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展
宋朝前名為孫家屯,元末明初,以此地為大陽孫家的鹽地,名鹽圪坨,即人們俗稱的孫家圪坨。民國初 改名為孫家莊。該村現有人口265戶,830人,勞力330人,計稅面積3254畝。優越的自然條件富裕了孫家莊村的農民,使種職業成為孫家莊首屈一指的支柱產業。近年來,村委不斷加大農業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打深井15眼,修築防滲渠3500米,使糧食畝產達到1500斤。隨著滹沱河水位的逐年下降,大量的土地被集體和農民自發復耕,農民實際耕種土地9000餘畝,人均10畝耕地。地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農民被牢牢捆綁在土地上。村委積極推廣農業機械化,購買大型農機具5台,戶購小型農機具205台,總馬力達到3400,有效的促進了農業增產增收。孫家莊的種植業以玉米為主,葵花為輔。玉米種植又以玉米制種為主,科技投入提高農業效益。
村容村貌
在經濟成長,農民增收的同時,村容村貌隨之改觀。村莊主幹道全部硬化,小巷全部磚鋪。村莊植樹3000株,基本實現街道的綠化。隨著沼氣技術的推廣套用,帶動了村莊的改廚、改廁、改圈工程,逐步實現“四化”、“四改”。該村建有標準化國小一所,該校是有香港愛國僧人麥潤弟捐資而建,並命名為“潤弟希望學校”。學校占地6畝,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是一所標準化的中心學校。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推進,該村正著手建設集醫療衛生、休閒健身、商貿為一體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村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斷的豐富,我村建有“春之韻”文化站,村民在農閒時經常自發組織一些民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內容貼近生活,積極向上。
新農村建設
在2007年,該村被確定為原平市新農村建設重點推進村。村委一班人團結一致,開拓拼搏。在發展該村經濟上做文章。一是治理復耕鹽鹼地1000畝,在這1000畝鹽鹼地上打井,修渠,修路,引水灌溉,挖溝排鹼,植樹防沙,使種植業在原有的基礎上人均增收1000元。二是發展500畝蔬菜基地。三是,依託滹沱河畔豐富的土地資源規劃養殖區,在原有養雞的基礎上發展柴雞圈養,圍繞五峰山森林公園的開發,發展觀光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