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頌仲夏夜之夢

《仲夏夜之夢》, 孟德爾頌為莎士比亞的喜劇《仲夏夜之夢》共寫過兩部音樂作品,一部是在1826年作者十七歲那年所作的鋼琴四手聯彈《仲夏夜之夢》序曲,次年改編成管弦樂曲,被稱為是音樂史上第一部浪漫主義標題性音樂會序曲;另一部是1843年為《仲夏夜之夢》所寫的戲劇配樂,其中的序曲就選用了當年所作的序曲。

基本信息

創作背景

《仲夏夜之夢》序曲是孟德爾頌的代表作,

它曲調明快、歡樂,是作者幸福生活、開朗情緒的寫照。曲中展現了神話般的幻想、大自然的神秘色彩和詩情畫意。全曲充滿了一個十七歲的年輕人流露出的青春活力和清新氣息,又體現了同齡人難以掌握的技巧和卓越的音樂表現力,充分表現出作曲家的創作風格及獨特才華,是孟德爾頌創作歷程中的一個里程碑。

孟德爾頌的《仲夏夜之夢》,OP.61,最早的創作是鋼琴四手聯彈的序曲。1826年,孟德爾頌與其姐姐范尼共讀莎士比亞戲劇,該年8月作成時17歲,11 月9日與姐姐一起首演,後改成管弦樂序曲。1840年,科文特花園劇院上演《 仲夏夜之夢》時,使用的就是這個序曲。後1843年,普魯士王排德烈·威廉四世邀孟德爾頌為索福克勒斯的悲劇《安季戈尼》、拉西奴的悲劇《亞它利》 和這部《仲夏夜之夢》配樂。

曲目結構

《仲夏夜之夢》,

2.諧謔曲,

3.有伴奏的情景與小鬼進行曲,

4.為兩位女高音譜寫的歌曲和女聲合唱,

5.有伴奏的情景,

6.間奏曲,

7.有伴奏的情景,

8.夜曲,

9.有伴奏的情景,

10.婚禮進行曲,

11.有伴奏的情景與送葬進行曲,

12.貝加莫舞曲,

13.有伴奏的情景與終曲。

演奏方式

此曲一般以組曲的方式演奏,包括:

1.序曲,很快的快板,E大調,以木管的4個長和弦把人帶進夢幻世界。第一主題是輕妙、飄逸的鏇律,表現妖精的嬉戲,接著表現西西亞斯公爵及宮廷的氛圍。第二主題的優美的下降鏇律表現情侶哈米亞與萊桑達。貝加莫舞曲出現後,由低音號模仿變成驢的官員波特姆的叫聲。以第三主題為中心,配合其他鏇律,變成發展部。再現部3個主題交織,終結部華麗地發展後,再回到夢幻的和弦。

2.諧謔曲,活潑的快板,G小調,在劇中第二幕前的間奏,木管表現妖精的嬉戲,各種精妙變化之中,似有情人們的嘆息。

3,間奏曲,A小調,劇中第二幕結束時、哈米亞因找不到愛人萊桑達,在森林中憂鬱地徘徊的場景。接著是波特姆帶領官員們到森林裡排戲的輕鬆的A大調進行曲。

4,夜曲,E 大調,第三幕結束時的間奏曲,描寫哈米亞與萊桑達、狄米特里亞斯與郝麗娜兩對戀人都被魔法蠱惑,在森林中睡著了的情景。

5.婚禮進行曲,活潑的快板,B大調,第五幕的前奏曲,三段體,表現兩對戀人終成眷屬,舉行婚禮的場景。

作品賞析

在虛無縹緲的短引子之後,音樂進入小提琴頓音奏出的輕盈靈巧的第一主題,

描繪了小精靈在朦朧的月光下嬉遊的舞蹈。隨後出現的第二主題歡樂而愉快,由管弦樂齊奏伴隨著雄壯的號角,呈現出粗獷有力的舞蹈音樂,並立即轉入熱情激動而溫順的戀人主題,曲調樸素動人。經過多次音樂的發展變化,樂隊又奏出了舞蹈性的新主題,具有幽默、諧謔的特徵。在後來孟德爾頌所作的十二首《仲夏夜之夢》戲劇配樂中,也有一些非常著名的篇章,常被編為組曲演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