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皮腔

孝義皮腔與孝義皮影的產生與發展相依相伴,主要以嗩吶為伴奏樂器,故亦稱“孝義吹腔”。孝義皮腔保留著聯曲體混合節拍和強起強落的特點,是中國戲曲古老的聲腔之一,對於研究中國戲曲聲腔演變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皮腔因其演出時以白紙糊窗借光顯影,被當地人習稱為紙窗腔。皮腔的唱腔有兩種基本形態,一種為四句體,“起承轉合”結構,藝人多稱其為“平板(慢板)”,加鑼鼓點稱為“流水”;另一種是可以多次反覆的上下句唱腔,藝人稱其為“垛板”。皮腔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上下句結構多為吹奏樂(包括小嗩吶、笙及呼胡)和打擊樂(包括亮鑼、二捂眼、馬鑼、饒錢、木頭等)兩大類。孝義皮腔的音樂獨特别致,地方色彩濃郁,古樸清新,唱腔樸實、明快、粗獷、活潑。
皮腔的傳統劇目有50餘個,現存30餘個,其內容可分兩大類,一類寫神怪故事,其代表作品有《誅仙陣》、《萬仙陣》、《黃河陣》、《風沙陣》等;一類寫道教傳說故事,其代表作品有《真武出家》、《森羅陣》等。
隨著碗碗腔傳入孝義後,皮腔影戲在競爭中逐漸衰落,特別是民國以後,境況日下,及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孝義市僅留下半個皮腔影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