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作品

1988年 北京勞動人民文化宮 《孟昌明現代畫展》
1989年 北京中國美術館 《中國現代藝術大展》入選兩幅作品
1989年 美國耶魯大學東方現代藝術講義收入作品四幅
1990年 接受日本電視台專訪《中國現代藝術發展的機遇和條件》
1990年 日本東京《中國當代水墨巨匠作品展》八幅作品入選
1991年 日本神戶《孟昌明畫展》
1992—1997年 舊金山瑞曼畫廊個展
1993年 作品入選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現代藝術思潮》
1994年 《二十世紀中國現代水墨藝術走勢》十四幅作品入選
1997年 美國聖荷西大學四人繪畫聯展
1999年 美國南海藝術中心《孟昌明畫展》
1999年 台灣三民書局出版藝術專著《思想與歌謠》

2000年 日本山之上畫廊《孟昌明畫展》
2000年 日本名古屋高島屋畫廊《孟昌明畫展》
2001年 美國PALOALTO《孟昌明畫展》
2001年 美國聖荷西大學物理系專題演講《精簡於繁複——科學結構和藝術的詩性表達》
2001年 中國南京博物院《孟昌明畫展》,南京博物院、《江蘇畫刊》聯合舉辦,演講《藝術之路帶我回家》
2001年 被聘請為南京博物院現代藝術顧問
2002年 任美國NANHAI藝術館館長

2002年 美國舊金山大學演講《中國書法的哲學屬性》
2002年 日本神戶阪急畫廊《孟昌明畫展》
2002年 台灣三民書局出版藝術札記《尋求飛翔的本質》、《孟昌明書法》
2003年 台灣東海大學研究生院演講《水墨的尊嚴》
2003年 日本名古屋高島屋《孟昌明畫展》, 接受日本《朝日新聞》、《歧阜新聞》、《中日新聞》等報刊雜誌專訪
2003年 日本大阪大丸畫廊《孟昌明畫展》,接受《大阪日日新聞》專訪
2004年 台灣台北誠品畫廊《孟昌明畫展》,在誠品畫廊和三民書局共同舉辦的酒會上演講《繪畫的緣起和寫作的憑證——我的藝術道路》
2004年 台灣三民書局出版繁體版《群星閃爍的法蘭西》
2005年 接受中國北京《影響》雜誌專訪《孟昌明的墨形水象》
2005年 美國舊金山DAE藝術展覽中心《孟昌明畫展》

2005年 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簡體版《群星閃爍的法蘭西》
2006年 美國柏克萊大學亞洲研究中心《孟昌明畫展》
2006年 美國舊金山電視台專訪
2006年 作品入選台北國際水墨雙年展
2007年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藝術專著《我毫釐不讓》
2008年 北京798藝術區《墨形水象孟昌明畫展》
2009年 創作完成20米巨幅水墨荷花長卷《晴空萬里風荷舉》
2010年 孟昌明《花非花魚非魚》北京新作觀摩展
2010年 德國杜塞道夫《隨類賦彩》孟昌明水墨作品展
2010年 中國蘇州《隨類賦彩》孟昌明水墨作品展
2010年 蘇州常熟博物館《傍依大江》孟昌明新作展
2010年 《晴空萬里風荷舉》作品榮獲世界華人精英代表大會經典作品白金獎

2011年 上海文匯出版社出版散文集《我看著你的美麗與憂愁》
2011年 蘇州昌明文房《意識·筋骨》孟昌明書法展
2011年 蘇州昌明文房《四重奏》孟昌明水墨荷花作品展
2012年 北京《墨氣·水形》孟昌明書畫作品展
2012年 蘇州《水墨·線索》孟昌明書畫陳列展
2012年上海教育電視台《藝海星空》節目錄播四集“孟昌明書畫藝術專題片”
2012年 德國萊茵美術館《對質》孟昌明畫展暨法國、荷蘭“尋找梵谷之旅”
2013年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沙龍》雜誌入選作品十四幅
2013年 昌明文房《八方·伊人》孟昌明繪畫作品展;
2013年 蘇州昌明文房《花非花》孟昌明畫展;

2014年 慈濟靜思書院《真實的美和委婉的善》孟昌明專題美學演講
2014年 孟昌明畫展《人物·動物》;孟昌明書法展《魏風晉骨》
2014年 孟昌明藝術館成立於浙江省湖州市善璉鎮。
2014年 湖州孟昌明藝術館《致吳越》孟昌明書畫作品展
2014年 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藝術沙龍》雜誌入選作品十四幅
2014年 湖州孟昌明藝術館《碑石風流》孟昌明書法展
2014-2015年 澳門雜誌《品牌澳門》連載孟昌明長篇散文《夢到天涯即是家鄉》及荷花系列繪畫作品
2015年 南京潤寶齋美術館《形而上下》孟昌明繪畫小品展

2015年 蘇州昌明文房《花花世界》孟昌明繪畫展
2015年 長沙博物館《明月清風》孟昌明書法展
2015年 蘇州昌明文房《情節&符號》孟昌明書畫作品展
2015年 孟昌明著作《浪子的憂鬱》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2015年 孟昌明著作《天國的夢遊》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
2015年 《孟昌明書法集》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6年 《孟昌明繪畫集》由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6年 蘇州明·美術館《大音希聲》孟昌明美術展
2016年 蘇州昌明文房《石性》孟昌明書法展
文章

文章《蘇北的風花雪月》入選《問說中國人》續集 中國文聯出版社、文章《讀碑帖》入選《2003中國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文章《於是‧他說──關於美學的斷想》入選《2005中國散文精選》、文章《古道 西風 廋 馬》入選《2006年中國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文章《蘇北的風花雪月》入選《天南地北中國人》北方文藝出版社。
文章《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入選《2009年中國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
文章《蔡家橋札記》入選《2014年中國散文精選》長江文藝出版社
著作
《我看著你的美麗與憂愁》(散文集)

本書為孟昌明散文作品的精選結集,囊括了作者多年來散文作品的精品,基本涵 蓋孟昌明散文全貌。內容主要關乎藝術、藝術家的評論,個人的生活、性情,美的追尋,及人生意義的求索,我們從中可以走近一位藝術家的心靈世界和真性情的生活空間,在美的洗禮中,引領形而上的精神追求,獲取吾道不孤的精神支撐,啟迪人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品質。文如其人,乾淨洗鍊,灑脫機趣,激情時如洶湧澎湃的大海,平和處又似老友間的剪燭夜話,脫卻煙火氣而透顯出內在的篤定與淡遠,其深厚的學識修養又籠之以厚實的底蘊,不拘形跡而自成一體,自名一家。
《我毫釐不讓》
——八位西方現代藝術大師
柯羅、盧梭、勞特累克、蒙克、蒙德里安、康定斯基、克利、萊熱……都是西方現代藝術大師,那么,你對他們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本書是美國華裔藝術家孟昌明新近完成的藝術隨筆,有著畫家和作家雙重身分的孟昌明,試圖以文字作為媒介,深入細緻地為我們闡述西方現代藝術史上的這八位巨星為讀者展開了一幅藝術大師人生的畫卷。
《群星閃爍的法蘭西》(簡體版)
本書為孟昌明藝術隨筆。有著畫家和作家雙重身分的孟昌明,試圖以文字作為媒介,深入細緻地闡述西方現代藝術史上,一批生長在法國或是在法國生活、創作的卓越藝術家的思想、情感、藝術和生活。作者在文章的語言和結構上做了感性的嘗試,以期更準確、更完整地將藝術家的心理和他們的作品呈現給讀者。
《尋求飛翔的本質》――關於藝術和藝術家的札記

本書是從美籍華裔畫家、藝術評論家孟昌明,在《星島日報》副刊關於哲學和藝術的專欄文章中精選成冊,從畫家的角度,對所熟悉和喜愛的藝術品及藝術家作了一次感性的透視。從古典到現代,涉及的藝術家包括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波提且利、塞尚、畢卡索、馬蒂斯、范寬、八大山人、金農、吳昌碩、蒲華、齊白石、梅蘭芳等人。這也是作者在作畫之餘,考察世界各地著名的博物館、藝術館,研究藝術和美學的心得。作者試圖以平淡樸實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與讀者交流――「每日五分鐘,你可以記住一個藝術家或是一件優秀的藝術品」,在輕鬆閒暇、茶餘飯後,本書將和你一起探聽藝術家的心聲,暢遊藝術的海洋――讓藝術文化鮮活的氣息,成為我們生活的依託和精神的食糧。
《孟昌明書法》
本書是從美籍畫家、書法家、藝術評論家孟昌明書法作品中精選成冊,為藝術家在西方文化環境中,以東方的材料、媒介,傳達思想、情感和美學認知的形式記錄。作者對中國書法藝術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曾經長期浸淫漢代碑學,臨習大篆《散氏盤》、《泰山金剛經》、《石門銘》、《開通堡斜道碑》、《龍門二十品》、《痤鶴銘》等碑學名篇,並從西方現代藝術的構成法則中,尋找書法藝術結構的形式規律,將書法藝術放在藝術哲學的層次上加以思考,在讀書、行路、打太極拳的過程中,建立自己書法的面貌。
《思想與歌謠》
《思想與歌謠》(精裝)台灣三民書局獲金鼎獎,台北圖書館、民生報好書獎,台灣教育部推薦中學生讀物,並多次再版,銷售至台灣、香港、新加坡、美國及加拿大等地。
《浪子的憂鬱》

27萬字盡顯西方現代風流,400幅圖片各呈西方藝術歷史奇葩——八位西方藝術大師之作品與生活。
《天國的夢遊》
27萬字盡顯西方現代風流,400幅圖片各呈西方藝術歷史奇葩——八位西方藝術大師之作品與生活。
《孟昌明書法集》
精選孟昌明先生近期書法作品90件,從不同側面展示著者綜合的藝術修養及對中國書法藝術的深度理解,是孟昌明先生碑學研究的創作詮釋,他以《開通褒斜道碑》、《好大王》、《爨寶子》等古典碑學典範作為基點,在美學的高度重新思索一個約定俗成的書法審美方法,把傳統藝術的符號元素放在現代構成環境下思考、打磨,於行筆過程中,探索書法獨立的美感價值,以及東方哲學層面的審美意識。
《孟昌明繪畫集》
精選孟昌明先生近期水墨作品130件,含括人物、山水、花鳥、動物、靜物多類主題,充分體現了藝術家長期以來的美學思索和藝術實踐之印記。
藝術評論
《夢到天涯即是家鄉》
——我的水墨荷花長卷

“藝術從來帶著民族性格、氣質和審美需要,有最基本原理和感情烙印。與其以一個單純的時間概念來劃分現 代或是傳統的區別,僅僅是表象“打卡”式的切割,文化情緒和藝術精神的度量遠不是數據可以解決的。
埃及神廟建築石柱構建的空間,可以窺出天地恢弘深遠的氣度;金字塔在理性、科學的原則基礎上論證了數和量的優美與和諧,中國的萬里長城則以詩化的民族性格為骨髓,在高天厚土的北方莽原,演繹了一個如草書一般的、粗礪、激越、帶著生命律動的抽象巨製,在歷史的長河裡面,不斷地唱著那源源不絕的歌謠。我們祖先流傳下來的詩歌、壁畫、書法、天文、醫學、繪畫,不能不是一個更深層次上的生命替換、更新和延續”。
——— 選自『水墨筆記』 孟昌明
孟昌明德國演講
(2012年9月應德意志DCKD協會邀請於個人畫展《對質》開幕式發表專題演講)
《哲理·詩情·技術——中國繪畫藝術的詩化氣質和技術手段 》
毫無疑問,中國水墨藝術首先是中國哲學的外化形式。它所闡述的美感訊息,表達的世界觀以其獨具的思想層面的邏輯屬性展開,對天地自然的認識與表達、體驗,造就水墨畫家的品位、見境和美學情操。也是建構水墨藝術品質的基本經緯。

古希臘哲人畢達哥拉斯說過,整個世界都是以數構成的,這在某種意義上也說出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形式秘訣,這裡,“數”是一個觀察和度量的手段,其性質高於純粹數理的單位,是心理直覺的準確和形上學的把持,它是一個民族和天地精華相交合、互動、磨合、對峙、和諧、相互依存相互推進和建設的一個個綜合性因素,它是天地間一個恆準的定律。也是一個不可逾越的規範,一如沒有物理生命可以超越生死和時間——中國水墨畫應該是建立在一個生命絕對真理之下的詩化刻錄,它遠遠超越以水墨毛筆做一個工具的形式塗鴉,在這個意義上,遠 古的圖騰、帛畫,秦漢的碑版,北魏的雕塑和文學史上那些瑰麗奪目的詩篇都是中國畫藝術的一個語言延伸和變奏,是“登山則情滿于山”的天人合一、物我齊觀的審美訊號,它既有一種“吾道一以貫之”的豁達、豪邁、壯闊之氣,也同樣有一生二、三生萬物的物質和科學的道理。
翻開那些光輝燦爛的中國傳統典籍,沒有一部僅僅是歸咎在一個淺顯的問題做一個純粹科學的運算和推導,一部《黃帝內經》所闡述的真理已經遠遠超越醫學或者藥理的規範,它首先是一部哲學著作,一個生命認識方式和生活態度,也同樣具有文學和美學的價值,有著詩意盎然的節奏,更是集歷史、地理、仿生、天文、科技、農耕等幾位一體的知識巨著,那個時代沒有透視的儀器和設備,而人體的經絡穴位和氣血運行的方式和過程卻被準確地呈現。在詩話的過程中捕得精確的物理根據,這樣的例子在中國傳統文化範疇例子並不缺乏、一部《易經》本身就是一份富有藝術氣質的學術和生命的法律,它經久不息地參與中國文化發展和承傳的過程,也是中國畫藝術的一個潛在的法典。

僅僅就中國畫線條而言,其中的陰陽和速度的節奏就是生命能動的具體體現,撇開圖式的形式意義,線條本身已經具備陰陽、深淺、高低、快慢、表里、喜怒的基本屬性,以及骨血、氣脈、生死的互為關聯的、獨立的審美形式,如馬家窯文化的彩陶紋樣和霍去病墓漢代石刻的線條,中國書法尤其是六朝經典帖學的範本,線條的意 義神髓不言而喻——曾經仔細觀察和閱讀過一些經典的西方繪畫,個人以為,真正懂得線條中所包含的東方美學秘訣和生命意義的西方藝術家只有兩個半,他們分別是畢卡索、馬蒂斯,半個是保羅·克利,畢卡索有驚人的審美直覺,馬蒂斯有學者深厚的積澱和邏輯的推導,而保羅·克利是音樂家對旋律的了悟和詩人對節奏的明白。和繪畫依然“隔”——後期印象派那些從日本浮世繪版畫中一知半解學到的東方線條是在日本繪畫對中國繪畫誤解的判斷中進一步作了誤解和更泛化的解讀,它是一個失之毫釐、差之千里的一腔情願。

由於數千年農耕文化的傳統屬性,東方審美有一種很深厚的土地情結,在種植一棵樹和一畝莊稼除了有好的土壤和種子這些基本元素之外,必定需要氣候、水源、陽光、肥料及精耕細作這些輔助因素,中國畫藝術本身就不是一個單一的繪畫創作的形式完成,它和修身、養性、飽學、苦讀、壯遊、沃看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是一個藝術家所具備的基本條件,所謂文極而畫——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中國畫家,一定是一個好的書法家和詩人,也一定有可能是一個烹調高手和武功精良的拳師或者是一個深諳藥理醫術的郎中,甚至是繪畫的原料和工具,都有一個嚴格的基本規範——紙、墨、筆、硯本身都可以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加以研究,其歷史源流和傳統工藝手段以及地理範疇的水性土質都有著不可替代的唯一性。
除卻畫家的身份不談,山水畫一代宗師黃賓虹先生是一個出版家,是一個文字學家,一個詩人,一個金石學家,他以自己獨具的眼睛觀察,對中國畫的光色進行系統的研究和體驗,在畫面上對水的運用和筆的語言屬性、紙張的性能和特質進行深入的探索,在黑色的旋律中找到五色紛呈的壯麗變化——“墨團團里黑團團,黑墨團里天地寬”這樣蒼、潤、華、滋的美學標準在黃賓虹手上建立,我一直以為,黃賓虹對中國繪畫歷史的貢獻無異於塞尚,對現代繪畫有著里程碑一樣的價值。木匠出身的畫家齊白石,繪畫卻並不是其最重要的構成,他的印章改寫了二十世紀金石審美的規範,用木工大刀闊斧的奏刀方式建立自己的里程碑,而詩詞同樣是這位帶著童心的老人一個不可或缺的素質,家鄉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在黃昏晚霞中給藝術家帶來生命濃郁的鄉思和深徹的情感;花鳥畫一代大師吳昌碩先生,五十三歲的年紀開始學畫,以其過硬的書法功夫,金石功夫和傳統文化深厚的積澱,成為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的一代巨匠,這也同樣反證一個中國繪畫藝術所能夠成功的基本學術構成和條件——中國學術的背後無不呈現著每一個單獨行業中所必須具備的、一種對審美的感悟對生命道理解讀的步驟,以美學的“通感”去體察、了悟繪畫的禪機——換句話說一個畫家應該是有著綜合的文化因素和審美直覺的優良的文化種子,同時也是一塊養育這個種子的良田——中國畫是畫家主體和世界客體脈脈含情、相輔相成的互動軌跡。

中國畫的色彩是主觀情緒的設計。
中國畫的黑白是五彩繽紛的旋律。
中國畫的筆墨、氣韻、章法帶著和藝術家心心相印的同步的起承轉合,中國畫的技術元素在繪畫中有舉足輕重的分量。一如京劇藝術的唱念做打,在創造過程中發掘新的意義和可能,在力和質量的相反相成中找到新的生機。這過程不是預先的設計,而是過程中不可預設的窯變、是製造矛盾解決矛盾的果敢行為和浪漫結局。傳統的京劇舞台,沒有山可以是崇山峻岭,沒有海可以是白浪滔天。沒有人可以是千軍萬馬,《空城計》中一個搖著扇子的諸葛孔明和兩個可有可無的琴童。唱念之間拒得司馬懿雄兵於陣前楞是不敢進入城門,《武家坡》僅僅一男一女兩個演員,把十八年恩愛情仇詮釋得盪氣迴腸、催人淚下——而中國畫審美的基本道理和中國戲曲不謀而合,正是“以我少少許,勝人多多許”,是“太似媚俗、不似欺世”、“不畫處皆為妙品”。

反觀中國畫藝術和西方藝術的詩話與科學的史程,我們沒有理由在某一個認識觀點和論證方法上限制自己的思想和態度,同樣,作為一個置身於宏大歷史背景下的中國藝術家,也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挑戰,我們知道, 數碼時代是一個不可迴避的洪水猛獸,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認知方式,也改變了我們周遭很多約定俗成的某些真理和行為。在這個歷史轉折的過程中,我們不能忘記希臘古典哲學給我們的營養,也不能忘記德國古典哲學給我們的認識門徑——康德教會我們對真理不斷揭示的邏輯手段,溫克爾曼則教會我們在審美方式中某些溫情和安靜的詩意注視——我們不能忘記達文西黃金分割為我們帶來的造型依據,同樣也不能忘記維米爾、倫勃朗看似漫不經心地在繪畫中埋下的那些苦澀和無奈的種子,不能忘記德加、莫奈、梵谷、高更、勞特累克和莫迪利阿尼在繪畫上不顧一切的忘我尋求與建樹,也不能忘記畢卡索在畫布上砸碎一個舊的形式世界的勇氣、頑固和倔強,我們陶醉於莫扎特無拘無束的旋律華彩樂章,我們同樣對巴赫那樣輝煌深沉的節奏頂禮膜拜,貝多芬和勃拉姆斯給我們勇敢的意志和遼闊的心懷,斯特拉文斯基也給我們對古典主義不折不扣、矯枉過正的破壞和背叛,藝術是一個和生命同步的精靈,它永遠會在一個嶄新的位置上對人類社會發出含情脈脈的呼喚,同樣,它也永遠是一個長期積累和沉澱的學科數則,帶著汗水和情感,帶著思想和技術的綜合形態,它將是曲曲折折的天梯,帶著我們走向生命最堅實、最燦爛也最單純、恬靜的高山之巔。
——藝術不會因為科學的發展而萎縮和改變其本來的屬性,藝術將永遠是生命意義的一個獨特象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