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鼓書

孝感鼓書

“孝感鼓書”主要是一種以鼓書的形式來倡導人們重孝,行孝的一種民間藝術。並且,隨著歷史文化的傳承,已成為

[民間藝術]孝感鼓書的源流及藝術特點

孝感鼓書 孝感鼓書
孝感位於江漢平原東北部,因受歷史、地理位置的影響,產生了諸多形式的曲藝曲種,如鼓書(又稱打鼓說書)、北路子大鼓(又名鋼鐮大鼓)、善書、評書、講故事、漁鼓、道情、小曲等。本詞條將著重談談“鼓書”這一形式的源流及其藝術特點。
鼓書廣泛流傳於孝感城鄉,且南北兩路並存,人們都習慣叫打鼓說書。其源流與我國北方的鼓詞類的傳統說唱藝術有著同宗的關係。大鼓的創始人丁鐵板(藝名)由山東來武漢賣藝並收了五個徒弟,開始用的是鐵板子(即鋼鐮)配合鼓,是時很受人們歡迎。但有個叫黃鐵山的徒弟是黃陂人,用木板在農村說香書、善書;又有些弟子們在表演中逐漸感到用北方語言不如用本地語言演唱更為人們接受,於是從說到唱都改用本地語言。這樣一改,藝人們又發覺本地的語言腔調與鋼鐮的金屬聲不甚和諧,故漸以雲板代替鋼鐮。最早改用南方語音(即本地方語音),並將鋼鐮換為雲板,以小鼓代替大鼓,此後,鼓書這一說唱藝術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流派,稱之為南路子大鼓即南派。在孝感除了大悟、應山仍流行著北路子大鼓(又稱梅花大鼓或鋼鐮大鼓)外,其餘地區全部為南派鼓書。
孝感鼓書南北兩路並存,由於地域的不同,各地人民的語音不同,習俗不同,情趣各異,因此南北兩路鼓書在不斷地傳承下形成了自己的藝術特點。
南路子大鼓盛行於孝南、雲夢、安陸、漢川、應城、孝昌等地。其表演形式的特點是“點棚打場”,場地不限,只要有人群的地方,鼓板一響聽眾便圍觀四周。表演內容主要以長短篇、傳統連本段子為主,並自編現代段子,歌頌黨的政策、好人好事等。在唱腔上以上下句、四平調為主要唱腔,在四平腔中又分快四平、中四平、慢四平,鼓書藝人稱之為當家腔。鼓書唱腔對音韻、節奏特別講究,如字重、韻厚、情深。其表演特點,一人一台戲,講究手法、身法、眼法,報字出指,畫龍點睛。“表”、“演”清晰,跳進跳出。運用“扣子”(即懸念)、開臉(虛開、實開)等技法刻畫人物、交流感情。
北路子大鼓盛行於我市大悟、廣水一帶。北路子大鼓仍保持著自己的傳統,其特點是用河南地方語音、聲調,左手持兩塊月牙形鋼鐮打板,右手持簽擊鼓(大堂鼓),深受當地民眾喜愛。
孝感鼓書在不斷地傳承中發展很快,有的加進了器樂伴奏,有的唱腔有所改進,特別是內容上更為豐富多彩。有些劇目搬上舞台參加比賽還獲大獎,如孝感市孝南區著名湖北大鼓藝人黃應道創作並表演的湖北大鼓《拉騾記》,就在湖北省首屆“百花書會”上奪魁,榮獲一等獎;雲夢的鼓書《智取羅家樓》曾參加我省第六屆“百花書會”亦獲三等獎。當今,著名湖北大鼓表演藝術家“二張”(即張明智和張承葵),都是孝南閔集人。為了讓鼓書得到更進一步的發展提高,滿足現代人的需要,筆者認為在繼承傳統的前提下,創作和表演均要在創新上狠下功夫,做到內容新穎、新式新穎,使鼓書藝術更為現代廣大民眾所喜愛。

家鄉孝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孝感鼓書)

說起孝感,就是眾所周知的董永的“以孝感天”,其實在民間也有許多有意思的民間風俗。
首先,還是來介紹一下孝感的某些“孝”
1:孝行感天
2: 孝子輩出
3: 孝址眾多
4: 孝俗感人
5: 孝藝豐碩

孝感民間文藝品種有11種之多,它們中的許多劇目、曲目、節目,都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就是宣揚孝文化,宣傳父慈子孝、尊老愛幼、忠孝雙全的孝親之情,用孝行來教育孝感的老百姓。由孝感花鼓戲而成長起來的湖北楚劇,其百演不衰的《槐蔭記》、《百日緣》等保留劇目,歌頌董永品德,宣傳董永精神,使董永這個人物家喻戶曉。根據黃梅戲拍成的電影《天仙配》,更是把董永故事推向了全國乃至世界。黃孝大鼓、漢川善書的優秀曲目,如《天雷報》、《清風亭》、《琵琶記》等,唱的是孝子事跡,勸的是行善精神,也表明孝文化已深深紮根在人們的心中。
另外,還有一寫民間比較傳統的:
孝感民間文化藝術種類繁多,形式多樣,諸如龍舞、獅舞、彩船舞、燈舞、戲劇、皮影戲、善書、抬毛老爺、跑竹馬、拉犟驢、裝故事、民歌、祭祀舞,以及紅綢舞、腰鼓舞、大刀舞、劍舞等,逢年過節,或遇重大喜慶日子,民眾自發組織起來開展文化藝術活動,伴以鑼鼓鞭炮、摩肩接踵,非常熱鬧,現重點作以介紹。這些民間藝演,一個比一個竟向風流。

善書

孝感市的善書,屬多人同台,講唱結合曲藝形式,俗稱“講善書”。書目多為懲惡揚善、扶正祛邪的案件,情節生動,故事性強。演員分主案、扶案。主案主講,扶案唱和。講時如道家常,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細膩而生動;唱和時運用民間哭喪調,如泣如訴,以情感人,每屆春節,許多村灣都搭起草台聘請善書藝人宣講。平時,藝人多在集鎮的茶館中演出。如漢川名藝人王海元、譚新春、陳宗福、潘炳學等還經常領銜到武漢或鄰縣懸掛“漢川善書”的水牌講唱,亦深受歡迎。文化大革命期間,善書被定為“毒草”,講書藝人被打成“牛鬼蛇神”。1978年後,善書得到恢復和發展,挖掘出大量傳統案傳,創作演出了一批反映現實生活的新曲目,如《雙團員》、《梅花記》、《匕首案》、《飛鴿案》等,有的在湖北省首屆、二屆、三屆百花書會上獲創作獎、演出獎或編曲獎。近幾年來並有女藝人參加演出,且有樂器伴奏,使漢川善書更別開生面。大悟民間曲藝善書的變形鼓書,它是以鼓為主樂,說白、唱詞相間,其表演形式和豪邁奔放的唱詞頗近於北方鼓書,故名“北路子大鼓”。北路子大鼓,道具簡單,一隻小扁鼓,一對半月形鋼(或銅)鐮,演出方便、靈活,民眾謂之“一人一台戲,高山獨屋都能去”。縣內較有名氣的鼓藝人有九房溝的余少甫、李家園村的胡光和等人。善書之類的評書,在孝昌、雲夢歷史較為悠久,書目多是講史演義的長篇大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