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跡
中學時代,孔斌就讀於關帝中學,畢業後在石空鎮下鄉,1976年考入寧夏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在中寧縣廣播電視局工作5年,1985年調入寧夏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由於她勤奮好學,刻苦鑽研,工作業務能力提高很快。1991年學校任命她為寧夏大學科技處副處長,分別管理自然科學和科技開發工作,後管理科技處全面工作。1998年後,任科技處處長。孔斌真抓實幹,探索實踐,從建章立制入手,先後制訂和不斷完善了《寧夏大學科研管理規章制度(10項)》、《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工作的若干意見》、《寧夏大學科研工作考核量化及科研工作量標準》、《寧夏大學穩才引才工程三年規劃及獎勵措施》、《寧夏大學科技創新工程三年規劃》、《寧夏大學第三屆先進科技(管理)工作者和科技管理先進單位獎勵條例》、《寧夏大學科學研究基金暫行管理辦法》、《寧夏大學優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管理辦法》、《寧夏大學風險投資基金管理辦法》、《寧夏大學博士啟動基金管理辦法》等14項科研管理規章制度及獎勵措施。由於她的爭取和努力,科技處的經費逐年攀升,科研成果逐步上檔次,科研開發逐年出效益,為學校科研整體實力的增強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加強學校的學科建設,她積極開拓,銳意進取,爭取相關部門的配合。經過前期培育和重點扶持,短短几年時間就組建了17個自治區級重點學科,並凝練出5個“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由於工作基礎紮實,2007年,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教育部破格允許寧夏大學申報了3個國家重點學科。在科技創新平台方面,她搶抓一切有利機遇,在“十五”期間,先後建立了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個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個自治區工程研究中心等11個科技創新平台,建立了重點實驗室——以工程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為核心的科技創新平台體系,走在了西部地區同類高校的前列,為寧夏大學從教學型大學向教學研究型大學轉型和申報“211工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積極爭取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支持,孔斌不辭辛勞,親臨國家相關部委和自治區相關廳局,加強溝通,爭取支持,先後從科技處派出12位同志到教育部、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工作,溝通信息,聯絡感情,熟悉政策,增長才幹。由於她的不懈努力,學校在人才、項目和基地評審等方面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同時她還積極承辦各種學術會議,加強科技人員對國家相關科技政策的了解,拉近同行之間的距離,使與會的領導和專家對寧夏大學的科技現狀有一個客觀的認識,達到尋求理解、支持合作的目的。孔斌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實踐,在管理體制和激勵機制方面做文章,提高科研工作質量,加大獎勵力度,穩住人才,吸引人才,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加強科研管理部門的組織、策劃和服務功能,積極參與區域社會發展。寧夏大學先後與全區5個市10餘個縣,近10家龍頭企業簽署合作協定,通過建立校企聯合基金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等實質性合作,有力地推動了寧夏大學科技開發工作。她始終不忘學習。通過學習黨和國家的科技政策,了解科技前沿最新動態,以理論促實踐,指導科研工作。她利用開會和出差的機會,向領導和兄弟院校的同行請教、學習,以人之長,補己之短,提高工作成效。她先後撰寫發表了20多篇科技管理方面的論文,將先進的思想和經驗總結歸納,運用於實際管理工作之中。她主持和參與的8項區級以上課題,有3項課題獲得優秀成果獎。
主要成就
多年來孔斌教授講授過《電子技術》、《數字電路》等6門專業課程,受到學生好評;從事實驗室工作,在經費捉襟見肘的情況下,自力更生,建成了面向全校的測試中心;1994年去西安交大學習, 回來後主持創建“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路”(CERNET)寧夏中心節點,為寧夏大學的網路建設做出了貢獻;她本人主持完成的“寧夏大學網路工程實施技術及信息資源開發科技攻關課題”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正在主持和完成區級以上科研課題7項,其成果連續獲寧夏大學第二、三、四、五屆優秀科技成果獎;2001年獲寧夏大學教學成果一等獎;“寧夏高校參與西部大開發的科技發展思路”、“以重點學科建設為龍頭促進地方院校發展一一寧夏大學建設路經分析”兩篇論文分獲2001、2004年自治區社會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她主講的“科技開發與成果轉化系列講座”獲2002年自治區教學成果二等獎;2004年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寧夏大學科技處在“九五”、“十五”初期,連續:兩次榮獲教育部“科技管理先進單位”和“社會科學管理先進單位”。她本人2001年榮獲教育部“先進科技管理工作者”稱號;2002年獲寧夏大學第三屆優秀科技工作者;連續七年被寧夏大學評為“優秀工作者”;兩次被寧夏大學黨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