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學社”,設立在北京府右街的“壯學廬”。其全名是“孝惠學社義賑委員會”,委員長是著名慈善家朱慶瀾將軍。朱慶瀾還為唐宗郭的長子子唐振緒寫了四個字叫“拯災百事”。朱慶瀾辛亥革命後任四川副都督,後任黑龍江督軍兼巡按使,率軍收回沙俄占領的黑龍江航權。1917年任廣東省省長,1923年任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1925年後他放棄高官、脫離了軍政、專心於慈善救災,出任“華北慈善聯合會”會長,1929年曾提出“三元錢救一命”口號,感動得末代皇帝溥儀也捐出了3000元大洋。
唐錫晉辦賑救災有一整套程式和辦法,如《查賑條章六則》:“一、誓神以堅其心,凡能自備資斧出任查戶者,類皆心懷惻隱者也。”頭一條就是規定了對辦賑人員的嚴格要求;還有《查戶須知十則》和《煮賑條章六則》。比如,閱冊、到門、給票、核數、審先後、嚴界限、絕頂冒、勤曉諭、戒代領、補春種……只要辦賑人人忠誠盡職,就能保證做到公正嚴明、清清楚楚。
“孝惠學社”實行唐孝惠學說,除規約、章程外,還設立了查放局、留養所和積穀倉,制定了標準格式的布告、賑票等等。嚴格規定查放員進村,必須首先張貼《孝惠學社義賑委員會布告》:“查放員購用飯食茶水,雇用舟車,均隨時自行給錢,不受供應,即隨帶隊警差役,亦由查放員發給飯食,不準需索分文,如有滋擾,察出送縣嚴懲。”甚至在“賑票”上醒目地印有:“本會查放員等飯食舟車,隨時自行給錢購雇,不受供應,不準董保人等借端斂錢,如違,準該災民指控。”
規定賑災人員必須神聖宣誓,而宣誓地點則是在象徵忠義的關帝廟“壯學廬”里慈善家濟濟
孝惠學社所在的“壯學廬”寓意鼓勵讀書,實體是一座二層紅磚小洋樓,1924年落成時是唐錫晉的次子唐宗郭的家。唐錫晉身後有七女二子,長子唐宗愈,最小的唐宗郭。唐宗郭自幼讀書,少年英俊,是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的首屆畢業生,同時繼承賑災家風。1927年,唐宗郭奉命去漣水縣賑災,組織了“中國義振會漣水縣第一婦孺收容所”。
據載:上世紀20年代華北水災,唐宗郭把“壯學廬”賣掉,買了糧食賑濟河北災民。“孝惠學社”成立後,他成了常務委員。另外的副委員長有婁裕熊、錢澄、周仁壽、章元善,常務委員還有饒鳳璜、胡士選、杜雲程、陳銑、李國楨、畢育仁、白毅、張士瀛、王稼農、顧孟養等。
如今還能看到一份《孝惠學社義賑委員會收支報告》(1928年至1931年),一共收入“現大銀圓”11萬3千3百1圓6角1分3厘,其中唐家捐助的不全統計就有唐宗愈(字慕潮)先生捐助1萬圓、唐公圖書館捐助1百9拾1圓7角7分8厘、唐宗愈夫人捐助2千圓、無錫唐氏仁莊捐助5千圓……算得上“裸捐型”慈善家的代表。
“孝惠學社”1930年經辦陝西義賑一共收入“現大銀圓貳萬肆仟叄佰陸拾圓”,結餘“現大銀圓肆拾捌圓玖角叄分,繳回北平孝惠學社。”此經辦人就是饒鳳璜,1910年他曾任東三省總督署參事,辛亥革命後任過湖北省政務廳長,1918年當了北洋政府總統徐世昌的秘書,為政之餘還研習中醫。抗戰期間,在重慶創辦中醫救護醫院,不論患者窮富高低一律精心診治不收分文。解放後在北京掛牌行醫,1953年病逝,病重期間,周總理曾前往看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