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孩子是問路的客人。給問路的客人提供好位置,給他以堅定的意志,直到他認識自己的路才是十分有效的辦法。”
在這本父母必讀的書中浸透著一個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醫生長年積累的經驗和畢生的經歷。從書中多個實例中我們可以看出,父母是如何能夠陪同他們的孩子走上人生之路的。
作者簡介
伊琳娜·普雷科普博士,生於1929年,心理學碩士,多年來在斯圖加特奧爾加醫院從事兒童門診工作,現居住在博登湖畔的林道鎮。伊琳娜·普雷科博士現是“堅持生活形式和治療促進會”第一主席、多部著述的作者是(如已翻譯成16種文字的暢銷書《小暴君Der kleine Tyran》等。)
目錄
後弗洛伊德的時代與精神/3
前言/13
我們對人的意象/19
成長道路上的思想變化/23
生命最初七年兒童的奇妙體驗/25
兒童的想像世界/30
前面的圖像/30
消失的圖像?/36
aa的圖像/40
僅僅有榜樣是不夠的/47
應該抱孩子嗎?/54
孩子需要有危機感/65
離開家庭/77
沒有朋友就沒有解脫/85
日常情況:生活路上的絆腳石/93
同孩子在一起的夜晚/95
我的孩子具有侵略性/108
通往青春期之路/118
沒有打罵也行/12l
屁股坐不住的孩子/125
什麼時候不尿床/137
禮物/139
共同進餐/147
義務和自我意識/15l
對話語的迷惑/156
對金錢的迷惑/159
職業母親/165
離異家庭中的孩子/170
參考文獻/180
書摘
消失的圖像
當人們從小的時候就聽到:
那是我們的笨蛋……
他是個飯桶……
你是我們家裡的小丑……
你有兩隻左手……
你從沒做過什麼有用的事……
那么這種印象就會像瀝青一樣黏在兒童逐漸形成的自我形象上。這樣的
“形象內化”將有意無意地伴隨到他們成年,同樣類似的還有聽起來舒服一
些的那樣:
她看上去就像個公主……
你就是我們的王子……
嗯,你是個好心腸的傢伙……
人們總是可以信任你……
你簡直是個祖父……
這樣的話語也會被孩子記憶猶新。誰在內心又不會接受這種形象內化、
簡要介紹、偏見和被判斷的東西呢,因為這些任務都是義務。
將自己從這種強加的個人印象中擺脫出來是很費力的,而孩子通常缺乏
這種力量。這需要有負面形象生活的力量和積極的能力。當事實與正面形象
不符或突然發生衝突時也是需要耗費力氣的。例如,當人們在學校里發現自
己不是最好的,發現另一些孩子也不像多年以來一直相信的那樣能認出公主
來。從這些話語中流露出固有的這些形象,很難察覺兒童的好與壞的個性特
點。而且那些尚未透露出來的信息也給孩子打上深深的烙印:
他有些特別……
他有朝一日會從祖父那裡接手公司……
這肯定會任意擺布每一個人的……
在這些期望值的背後經常隱藏著那些父母自身尚未實現的生活願望,父
母將其寄托在孩子身上,但這並不是孩子自己想像的。於是,孩子最終將生
活在父母的,而不是自己構想的世界裡,不能按自己對世界的願望去生活。
雖然孩子知道他的義務,而且知道這並不代表什麼,但是這些預設任務
卻阻礙了他們去發現和尋找自我。
這些偏見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一生,特別明顯的是孩子學齡前的這段魅
力時光。這時,孩子最難從他周圍的環境中分辨出這些偏見來。人們能給孩
子造成最壞的結果就是不再信任他能夠走完自己的路。P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