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化
民國《犍為縣誌》記載,漢朝時,曾流傳女兒沉水救父的故事,故名孝姑場。又傳說,江岸有個勤勞美麗的姑娘,名叫麼姑,為免受惡人侮辱,被逼跳河自盡,後把麼姑跳水的地方取名麼姑沱。
清代為孝姑場,民國十八年(1929年)將杜吳鄉更名為孝姑鄉。
1951年6月將孝姑鄉劃為孝姑鎮(只轄集鎮)、紅星鄉、同心鄉、新建鄉。
1956年4月孝姑鎮與同心鄉、紅星鄉合併建立孝姑鄉。
1958年9月與榨鼓、鐵爐兩鄉合併為孝姑人民公社。
1959年7月分出建立榨鼓公社、鐵爐公社。
1984年孝姑公社復為孝姑鄉。
1990年1月撤銷孝姑鄉建立孝姑鎮。
孝姑鎮歷史悠久,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物產豐富。現遺留著東漢楊洪山崖墓群、清代紫雲亭崖墓群和犍為縣八大景觀之一“雲亭曉煙”等文化古蹟,以及“狗兒石、和尚石、麼姑崖”等人文景觀,流傳著一段“狗兒攆和尚,和尚追麼姑,麼姑跳下水,和尚咚起嘴”的動人傳說。
行政區劃
孝姑鎮下轄村: | ||||||||||
八一村 | 永平村 | 田佳村 | 紅久村 | 沙灣村 | 石盤村 | 百支溪村 | 東風村 | 五一村 | 同益村 | 紫雲村 |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21301 |
男 | 10966 |
女 | 10335 |
家庭戶戶數 | 6657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0503 |
家庭戶男 | 10482 |
家庭戶女 | 10021 |
0-14歲(總) | 5080 |
0-14歲男 | 2660 |
0-14歲女 | 2420 |
15-64歲(總) | 14280 |
15-64歲男 | 7386 |
15-64歲女 | 6894 |
65歲及以上(總) | 1941 |
65歲及以上男 | 920 |
65歲及以上女 | 1021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0650 |
經濟發展
孝姑鎮屬農業大鎮,工業處於起步階段。2015農民人均純收入1.15萬元。
農業方面,丘陵村主要種植糧食和林竹,糧食播種面積1.56萬畝,產量5632噸。林竹1.65萬畝,其中退耕還林5500畝。葉煙種植1萬餘畝,花生3000餘畝,甘蔗1500餘畝,蔬菜1000餘畝。發展優質水果約3000畝。發展茶葉2200畝,茉莉花900畝。成立了勝圓夢生豬養殖專業合作社,嘉康壕豬特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阿山珍禽野味生態養殖基地。
工業方面,1984年在孝姑鎮東風村境內建設泥淵沱機磚廠,屬鄉鎮企業,1993年轉為私營企業。2009年犍為鳳生紙業異地技改搬遷至孝姑鎮永平村9組,於2012年建成並投產。2015年啟動“雙百”紙製品產業園區征地工作,完成一期征地408.87畝。2012年完成孝姑核電站建設前期勘測工作,進入核電廠址保護。
環境
鎮境南北兩部環山,東西和鎮中心為平壩。丘陵占40%左右,山丘起伏,形態各異,沖漕縱橫,田土均勻。境內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民眾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社會治安穩定,秩序良好。
名優特產
孝姑鎮依山傍水,氣溫宜人,岷江穿境蜿蜒而過,沖刷形成五一壩獨特的土質,盛產葉菸,品味獨特,遠近聞名。依託八一村傳統優勢農作物甘蔗,發展小糖房加工小企業,生產的紅糖,品質優良,暢銷省內外。葉菸、紅糖、水果現已成為全鎮農產品的三大特色品牌。
社會事業
孝姑鎮2002年成立老年人協會、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創建了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的老年人協會和關工委,創辦了9所老年人學校,積極開展各類學習文娛活動,積極發揮老年人餘熱,豐富業餘生活。每逢婦女節、五一、國慶、重陽、春節等節日,老年人載歌載舞,走上街頭,為全鎮人民送去節日的祝福,極大繁榮了農村精神文化生活。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格局,開展“老少共建”活動,老少結對互助,倡導“孝親敬老、關愛未來”的傳統美德,尊老愛幼良好風尚蔚然成風。2004年,被評為市尊老敬老模範鄉鎮,鎮關工委被評為省先進集體,2005年鎮老年人協會被評為省市先進集體。
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該鎮完成紫雲村扶貧新村建設,正在加快進度以公路建設、產業發展、農房改造、人飲工程、陣地建設五大項目建設助推和諧新村建設。一是公路建設。硬化通村公路4.2公里,鋪築碎石路7公里,方便民眾生產生活;二是農房改造。集中成片改造農房92戶,帶動全村改造150戶,建沼氣池150口。三是產業發展,新發展晚熟棚柑830畝,加強林竹管護、生豬發展和勞務輸出,增加農民收入。四是人飲工程。打井、建塔120個,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五是新修綜合活動室1處,加強陣地建設。現已完成總體工程的80%以上。
經濟總值
在2005年底國民生產總值達2億元,年末各項存款餘額達73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850元。2015農民人均純收入1.15萬元。
民風民俗
漫長的歷史歲月使民俗民風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過春節,掛燈籠、貼年畫、貼春聯、吃年夜飯、放鞭炮、走親訪友拜年,元宵節采青,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尤其是龍燈隊、牛兒燈走街竄戶,給節日增添了喜慶。
名勝傳說
孝渡流芳:傳說在東漢順帝時,在孝姑寶乘寺附近住著一戶人家。父女倆相依為命,靠擺渡為生。一年夏天,河水上漲,父女倆把船搖向對岸接人,船到江心,大浪把父親捲入,女兒救父心切跳入河中,雙手緊抱父親隨水飄流。後來人們在父女倆沉沒之地發現一塊石頭,形狀好像姑娘,昂首屹立,人們議論這可能是姑娘生前對父親很孝敬,死後成了仙石,便把這塊石頭取名“孝女石”。直到現今,在小水季節,人們還隱約可見這塊石頭。傳說姑娘抱住父親遺體的那個灘叫“抱屍灘”。為了紀念姑娘,明朝萬曆年間,在渡口附近修建了“孝姑祠”。清仁宗嘉慶十九年犍為縣令王夢庚在渡口石壁鑿刻“孝渡流芳”四個大字以示紀念,成為犍為八景之一。
雲亭曉煙:岷江西岸有座巍峨的高山,茂林修竹,曲徑通幽,風景秀麗,山上有子云亭,相傳為漢儒揚子云住犍為時的寓所,故此山為子云山,子云山山勢巍峨挺秀,古木參天,登上子云亭,極目遠眺,犍為城、白塔寺、黃旗壩、孝姑集鎮、河口集市盡收眼底。岷江猶如銀帶迴繞,陣陣河風送來船工們的勞動號子,令人心曠神怡。特別是每當黎明,子云山腳便有一縷白色煙霧騰空而起,迅速向四周散開,頓時亭台樓閣便蒙上一層薄薄的輕紗,簡直是一幅天然山水畫,隨後整個子云山便墮入雲海之中,真似傳說中的蓬萊仙境,古人題詠“子云仙境”。而稍息片刻,舉目一望,煙雲卻已消散,景物如故,十分神奇,故稱“雲亭曉煙”,成為犍為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