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民之歸仁也,猶水之就下,獸之走壙也。故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則諸侯皆為之驅矣那。雖欲無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猶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為不畜,終身不得。苟不志於仁,終身憂辱,以陷於死亡。《詩》云:‘其何能淑那,載胥及溺。’此之謂也。”
《孟子·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說:“桀和紂失去了天下,是因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於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辦法: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辦法,贏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辦法:他們想要的,就給他們積聚起來,他們厭惡的,不加給他們,如此罷了。
人民向於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獸奔向曠野一樣。所以,替深水趕來魚的是水獺;替樹叢趕來鳥雀的,是鷂鷹;替湯王、武王趕來百姓的,是夏桀和商紂。如果現在天下的國君有愛好仁德的,那么諸侯們就會替他把人民趕來。哪怕他不想稱王天下,也不可能了。
現在想稱王天下的人,好比害了七年的病要找存放多年的艾來治。如果平時不積存,好就終身得不到。如果不立志在仁上,必將終身憂愁受辱。以至於死亡。《詩經》上說:‘那怎能把事辦好,只有一塊兒淹死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選自《孟子·離婁上》
詞語解釋
1.所惡而施爾
所惡:(百姓)所厭惡的。
2.獸之走壙
走:奔向。
相關詞條
-
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
得民心者得天下,多義詞,語出自《孟子》一書;同時也是《雍正王朝》主題曲。
出處 歷史例子 《雍正王朝》 -
亞聖[孟子別稱]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按:車,古文;輿,今字。車又音居,是故,子輿、子車、子居,皆孟子之字也)。漢族,戰...
人物簡介 人物生平 大事年表 主要思想 仁政學說 -
孟子[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約前371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號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
人物生平 主要功績 人物評價 歷史地位 軼事典故 -
孟子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鄒(今山東鄒縣)人。他是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相傳他是魯國姬姓貴族公子慶父的後裔,父名激,母仉(zhǎng...
人物簡介 生平年譜 個人影響 思想地位 著作 -
孟子[儒家經典著作]
《孟子》,《四書》之一。戰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為孟子、孟子弟子所作。最早見於趙岐《孟子題辭》:“此書,孟子之所作也,故總謂之《孟子》”。...
孟子 著作介紹 書中名篇 書中成語 書中名句 -
孟子二章
《孟子二章》出自孟子之手,別稱《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具體可參考八年級上冊的語文課本,裡面就有明確的敘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原文 文章注釋 作者介紹 歷史地位 擴展閱讀 -
孟子名言名句
《孟子名言名句》是2010年中國石化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海青。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名言摘選 人物形象 -
孟子智慧
《孟子智慧》內容簡介:孟子是儒家思想繼孔子之後的代表,被後世尊為“亞聖”。作者以研究中西哲學數十年的積累,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和豐富的歷史掌故來解讀孟子,用...
基本介紹 圖書目錄 後記 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