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特徵
禮泉縣皮影是在我國農耕社會基礎上產生的一種藝術,是古代人民思維與物質觀念的產物。它的題材、內容、藝術形式都是為適應古代人民生活和居住特點而產生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地方特點。它符合百姓的審美情趣,深為大眾喜愛。具有作品高大美觀大方,形象誇張、刻工精湛、細膩,色彩明快、雅俗共賞等特徵。
藝術分類
禮泉皮影內容豐富多彩,涉及範圍廣泛,按演出功用可分為十大類:
一、頭茬類
多採用最能體現人物面部線條美的正側面,欲稱“五分臉”,由一眉、一眼、半面嘴鼻和鬍鬚構成,根據角色身、年齡、性格特徵加以取捨,
二、身段類
影人身段的衣飾、靠甲等設計,採用不同於頭部的半側面造型,俗稱“七分身子”。這種透視上的錯雜,在影戲的特殊環境條件下,能達到視覺完整且優美和諧的藝術效果。
三、坐騎類:人物坐騎類:馬靠、馬龍袍、馬校尉、馬便褂、馬斬、騎駒等;神仙坐騎類:馬神靠、騎獅、騎神牛、騎鹿、騎四不像等。
四、旗牌儀仗類:人物屬於跑龍套角色,俗稱“角子”“槍旗子”。
五、雲朵類:專們用於神仙人物騰雲駕霧,隨意飛行的造型。
六、桌椅陳設類:桌椅等室內陳設之類道具。
七、花、草、景片類:道具種類多,範圍廣,如花卉、山石、盆景,用作交通工具類的馬車、象車、轎子、船等。
八、動物變化類:神怪戲中經常用到的造型。
九、其他類:如社火表演、游地獄、青獅吐八寶、跑馬表演等。
十、場景類:據故事情節,將人物、道具、景片等進行組合,配出合適的場景。
相關道具
一、皮類:牛皮
二、顏料:主色,紅、綠、黃,輔色,黑、白、藍
三、做皮工具:刮刀、木框、繩子
四、雕刻工具:雙刃刀、鑿刀、刻刀、角刀、桄桄
五、上色工具:毛筆、容器、清漆
六、畫稿樣工具:鋼針、鐵筆
七、其他:濕毛巾、火磚、塑膠、盆、磨刀石、剪
分布區域
禮泉縣位於陝西省渭北黃土高原與渭河河谷階地交匯地帶,介於東經108°17′40″—108°41°46″和北緯34°20′50″—34°50′02″之間。距離古都鹹陽27公里,距離西安市55公里,交通便利。
禮泉縣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建縣,夏屬雍州,周稱焦獲,秦叫谷口縣,西漢置谷口邑,屬左馮翊管轄。後改為谷喙縣。東漢併入池陽,南北朝時改為寧夷縣。公元
位於關中平原腹地的禮泉縣,屬陝西省鹹陽市轄縣,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402—1467米之間,北山南塬,氣候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冷夏熱,雨熱同季,年均氣溫12.96℃。縣內主要河流涇河、泔河、小河與泥河,可利用水面5000畝。境內有古文化遺址21處,古建築5處。其中唐太宗昭陵有陪葬墓209座,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陵園,素有“風水寶地”之美稱。
禮泉皮影主要分布在禮泉縣境內及周邊地區。
歷史淵源
深厚的文化積澱和以農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禮泉皮影產生和發展的重要前提。
禮泉皮影的產生年代不詳,但種種跡象表明,禮泉皮影產生的年代久遠,或是在我國皮影產生之初就已誕生。《陝西皮影珍賞》一書中記載:明清時期的灰皮製作技術以禮泉縣北屯鎮為最好。灰皮製作技術是我國皮影製作史上的一項絕技,以製作的皮子色澤好、質地好、上色好而著稱。高超的技術需要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不斷總結和實踐。由此可以斷定:禮泉皮影在明清以前甚或更早就已產生,只可惜此項技術現已失傳。另據《環縣道情皮影》一書記載:解放初的許多老藝人都談到自己的皮影箱子是從禮泉、涇陽一帶購買。說明在清朝
主要價值
1、皮影是一種植根於民間的藝術,它是我國古代社會人民藝術的結晶,對於研究我國古代社會的生產發展和民俗、宗教、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2、禮泉皮影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貢獻。皮影作為一種藝術品,經常與外國藝術進行交流,展示了我國人民的藝術成就,為世界了解中國做了輔墊。
3、禮泉皮影的造型誇張,刻工精湛,色彩艷而不詐,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
傳承譜系
禮泉皮影分布廣泛,門派眾多,其中具有代表性人物有:
1、裴寨張里村鄭鳴和,男,生於1942年,沒有專門拜師,看過多位藝人雕刻後自學而成。
2、西張堡南寨村梁思熔,男,生於1953年,原從業於美術,後自學而成。
3、藥王洞鄉王店村張志和,男,生於1952年,受家庭薰陶自學而成。
瀕危狀況
1、現代由於電視、廣播、網際網路的普及,使人們基本上全天都能收看到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而作為皮影載體的皮影戲的冷落制約了皮影的發展。
2、作為一種藝術品,銷路的不暢制約了皮影的擴大和生產,使得人們不斷轉型,導致從業者愈來愈少。
3、資金匱乏,使皮影的保護、搶救、傳承難以全方位實現。存世藝人年事已高或患病在床,以致出現了後繼無人的狀況。
保護計畫
資金投入情況:
從2004年起,縣政府每年拿出專項資金10萬元,納入財政預算,並逐年以10%的幅度遞增,用於地方文化搶救和保護,把禮泉皮影作為縣域品牌文化的重要內容和傳播載體,建立了傳承保護機制,使禮泉皮影得到了有效的傳承和發展。
已採取的保護措施:
1、通過保護傳承人達到保護作品的目的,為此,禮泉縣範圍內已經命名了一批皮影藝人為民間藝術家,確認了相關傳承人的地位,並對傳承人在政策上予以傾斜。
2、縣政府還組織專家,學者對皮影的相關資料作了系統收集和整理,編入本縣縣誌。
3、舉辦和參加藝術節,擴大皮影的影響,提高人們對皮影的認識和保護意識。
保護內容
要全面、系統、準確地保護皮影的內容,藝術形成及文化表現形式,對於各種流派予以有效保護。從總體而言,皮影的保護內容分為保護傳承人,保護作品,保護文化表現形式三方面。其中保護有代表性傳承人是第一要務。同時要加強對傳承人的培養。另外要再次對皮影進行普查,通過蒐集、記錄、分類、編目等方式建立完整檔案,用錄像、多媒體等手段對皮影進行全面、系統、真實的記錄,並對調查資料及相關實物作妥善保存,要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對皮影進行廣泛宣傳,使禮泉皮影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