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廠村[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孫廠村]

孫廠村[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孫廠村]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孫廠村,位於河南省永城市劉河鎮西北4公里,芒山鎮南8公里。高芒路西;西鄰丁莊、朱莊,北接閆橋、李樓,南連倪閣,東與袁莊隔王引河相望。芒碭北峙,王引河東流,交通便利,風景秀美。該村村路規劃整齊,村容衛生整潔,村民熱情淳樸。

綜述

孫廠村坐落在劉河鎮政府駐地西北5公里處,以駐地孫廠得名。當年的孫氏祠堂十分高大,聞名方圓幾十里;祠堂後有個“皇林坑”,村外也有幾個叫“皇林”的地方;村子東南有座奇大無比的墳,如小山一樣,長滿荒草,平日裡小孩子都不敢爬……這個村子曾居住著明代歷史上以孫皇后為代表的最顯赫的外戚家族。根據《明史》記載,孫廠傳說中的孫娘娘就是明代有名的孝恭孫皇后。她督促兒子明英宗下詔,廢除了嬪妃殉葬制度,並在“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中,以豐富的政治經驗及無可替代的皇太后之尊,力挽狂瀾,駕馭“兩變”,對維護明朝統治和國家安定發揮了重要作用。

歷史

孫氏祠堂

孫廠村村委會的門樓略顯陳舊,磚砌外牆與屋脊裝飾各有特色,頗為講究,大門兩側有一對石對聯,上聯是“永邑根滋子孫福”,下聯是“鄒平脈潤華廠饒”。門樓牆上還有一塊碑刻,文革時期被破壞得很嚴重,只有村里最年長的老者才能憑記憶辨識出部分文字。
孫廠村黨支部書記孫傳化介紹說,村委會原是孫氏祠堂,為兩層建築,解放前開辦有私塾,60年代毀於大風,第二層坍塌了。80年代,村民利用原祠堂的石料、木料重新建立祠堂,作為該村國小使用,並對門口的對聯進行更改。幾年後,國小遷走,祠堂成為了村委會。該村孫家美老人說,祠堂門樓那塊碑刻,是光緒年間“二門主事孫化武”重修祠堂時所刻,當時祠堂門口的石對聯是“脈派鄒平家宗運,宦遊永邑事宅長”,祠堂內原本還有許多對聯,只記得一副下聯是“五世國公八世侯”。

村莊傳說

孫廠“天官選娘娘”的傳說是:明朝時天官算出永城縣城東北方45里的地方有個娘娘,於是帶著人馬一路尋到孫廠。進了村莊,天官命令族長把全村13—15歲的女孩都找來,但看了半天,沒發現娘娘,後來族長只得找來唯一沒來的平日裡奇醜的放羊姑娘。這個姑娘平日是刻意扮醜,打扮停當後,變得容光煥發,光彩四射!於是天官帶著新娘娘打道回京。後來,孫氏家族連續出了很多文臣武將,都被朝廷加封。

孫廠還有另一個“南蠻子攆風水”的故事,來解釋村民為何都不知道前朝往事,以及孫廠為何衰落成一個普通的村莊。故事大概是:孫廠出了很多大人物,這引起了一些南方人的孬心,要趕走這好風水。有一天,孫廠西寨門來了一位風水先生,找到孫氏族長,說按他的指點再調理一下風水,將來會有一斗五升米那么多的烏紗等著他們。族長怦然心動,就按風水先生所說在村西南角、西北角等七個方位同時打井。七口井同時見了水,卻發現都是血水,這才知道壞了風水,龍脈被斬斷了。從此,孫廠再也沒出人才。

文物古蹟

證明孫廠孫氏家族曾經顯赫和輝煌的物證,是在該村圖書室擺放著的一塊碎裂的石碑。這是20年前村民在該村“西老林”(“皇林”之一)取土燒窯時發現的,同時發現的還有另外幾塊石碑,但都被打碎了。這塊石碑雖因出土後保護不善而裂成幾塊,但字跡清晰可辨。孫傳化說:“村裡的老人都知道這是王三善手書的碑文。”王三善是明代大臣,永城人,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墓主孫碭泉則是王三善的岳父。碑文揭示,孫廠是孝恭孫皇后故里,而孫皇后之父孫忠為會昌侯,孫碭泉乃“戚畹會昌侯裔也”。這塊石碑的出土,印證了孫廠作為永城歷史名村的厚重,也為永城歷史文化增添了新的內容。
看到那些石碑和石雕構件四處散落在孫廠的街道路邊,被落葉、雜草與樹枝掩蓋,像普通的石頭一樣被村民們遺忘。掃清雜物與塵土,上面那些模糊的文字與紋理,不禁讓人對孫廠曾經的歷史和傳說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孫傳化說:“近年來村里發展不錯,種植養殖業不斷發展,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但村里年輕人、有能力的人都走了,有的過年或農忙回來,有的幾年也不回來,像個‘空心村’。”
榮華富貴,過眼雲煙。曾經無比顯赫的村莊,現已是一個普通的村子。老人們談起村子裡過去那些老建築、老物件消失的過程時,語氣很平淡,卻夾雜著些許嘆息。他們的心情應是沉重的,正如孫傳民老人所說:“我想讓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那段歷史,讓祖上流傳下來的繼續流傳下去,但是年輕人不感興趣,我也無可奈何,只能自己保存些資料,留個念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