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者:墨人 編著
ISBN:10位[7104023712] 13位[9787104023715]
出版日期:2006-4-1
定價:¥15.00 元
內容提要
成語——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它是我國古代人民在自然領域、社會以及在征戰過程和政治角逐中所發生的歷史典故,並在各種文化交往中逐步凝鍊而成的。它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智慧結晶、語言精華。
熟練地掌握和運用成語不僅能達到言簡而意賅,喻微而意廣的語言功效,同時也是衡量每個人自身素質、文化修養以及語言表述能力的重要標尺。
我們編撰本書的目的旨在增強廣大中國小生對成語的認知能力,便於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靈活地掌握和運用,培養他們敏捷的思維能力和準確、精闢的語言表達能力。書中對典故的生成年代與來源都作了詳盡說明,同時配以逼真形象、細緻精良的插圖,不僅讓同學們對每一則寓言形成直觀而全面的了解,同時也能有效地培養他們學習和運用成語的興趣。
希望本書能成為廣大中國小生的良師益友,為傳承我國悠久的歷史文化做出積極的努力。
目錄
廢寢忘食
風聲鶴唳
自相矛盾
三顧茅廬
毛遂自薦
披荊斬棘
民不聊生
嘔心瀝血
明目張胆
南柯一夢
莫測高深
破鏡重圓
利令智昏
邯鄲學步
升堂人室
前功盡棄
口若懸河
冥頑不靈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鍥而不捨
排難解紛
人傑地靈
馬革裹屍
前倨後恭
驚弓之鳥
愚公移山
改過自新
江郎才盡
鄭人買履
趨炎附勢
南轅北轍
手不釋卷
賠了夫人又折兵
迷途知返
芒刺在背
雞鳴狗盜
杞人憂天
樂此不疲
破釜沉舟
取而代之
三令五申
談笑自若
矯枉過正
馬首是瞻
各得其所
秦鏡高懸
井底之蛙
名正言順
任人唯賢
求田問舍
柳暗花明
目無全牛
狼狽為奸
金石為開
囊螢映雪
秋毫無犯
空中樓閣
塞翁失馬
罄竹難書
忍辱負重
疾風知勁草
覆水難收
居安思危
各自為政
書摘
百聞不如一見
這則成語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喻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邊界。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自告奮勇,決定帶兵前去抗敵。宣帝問他要派多少兵馬,他說:“聽別人講一百次,不如親眼一見。用兵是很難在遙遠的地方算計好的。我願意親自到那裡去看看,然後確定攻守計畫,畫好作戰地圖,再向陛下上奏。”
經宣帝同意,趙充國帶領一隊人馬出發。途中,他們捉到了羌人小股軍隊的俘虜。不久,他們來到了邊界,趙充國仔細觀察了地形,又從俘虜口中得知敵人內部的情況,了解到敵軍的兵力部署,然後制定出屯兵把守、整治邊境、分化瓦解羌人的策略,並上奏宣帝。不久,朝廷就派兵平定了羌人的侵擾,安定了西北邊疆。
成語釋義
原意指聽到一百次,不如親眼見一次。比喻聽得再多也不如親自看見可靠。
成語道理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對某事物的認識模糊不清,這時,我們不要只是片面地從別人的口中得到答案,而是應該深入實際,親自考察,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
P5-6(春卷)
廢寢忘食
這則成語出自《論語·述而第七》:“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春秋末年,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常 常帶著他的弟子到各諸侯國遊說。有一次,他們來到了楚國的葉邑。
葉縣大夫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粱只聽說過孔子是位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但是對孔子本人並不十分了解,於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
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該怎么回答,就沒有做聲。
後來,孔子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對子路說:“你應該這樣告訴他:孔子的為人是專心努力學習而不厭倦, 甚至於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於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愛好學問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
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的遠大理想和對知識學問的渴求。
成語釋義
廢:顧不上。原意指顧不上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對某事專心致志,以致於吃飯、睡覺都顧不上了。
成語道理
無論是工作還是學習,我們都應該勤奮、努力,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進去,達到一種忘我的狀態。
P1-2(夏卷)
人棄我取
這則成語出自 《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戰國初,魏文侯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