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原文
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雲。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
詩詞注釋
【注釋】: 這首詠物詩寫於大曆初杜甫居夔州時。它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體物曲盡其妙,同時又融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稱佳絕。 依常法,詠物詩以曲為佳,以隱為妙,所詠之物是不宜道破的。杜甫則不然,他開篇即喚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想念它的同伴!不獨想念,而且還拚命追尋,這真是一隻情感熱烈而執著的“孤雁”。清人浦起龍評曰:“‘飛鳴聲念群’,一詩之骨”(《讀杜心解》),是抓住了要領的。 次聯境界倏忽開闊。高遠浩茫的天空中,這小小的孤雁僅是“一片影”,它與雁群相失在“萬重雲”間,此時此際的心情該多么惶急、焦慮,又該多么迷茫啊!天高路遙,雲海迷漫,將往何處去找失去的伴侶?此聯以“誰憐”二字設問,這一問間仿佛打開了一道閘門,詩人胸中情感的泉流滾滾流出:“孤雁兒啊,我不正和你一樣悽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誰來憐惜我呢?”詩人與雁,物我交融,渾然一體了。清人朱鶴齡注此詩說:“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且詩人所思念者恐不獨是兄弟,還包括他的親密的朋友。經歷了安史之亂,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里,詩人流落他鄉,親朋離散,天各一方,可他無時不渴望骨肉團聚,無日不夢想知友重逢,這孤零零的雁兒,寄寓了詩人自己的影子。 三聯緊承上聯,從心理方面刻畫孤雁的鮮明個性:它被思念纏繞著,被痛苦煎熬著,迫使它不停地飛鳴。它望盡天際,望啊,望啊,仿佛那失去的雁群老在它眼前晃;它哀喚聲聲,喚啊,喚啊,似乎那侶伴的鳴聲老在它耳畔響;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飛,不停地呼喚了。這兩句血淚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絕。浦起龍評析說:“惟念故飛,望斷矣而飛不止,似猶見其群而逐之者;惟念故鳴,哀多矣而鳴不絕,如更聞其群而呼之者。寫生至此,天雨泣矣!”(《讀杜心解》) 結尾用了陪襯的筆法,表達了詩人的愛憎感情。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勞累;而野鴉們是全然不懂的,它們紛紛然鳴噪不停,自得其樂。“無意緒”是孤雁對著野鴉時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與知己親朋相見,卻面對著一些俗客庸夫時厭惡無聊的心緒。“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王風·黍離》),與這般“不知我者”有什麼可談呢? 這是一篇念群之雁的讚歌,它表現的情感是濃摯的,悲中有壯的。它那樣孤單、困苦,同時卻還要不斷地呼號、追求,它那念友之情在胸中熾烈地燃燒,它甚至連吃喝都可拋棄,更不顧處境的安危;安雖命薄卻心高,寧願飛翔在萬重雲里,未曾留意暮雨寒塘,詩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詠物傳神,是大匠運斤,自然渾成,全無斧鑿之痕。中間兩聯有情有景,一氣呵成,而且景中有聲有色,甚至還有光和影,能給人以“立體感”,仿佛電影鏡頭似的表現那雲間雁影,真神來之筆。 (徐永端)------------------------------------------------ 【鶴注】此託孤雁以念兄弟也,當是大曆初夔州作。 孤雁不飲啄①,飛鳴聲念群②。誰憐一片影③,相失萬重雲④。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⑤,鳴噪亦紛紛⑥。 (詠孤雁,有流落之悲。首二另提。片影相失,寫孤雁之狀。望盡哀多,寫念群之意。末聯,借鴉形雁,乃題之外象。不飲啄者,為念群故也。誰憐,指群雁之已去者。雁行既遠,望盡矣,似猶有所見而飛;追呼不及,哀多矣,如更有所聞而鳴。二句,申言飛鳴迫切之情。見聞二字,屬在孤雁。王彥輔 曰:公值喪亂,羇旅南土,而見於詩者,常在鄉井,故托意於孤雁。章末,譏不知我而者。師氏曰:鮑照《孤雁》詩云:“更無聲接緒,空有影相隨。”孤則孤矣,豈若此侍“飛鳴聲念群”一語,孤之中仍有不孤之念乎。) ①魏文帝詩:“孤雁獨南翔。”何遜詩:“誓將收飲啄。”②《詩》:“載飛載鳴。”江總誄詞:“念群桑梓”③庾信詩:“澗底一片雨。”④梁簡文帝詩:“花茂蝶爭飛,枝濃鳥相失。”吳均詩:“山上萬重雲。”⑤王融詩:“絲中傳意緒。”何遜詩:“生平無意緒。”⑥《拾遺記》:魯僖公十四年,晉文公焚林以求介之推,有白鴉繞煙而噪。-----------仇兆鰲《杜詩詳註》-----------
詩詞出處
全唐詩:卷231_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