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勝堂簡介
來源
往西逃的是二弟子,也不知道走了多少路經歷了多少磨難,他來到了玉林的福綿鎮。看到這一方水土的民眾生活富足、民風純樸,於是決定在此定居下來。為了避開官兵的耳目,他以俗家的姓氏鄒姓為姓,稱“鄒老義”。
歷代宗師
南國大地首傳十八路莊為鄒老義。當年農曆九月十六日,鄒老義在三社建起了第一個武館,起名為“存勝堂”,意思是南少林寺倖存弟子反敗為勝,在這裡成功辦起了傳承十八路樁的武館。為了遮掩耳目,鄒老義把少林武術“連環鐵臂功”改為“十八路莊”,一來為避開朝廷耳目,二來為了紀念志字輩的十八位師兄弟。同列為福綿存勝堂第一代宗師的還有劉崇皇,其威懾八方的劉師棍,乃福綿三社存勝堂鎮館之寶。
第二代宗師為盧耀高,代號名為黑眼盧,他的劉師棍法爐火純青,號稱當時玉林第一棍。
第三代宗師為文五大,文七大,龔玉芳。
第四代宗師有龔老五,肖獻奎,龔耀文,何慶甫,何習庭,肖仁卿,龔燕德,盧立文,五花師,龔雨,肖壽卿,龔進雄,盧世福等十三位。為當時的福綿功夫山,鑼鼓山做出了很大貢獻。何慶甫的徒弟甚眾,其中有福綿下寨黎十九,黎八壽,福綿水嶺上塘李顯明,樟木鳳鳴山辛步先,成均勸場何三,通曹何四,玉林城區水浸社陳定國等都是當時武林界風雲人物。
功夫
拳術:練頭、十八路莊、走邊、四面截、八卦等;棍術:劉師棍(震館之寶)、五路棍、留客釣魚棍等;飄刀、夾刀、大耙......
各地武館
在歷經250多年風雨後,“十八路莊”傳承至今已有八代傳人。福綿三社的民眾在自家小院裡不間斷地傳承著這一脈武學文化。
據不完全統計,分布在福綿管理區、玉州區、興業、博白、北流、陸川、容縣以及貴港、桂平、平南、浦北、北海、龍州等地的武館不下300個;而廣西、廣東和港台地區學習“十八路莊”的就有5萬多人!並據說已傳播至越南、日本、朝鮮、英國、非洲等國家和地區。
200多年來,“十八路莊”在玉林的大地上,造就了一大批傑出的武術家和醫學專家。他們中有不少捨生取義的仁人志士、報效祖國的將才。這些事跡與“十八路莊”的歷史一起,正被我市作家康聖清收錄在目前正在編輯中的《十八路莊傳奇》一書。可以預見,“十八路莊”這一門源自南少林,在嶺南大地上生生不息的傳統武學文化,將成為一支南派武術的奇葩。
存勝堂大事
1、2009年農曆九月初七,十八路樁第四代宗師之一何慶甫誕辰120周年,當日200多個各地十八路莊武館,共一萬三千多弟子到福綿福東村參加慶祝活動。
2、福綿三社存勝堂龍獅隊參加了佛山南海區舉辦的2011年“黃飛鴻杯”第五屆全國南北獅王爭霸賽,獲得了銅牌和最佳難度獎。
3、2010年,各地武館積極參加由三社存勝堂帶頭組織的南少林十八路莊武術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