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10月8日 孫中山發動惠州起義 |
1900年10月8日,興中會會員鄭士良受孫中山委托,率領會黨民眾600餘人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義。當北方義和團運動全面展開,八國聯軍武裝入侵之時,孫中山認為武裝起義的機會又來了,就親自率領一部分興中會會員到香港部署起義,但由於港英當局阻止,無法登岸,便改在船上開會,決定以廣東省新安縣的綠林和嘉應州三合會為主力,在惠州三洲田山寨起義。讓鄭士良負責指揮,孫中山自己到台灣設法接濟。起義軍屢敗清軍,並很快發展到2萬多人,準備打到廈門去迎接孫中山及他的日本訂購的一批軍火。這時,日本新任首相伊藤博文突然改變了對華政策,下令禁止日本軍火出口,並不準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在台灣活動。起義軍血戰半個多月,雖然士氣旺盛,但彈藥已盡,不得已,鄭士良只好按照孫中山的指示,將大部分起義軍解散,率一部分隨從逃避香港。 |
相關詞條
-
惠州起義
惠州起義,又稱“庚子惠州之役”,自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興中會準備發動一次新的反清武裝起義,也是孫中山領導的較大規模的一次起義。1900年10月8日...
背景 進程 歷史意義 -
孫中山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
人物生平 家系歷史 個人思想 為政舉措 經典語錄 -
惠州三洲田起義
惠州三洲田起義,發生在清末的一次武裝起義。起義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擴大了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的影響。
簡介 相關條目 -
孫中山[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
人物生平 家系歷史 個人思想 為政舉措 經典語錄 -
孫中山(1866~1925)
孫中山(1866~1925),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號日新,後改逸仙;在日本從事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樵。廣東香山(今中山...
孫中山(1866~1925)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黃花崗起義
1911年4月27日下午5時30分,黃興率120餘名敢死隊員直撲兩廣總督署,發動了同盟會的第十次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其中72人的遺骸由潘達微等出面收葬...
歷史背景 具體過程 詳細評析 歷史資料 主要人物 -
逸仙[中國近代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號]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
人物生平 為政舉措 主要著作 家系歷史 人物軼事 -
惠州[廣東省轄地級市]
惠州,背靠羅浮山,南臨大亞灣,境內東江蜿蜒100多公里,屬珠江三角洲、粵港澳大灣區東岸。惠州毗鄰深圳、香港,北連河源市,東接汕尾市,西鄰東莞市和廣州市,...
歷史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統計 -
三·二九起義
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在廣州舉行武裝起義,史稱辛亥“三二九”起義,又稱黃花崗起義。
簡介 準備工作 起義過程 參加人員 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