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皮影戲簡介
皮影戲演出方便,不受季節、場地所限,唱腔優美,頗具地方風味。舊時逢年過節,不少村莊要邀請皮影子戲班,有時連唱十天半月。
雲夢皮影戲
雲夢皮影有百多年的歷史是一種古老的,具有獨特魅力的民間藝術。雲夢演皮影戲為2人台,1人操影演唱,1人擊樂伴奏。皮影影像仿用京劇臉譜,根據角色性格而加以變形誇張。皮影戲唱“打鑼腔”,俗稱“骷髏調”,藝人們十分注意吸收民間小調豐富唱腔和技法,因而各具特色。皮影劇目一般為講史演義、行俠仗義的公案傳奇故事,多為連台戲。皮影藝人帶徒傳藝,戲班活動於商業集鎮或農村鄉灣間。雲夢皮影戲在悠久的歷史中形成了自己的特點。造型美觀,雕刻精細,線條流暢,色彩鮮明、臉譜服裝戲劇化,但在誇張中又十分講究逼真。影長一尺五寸左右,用三根桿操作,頭可動,口可張‘眼珠可轉,瞳孔可放光,形象生動,栩栩如生。表演形式為“獨撮”,即由一人一邊操作,一邊說唱,演技高的,個人可以同時操作四個影子,分兩對對打,你來我往,難解難分。雲夢皮影唱腔為“打鑼腔”。唱念純用地道的雲夢話,用鑼、珉伴奏,鄉土氣息十分濃郁。
大悟皮影戲
大悟皮影戲唱腔自成一體,演奏人員多是“七人班”或“八人班”,演出時有嗩吶伴奏,高吭嘹亮,打擊樂豐富,節奏明快,故稱為“高腔皮影”。大悟皮影子戲有南腔北調之分,南腔流行於高店、新府、新城、彭店、夏店、四姑等地;北調流行於宣化、豐店、三里、大新一帶。
大悟高腔皮影戲的唱腔不同於平原地區的皮影戲,它不是採用各種曲藝和地方戲的唱腔來演唱,它的唱腔既有北方戲曲的粗獷豪放之情,又有大悟本地山歌的廣闊昂揚之勢,因此稱之為“高腔皮影戲”。大悟高腔皮影戲,流行於大悟縣及其周邊地區,尤以廣水、紅安和河南省南部的羅山、光山、新縣等地最為盛。因有嗩吶伴奏、本土音樂唱腔而區別於他鄉皮影,大悟高腔皮影戲具有獨特鮮明的藝術特色。該皮影戲以歷史小說為藍本,以獨具韻味的方言為唱段,常常是一搭台就唱半個月,這灣唱罷那灣接。
應城皮影戲
應城的皮影,又名燈影,建國前,在一些集鎮的茶館裡較為流行,並且擁有一定的觀眾。建國初期,應城有天鵝石陳、湯池方集、楊嶺高何、城效范河、巡檢紅星、三合土門6個皮影隊,共有皮影藝人27人。經常活動於城關及膏鹽礦區,戲眾多為礦工和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