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星獎

孝星獎

同時規定,提拔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孝敬父母的,不孝敬父母者不能提拔。 同時規定,提拔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孝敬父母的,不孝敬父母者不能提拔。 有人會問,孝不孝是個人的事,用不著企業管。

重慶能源集團松藻煤電公司渝陽煤礦掘進二工區在制定獎勵制度時,為鼓勵員工孝敬老人,專門設立了“孝星”獎,規定,每年在全工區員工中公選一次“孝星”,給評上“孝星”的員工頒發榮譽證書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規定,提拔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孝敬父母的,不孝敬父母者不能提拔。制度一公示,立刻就引起了員工的爭議。一些員工認為,設立“孝星”獎,將孝敬老人作為衡量選拔管理人員的標準規定好,是鼓勵人們善待老人,發揚中國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此舉無疑為礦區敬老、愛老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新聞事件

2009年初,重慶能源集團松藻煤電公司渝陽煤礦掘進二工區在制定獎勵制度時,為鼓勵員工孝敬老人,專門設立了“孝星”獎,規定,每年在全工區員工中公選一次“孝星”,給評上“孝星”的員工頒發榮譽證書和一定的物質獎勵。同時規定,提拔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孝敬父母的,不孝敬父母者不能提拔。制度一公示,立刻就引起了員工的爭議。一些員工認為,設立“孝星”獎,將孝敬老人作為衡量選拔管理人員的標準規定好,是鼓勵人們善待老人,發揚我國的優良傳統和美德,此舉無疑為礦區敬老、愛老創造了良好的氛圍。

但也有人對此表示反對,認為孝敬父母與否,是員工個人的家事,員工孝不孝敬父母,與企業一點關係都沒有,企業插手員工家事,有些“多管閒事”。況且如何區分孝敬不孝敬應該說是比較難以“定性”。對於在父母身邊工作的子女,比較容易區分,從日常的生活中或鄰里處就可確定。如果子女不在父母身邊工作的,遠在他鄉,無法關心和照顧父母,那又如何判斷?

針對員工的爭議,該工區領導認為,設立“孝星”獎,開展評選“孝星”活動是推進礦區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大載體。當前,礦區老年群體在不斷擴大,很多老人由於年事漸高,體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又由於經濟、住房等原因,在家裡得不到很好照料,生活質量下降。有些子女道德素質低下,損害老年人權益、拒絕贍養老人、強占老人住房等現象時有發生。工區設立“孝星”獎,把是否孝敬老人作為工區管理人員提拔任用的標準,其目的就是要促使員工懂得敬老愛老,讓他們知道敬老愛老就是對自己的尊重和愛護。

如果一個人有時間關心自己的父母,而不去關心,把父母當做“包袱”,找出種種理由加以推辭甚至虐待,那么像這樣的人就應視為不“孝敬”。不孝敬父母,就不能選拔和任用為管理人員。一個連養育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不照顧的人,又怎么能關心他人、愛護集體、熱愛企業呢!

為提高員工對“孝星”獎的認識,該工區充分利用區隊宣傳欄、黑板報、活動室等宣傳載體,大力宣傳敬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並聘請法律專家向員工宣傳講解《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組織員工家屬開展敬老、愛老演講競賽活動等,較好地營造了敬老愛老的氛圍。

通過宣傳教育,該工區員工家屬都認同了“孝星”獎規定。如今,大家私下都在互相拼比,爭當家裡的好兒女、工作中的好員工,工區尊老愛老逐漸蔚然成風。

編輯點評

讓孝文化走進企業

企業中推行孝道,這並不是所編的第一篇,也不是新話題了,可是我仍然“樂此不疲”。因為,今天,我們的孝文化不是多了,而是遠遠不夠。

一份關於北京、上海、廈門等中國七城市“孝心”調查顯示,孝心最弱的地區,恰恰是經濟比較發達的上海、廣州。2007年6月1日,《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中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公務員不盡孝道,拒不承擔贍養等義務,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將受到警告、記過、記大過、降級、撤職等處分,情節嚴重的將被開除,由此,“孝道”已獲法律地位。

有人會問,孝不孝是個人的事,用不著企業管。其實,在家庭倡導以尊老養老、愛幼、扶幼、教幼為孝;在社會以扶貧助弱、關愛弱勢、奉獻愛心為孝;以為民族、國家盡心竭力為孝。這些,正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只有當每個家庭細胞健康發育,才能有整個企業建設的文明祥和。當今社會,人們的價值觀發生了深刻變化,人與人的親情關係日顯淡薄,家庭觀念呈現淡化趨向,這些問題,靠高科技和法律很難解決,必須藉助道德的力量。

孝文化具有道德教育的功能,在企業推行,可讓千萬員工和家庭參與其中,文中企業通過評選孝星,使企業的思想道德建設更快地開展起來,不留死角。

孝星獎之吳幗英

(圖)孝星獎孝星獎之吳幗英

富春街道鸛山社區的吳幗英,今年67歲。她8年如一日服侍年邁多病的父母親,受到附近居民們的稱讚。

精心的服伺讓老母走得安詳

2000年,吳幗英的母親在關房間的窗戶時,不小心摔了一跤,導致氣管炎、肺氣腫等多種疾病並發。“父母年齡已高,需要有人專門照顧”,吳幗英毅然把父母親接到自己家中,獨自承擔起服侍老人的義務。

她家是72平方米的三室一廳,她把患病中的母親安排在主臥室,把父親安排在另外一個房間,自己睡一個房間。她母親病痛纏身的日子裡,晚上喉嚨里常常發出異樣的聲音,吳幗英一聽到就馬上起身,把面巾紙放在老人的嘴邊,左手為老人接住痰液,右手輕輕拍撫老人的背。老人一次次地咳嗽,吳幗英一次次地起身,就這樣度過漫漫長夜。

2007年4月份,吳幗英的母親生命之路走到了盡頭,臨終前,老人說:“女兒的孝順,讓我和丈夫的晚年很幸福,我沒有什麼牽掛。”不久,老人安詳離世。

細心的照顧讓老父活得快樂

吳幗英對父親的照顧也是無微不至。2002年的一天,她發現父親的臉色有異常,連忙詢問她父親哪裡不舒服。老人說剛吃了個蘋果,感覺胸口飽脹難受。“如果是吃蘋果引起的不適,應該是胃裡不舒服,怎么會是胸口難受呢?”吳幗英馬上把老人送到醫院,經醫生診斷,是心肌梗塞的前期症狀,要立即住院治療。醫生說,幸虧及時送到醫院,不然有生命危險。

每天早上買菜前,吳幗英必定徵求老人的意見,老人說不知道有什麼菜可買,她就把菜場裡的時鮮菜一樣樣報給老人,供老人挑選,然後買回來燒給老人吃。吃飯時, 吳幗英把菜夾到老人的碗裡,把魚刺剔除乾淨,讓老人放心吃魚。由於老人鑲著假牙,咀嚼費力,一頓飯需要半個多小時,每逢冬天,吳幗英總是把菜碗放在注滿熱水的大盆子裡,為的是讓老人能吃到可口的熱菜。下午,吳幗英還堅持給父親讀一個小時報紙,讓老人了解國內外大事。

吳幗英的父親今年92歲了,他告訴記者:“沒有女兒的悉心照顧,我早就不在人世了,有這么好的子女,是我前世修來的福氣呀!”吳幗英卻說,這些都是她應該做的,自己的父母都不贍養好,怎么說得過去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