍是我更願意帶的。”周超群老師擔任孫郁婷的教練一年多,對於她的選擇,周老師和多數人一樣,即使滿心困惑,也依然抱著祝福尊重她的決定。
2010年3月6日,得知亞運會正在大學校園裡選拔記者的時候,她意識到,自己注定和亞運會結下了不解之緣。其時,距離3月10日的既定截至時間,還有不到4天。其中還有兩天恰逢周末,也就是說,留給孫郁婷的時間不足2天。
“時間很匆忙,甚至可以說,想成功幾乎是異想天開。”任何推薦信、手續和簡歷都還沒有準備的孫郁婷,卻決定和時間拼一把。她立刻開始尋找推薦人,開始跑新聞系主任辦公室、跑《信息日報》,向並不熟悉的老師“索要”推薦信!
“不巧的是,他們像是約好了似的,都在出差。”當被問到有沒有想過放棄,她堅定的搖了搖頭,“當時就是不灰心,覺得機會難得。最後一天,下著特大的雨,還是跑了好幾趟市區。”憑著這股倔勁兒,孫郁婷順利拿到了兩封推薦信。其中一份,來自知名報紙《江南都市報》的副主編練蒙蒙。
是什麼讓她放棄了夢想中的“亞運寶貝”機會?又是什麼令她倔強如斯地冒著風險和曲折爭當名額有限的“亞運記者”?孫郁婷說,因為自己是新聞的孩子。
“不是沒有過掙扎,不是沒有過猶豫。啦啦寶貝的背後,有我太多的努力。但我覺得我退出‘亞運寶貝’,自己仍然有可能以一名大學記者的身份為亞運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亞運這場盛會的機會太難得了。”徘徊與猶豫之後,孫郁婷做出了令自己日後不曾後悔過的決定。
孫郁婷說:“我是一名新聞學子”。寥寥數語,便是她做出這一令人咋舌和費解選擇的最有力回答。
這個理科出身的女生,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記者夢。

是新聞人,更是昌大人

廣州亞運會註冊校園記者的選拔,分為推薦提名、作品展示、網路連署、主席團評審、實戰訓練營、校園傳播行動六個部分。對於這些考驗,孫郁婷表現出了一個資深校園記者的思維寬度和廣闊視野,“我的想法是利用身邊可利用的校園媒體、社會媒體進行整合傳播和品牌傳播,以此擴大亞運會的影響力並提高其關注度。”
在第二階段的作品展示環節,獲得全國總分第八名的好成績讓“一直很有壓力”的孫郁婷在名校學子云集的競爭中找到了更多的自信。 “實力才是硬道理。”被問及自己的優勢,孫郁婷再次展露出了她的底氣,“在新聞作品方面,我側重於綜合報導和長篇通訊這兩方面,也比較注重將奧運、全運、城運三大盛會在南昌的相關賽事的整合。”
而說到網路投票,孫郁婷感觸頗深。“要從1000多個參與投票的大學生中挑選出前300名,我動員了周圍所有的同學、朋友、師兄師姐和老師。”她在十天的時間內,最終憑藉849封公開推薦信獲得了位居全國第31位、江西省第2位的好名次。對此,孫郁婷卻把功勞送給了昌大的陌生同學們。
“投票截止的前一天,我跑了五個小時的宿舍樓,一間一間宿舍地敲門,說明來意,為自己拉票。”被問到有沒有遭到拒絕時,她說,大家都很熱情,有的同學沒有電腦還會借電腦幫我投票。“畢竟都是昌大的學生,這份感情是永遠在的,”孫郁婷深知這份感情的珍貴,“我想在為亞運宣傳的時候也為昌大做些宣傳,比如出一個火炬在昌大傳遞的新聞小冊子,還在策劃中。”
是新聞人,更是昌大人。在孫郁婷的心中,這一信念早已生根發芽,茁壯長大。
“我,用了二十二年時光/才學會了一點點熱愛,一個人可以用愛殺死自己/因為愛,我才願意尋找窮人的正義”這篇題為“我是一個新聞的孩子”的詩歌,表達出來的,正是倔強女孩孫郁婷對於新聞記者的堅守。
“家有好女初長成”。在新聞的道路上,這個執著而可愛的孩子正漸漸長大給人驚喜,期待終有一天她成為真正的新聞驕子,顰笑間,驚艷四方。

《21世紀商評》部分作品

《創業明星-蔣友柏》
邵祈:偏執的IT牛郎
《佟興雪:我如何拯救賽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