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應鰲

孫應鰲

孫應鰲(1527年-1586年),字山甫,號淮海,諡文恭。貴州清平衛(今凱里)人,先祖孫華原籍南直隸揚州府泰州如皋縣(今江蘇省如皋市)。 孫應鰲生於明嘉靖六年(1527年),九歲能作文,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中舉人第一名。三十二年(1553年)成癸丑科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出京為江西按察司僉事。歷官陝西提學副使、四川右參政、僉都御史。隆慶六年(1572年)建清平山甫書院,吳國倫提學貴州時,親晤應鰲于山甫書院。官至工部尚書。

基本信息

簡介

明代著名思想家(1527-1586)字山甫,號淮海,溢文恭,明朝貴州清平衛(今凱里)人。著名朝廷大臣、學者、詩人、教育家和貴州教育的先驅。

生平概況

自幼聰穎,好學上進,喜讀詩文,善作文章。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公元1546年)舉人,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進士,選庶吉士,改戶科給事中,出為江西按察司僉事,遷陝西提學副使,晉四川右參政,擢僉都御史,撫治鄖陽,後為朝廷大理卿,戶部右侍郎,又改禮部,充經筵講官,掌國子監祭酒事(即全國最高教育行政長官兼全國最高學府校長),後任刑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尚書等。他當官勤於體察民情,善於調查研究,知識淵博,曾提出"勤學、勵政、親賢、遠奸"等事,受到皇帝的重視和採納。

工作經歷概況

他是明朝的名臣大儒,是在王陽明學說思想影響下成長起來的理學家,為明代四大理學家之一。孫氏學說的中心思想是"求仁",他進出"無欲"、"無欲就是天理",以"無欲"達到"求仁"的目的,繼承了王陽明學說思想,是貴州省古代第一位哲學家。 他是著名的詩人。《黔詩紀略》收其詩有457首,編為四卷。時逢奸臣嚴嵩當權,對他橫加迫害。他的詩對官場的勾心鬥角和仕途的艱險有所諷喻,部分詩揭露了政治黑暗,反映了民間的疾苦。詩風平易自然,有些作品有民歌風味。他的《學孔精舍詩鈔》是流傳至今貴州最早的一部詩集。《黔詩紀略》稱譽他是"貴州開省以來人物冠"。 他是著名的教育家,一生重視教育,曾幾度從事教育工作,任陝西提學副使時,作《諭陝西官師諸生檄文》16條,詳細闡明了他的教育主經和為學之道。任國子監祭酒兼經筵講官時,銳意改革,為國家培養了有真才實學的人才。50歲辭職回家後。在家鄉清平建學孔子院,向家鄉青年講學,為發展貴州文化教育事業作出了貢獻。 他還是書法家,大小兼能,特擅楷、行。其書法以歐陽詢為基礎。參柳公權筆意,端莊嚴勁,亦如其人。楷書《諭陝西官師諸生檄》,現在西安碑林。福泉有《分守新鎮道題名碑記》。

哲學

在哲學思想上,孫應鰲在晚明王學全盛之時,繼承並發展了王陽明的心學思想,並通過與浙中王門的王宗沭、泰州王門的徐樾、趙貞吉、羅汝芳、耿定向,江右王門的鄒守益父子、羅洪先、胡直、鄒元標,南中王門的除階,楚中王門的蔣信,黔中王門的李渭、馬遷錫等王門弟子的廣泛交往,相互切磋,對各派理論學習理解,消化吸收,發展創新,從而形成了自己的心學理論體系。孫應鰲早年師事徐樾,徐樾即傳其心齋之學。徐樾之師為泰州王門大師王艮(心齋)。黃宗羲《明儒學案》卷三十二《泰州學案一》云:“陽明先生之學,有泰州、龍溪而風行天下,……泰州之後,其人多能以赤手搏龍蛇,傳至顏山農、何心隱一派,遂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矣。”泰州王門學者大都不受傳統經典的限制,“多以赤手搏龍蛇”的狂者精神對經典進行隨意發揮詮釋,故往往輕視經典,蔑視權威。孫應鰲學得其中之三昧,其顯著的學術特色便是敢於以“六經注我”的心學精神,自作主宰,標新立異,勇於理論創新,不拘權威之說,不受書本約束。例如他講《論語》中“溫故而知新”時說:“溫故知新,學者多以所聞所得為解。某妄意謂:故者,當如《孟子》言性則故之故;新者,當如《大傳》日新盛德之新。凡天地萬物之實體燦然具陳,是則所謂故也;凡天地萬物之真機昭然不息,是則所謂新也。二詞雖有顯微之不同,其總括於人心、運行於人心,生生之妙,一也。能溫則實體之總括者不晦,能知則真機之運行者不滯,不晦不滯,則天地萬物合為一體,天地萬物合為一體則仁,仁則成己成物,位育參贊,皆其能事。”(孫應鰲:《答楚侗公書》,《督學文集》卷四)

這裡,孫應鰲從心學的角度對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作出了全新的解釋,釋其為心中生生不息之理,此與傳統的理解大不相同。

易學

在易學上,孫應鰲對《周易》的詮釋亦是如此,清乾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又稱《四庫全書總目》)稱其《淮海易談》“雖以離數談理為非,又以程子不取卦變為未合,而實則借易以講學,縱橫曼衍,於《易》義若離若合,務主於自暢其說而止,非若諸儒之傳,惟主於釋經者也。”此一評語非常準確地概括了孫應鰲詮釋《周易》,不在於文字上的訓詁,而在於借易以講明心學,自暢其說,故其釋《易》常能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對其他儒學經典的闡釋亦莫不如此。正如當時著名學者唐伯元(1540—1598,字仁卿,號曙台,萬曆間官至文選郎中,屬甘泉學案)所說:“近讀孫淮海講章,亦既明乎其解,視諸家較備矣。乃其緊要歸明心體,是本其所本,而非《大學》之本也,是解一人,而學又一人也。”(黃宗羲:《明儒學案》卷四十二《甘泉學案六》)唐伯元對孫應鰲著述的評論,說明孫應鰲著述是藉助儒家經典發揮自己的思想,它已超出傳統儒家經典而直“明心體”,發揮個人獨到見解,其思想的特色已為世人所共見。

思想

在倫理思想上,孫應鰲以心本論的立場,繼承和發揚了中國古代孔孟儒學特別是陽明心學的道德傳統,主張唯善不朽,求仁為宗,忠則必誨,善繼善述,戒謹恐懼,在許多重大理論問題上有一定突破和創新。

在美學思想上,孫應鰲從心學的立場出發,提出了心即是美的思想,倡導文藝進行儒家的政治倫理教化,由此形成了其心學美學的文化價值取向:以心性本體為基礎的人格境界,以倫理本體為基礎的道德境界,以意向本體為基礎的至美境界。

在社會政治思想方面,孫應鰲恪守王陽明“致良知”的社會政治價值理念,堅持儒家禮制,主張以儒術經世,施行仁政,選拔人才,重振綱紀,強調為政以德,講求實效。

在教育思想上,孫應鰲非常重視兒童教育和人才的培育,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和教師模範作用的發揮,主張師道與學道相統一、思與學相結合,並對教學的內容、教育的方法等作了系統論述,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文學

在詩文方面,孫應鰲有突出的成就,不僅冠冕黔中,而且名播海內。並與當時文壇巨擘王世貞(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官至南京刑部尚書)、吳國倫(字明卿,號川樓,江西興國人,曾為貴州提學副使,官至河南左參政)等人均有詩文唱酬交往。晚明詩壇“後七子”(李攀龍、王世貞、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謝榛)之一的吳國倫在《報孫山甫中丞書》贊孫應鰲詩文云:“見答一章,詞旨溫逸,殆非鄙薄所能承。至於《華頂》八絕,意以象生,而率多無象無意處,使人誦之躍然,如所云‘春風不到亦開花’,則妙悟甚也。”(《黔詩紀略》卷八)任瀚(字少海,南充人,嘉靖進士,官遷吏部主事,補春坊司直,兼翰林院檢討)在《孫山甫詩集序》中贊孫應鰲詩文云:“其詩蔚然有江左風流,其雋永閎鬯,自鮑(照)、謝(靈運)諸人不能過也。”(轉引自李獨清:《孫應鰲年譜》第92頁,貴州師範大學學報編輯部1990年編印)此外,在詩文創作上,孫應鰲力主人心自立、自主,“讀書作文,全是真宰運用,是我制外”,絕去依傍。所闡述的情志並舉、率性而真重“風骨”而輕“色澤”,以“妙悟”超“興象”等文學理論,在前人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極富生機與活力。他和當時思想家李贄、徐渭、湯顯祖等一起,站在文學革新思潮的前列,推動著晚明文風的巨變。

其人著作

一生著宏富,主要有《學孔精舍詩鈔》、《學孔精舍匯稿》、《淮海易讀》、《春秋節要》、《左粹題評》、《四書近語》、《律呂分解發明》、《論學會編》、《教秦語錄》、《教秦總錄》、《教秦緒言》、《雍諭》、《幽心瑤草》、《道林先生粹言》、《莊義要刪》、《督學文集》、《歸來漫興》等,均由明清學者刊行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