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學院

孟子學院

孟子學院為研究與教育服務機構,主要依託徐州師大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的辦學實體,開展弘揚傳播孟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和孟學、儒學及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逐步建成國內孟學的宣傳普及和研究中心。

學院簡介

2008年10月19日,全球首家“孟子學院”在徐州誕生。孟子學院由徐州師範大學鄒城市文物旅遊局、徐

孟子學院孟子學院
州孟氏宗親會合作共建。

機構性質

孟子學院為研究與教育服務機構,主要依託徐州師大歷史文化與旅遊學院的辦學實體,開展弘揚傳播孟

孟子學院孟子學院
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普及教育和孟學、儒學及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逐步建成國內孟學的宣傳普及和研究中心。

選址原因

徐州距孟子故里山東鄒城只有150公里,從地域上非常接近。歷史上徐州一直受到齊魯文化的影響,特

孟子學院孟子學院
別是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學文化的影響,徐州人的秉性特點當中,儒家仁義精神一直有著非常深厚的積澱。而徐師大有著非常雄厚的文科研究資源。孟子學院和孔子學院各自從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可以產生互補效果,而且對徐州的歷史文化、傳統的發掘整理,都能起到直接的促進作用。
孟子的性善論是在宋國的國都——彭城提出的。孟子的性善論是孟子仁政學說的理論基石。

孟子學說

一、性善論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人類性善論。“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

孟子學院孟子學院
系中是一個中心環節。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告子》上)
“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盡心》上)
他認為“仁、義、禮、智”是人們與生俱來東西,不是從客觀存在著的外部世界所取得的。“性善論”是一套唯心主義的說法,不過,孟子以“性善論”為人們修養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論根據;還具有一定程度的積極意義。
二、道德論
“仁義”是孟子的道德論的核心思想。孟子所說的“仁義”,是有階級性的,是建築在封建等級社會的基礎之上的。但是,他反對統治者對庶民的剝削,反對國與國和家與家的戰爭。
仁是一個古老的政治思想範疇。《說文》解釋仁字:“仁親也。從人二。”隨著社會的發展,它的含義也不斷有所衍變。孔子論仁,則給予了更多的充實和發揮。仁是孔子最高的道德理想:孔子在多種意義上運用仁的概念,反映了孔子學說的理論上還不夠完整而嚴謹。孟子也最重仁。孟子對於孔子仁的思想的發展,特別表現在孟子以性善論為基礎,提出由此而生仁義禮智四德,其中心點是為仁。還進一步論述仁義禮智四者的關係,第二,在關於仁的倫理思想的基礎上,孟子提出了仁政的學說。孟子以仁作為施政的出發點,要求統治者“施仁政於民(《梁惠王》上),還具體地提出了在經濟、政治等方面的具體的仁政措施。
三、政治及經濟方面

孟子著重發揮了孔子的“仁學”思想,提出了“仁政”的政治主張。
“仁”、“義”是孟子論理想的核心,又是他的政治經濟學說的出發點。孟子的政治論,是以仁政為內容的王道,其本質是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
仁,據孟子解釋,就是“人心”。怎樣才算是仁呢?根據《孟子》一書可以概括為:第一、親親。孟子主張統治者要“與百姓同之”,“與民同樂”。第二、用賢良。“為天下得人者謂之仁。”(《滕文公上》)“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公孫丑》上)“賢者在位,能者在職;明其政刑。”第三、尊人權。孟子公開宣揚 “民為貴”、“君為輕”的口號,提倡在一定的範圍調和統治者和勞動人民的關係。第四、同情心。要求統治者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恩辦法來治民。認為這樣做便能得到人民的歡迎和擁護,從而達到“無敵於天下”。第五、殺無道之者,也是仁,而且是最大的仁。孟子要求對一切殘民以逞的暴君污吏進行嚴正的譴責,力圖把現實的社會發展到“保民而王”的政治軌道上來。
孟子以“仁政”為根本的出發點,創立了一套以“井田”為模式的理想經濟方案。提倡“省刑罰、薄稅斂”、“不違農時”等主張。要求封建國家在徵收賦稅的同時,必須注意生產,發展生產,使人民富裕起來,這樣財政收入才有充足的來源。這種思想,是應該肯定的。作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孟子還提出重農而不抑商理論,改進了傳統的“重農抑商”的思想,這種經濟觀念在當時是進步的。孟子的“井田制”理想,對後世確立限制土地兼併,緩和階級矛盾的治國理論有著深遠的影響及指導意義。
四、在哲學思想及認識論等方面

孟子的觀點中包含了一定的唯心主義的成分。孟子的天道認為天是最高的有意志的,人世間的朝代更替、君王易位,以及興衰存亡、富貴窮達,均是由天命所定。人對於天必須百依百順,“順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意是不可抗拒的。他站在唯物主義反映論的對立面,否認人的思想是社會存在的反映,認為人生下來就具有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善性的萌芽。
孟子的思想是複雜的,其思想主要以唯物主義的成分居多:《孟子》書中所反映出來的關於認識論的見解,包含著許多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的。
在《孟子》中有云:“……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增)益其所不能……” (《告子》下)指出有許多知能必須經歷困難,經過挫折、失敗,不斷取得教訓,受到鍛鍊,然後才能得之。客觀世界有其自己的規律,是人所不能違反的。
孟子明確地看到,一切事物發展和變化有其自己的一定的進程。他在書中講了一個故事作為比喻:寧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芒芒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長者寡矣!以為無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長者揠苗者也,非徒無益,而又害之。(《公孫丑》上)
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最重要的一環在於掌握客觀規律。孟子拿夏禹治水,根據水勢就下、可導而不可遏的規律,來說明人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都須如此。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肯定在進行教育時,必須採取因人而異的多種方法。孔子教育方法中“因材施教”。但是,對孔子的“因材施教”有了發展。認為教育學生必須要有一定的標準,使學生有一個明確的奮鬥目標。孟子所倡導的學習方法和教育方法是我國古代教育學的結晶,對我們今天的學習和教育仍然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
此外,孟子還非常重視修養。在心性修養方面,孟子從“性善論”這一根本思想出發,認為實行“仁政”的最重要的動力,完全仰仗於君子大發“仁心”。這種“良知”、“良能”,“操之所存,舍之所亡”,貴在一個“養”字。孟子以子思的“思誠之道”為依據,提出了“盡心”、“知性”、“知天”等觀點,從而形成了一套含有主觀唯心主義成分的思想體系。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