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圖經》記述的最為概括精當:“孔山有孔,表里通徹。”孔山(孔山星月或窟窿山)地處南易水南岸,高聳的山峰之上、陡峭的石壁之陰,有大小三孔,呈雙星伴月狀,即使白晝也熠熠輝映。古詩詠之:“明蟾當空光欲流,長庚燦然晨不收。初疑天度有衍繆,徐看三竅岩之幽。”
《水經注》記述:“易水又東逕孔山北,山下鍾乳穴,穴出佳乳,采者篝火尋沙,入穴里許,渡一水,潛流通注,其深可涉。於中眾穴奇分,令出入者疑迷,不知所趣。每於疑路,必有歷記,返者乃尋孔以自達矣。”
唐《元和郡縣誌》:“孔山在易州西南四十五里,山下有穴,深不可測。”
易洲,今河北保定易縣。孔山星月地處易縣境東南部,距縣城20千米,太行山區向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山體為侵蝕、剝蝕、岩溶地貌,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春秋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春季平均氣溫3.2℃,夏季平均氣溫32.2℃,秋季平均氣溫-3.3℃,全年極端最低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41℃。冬季嚴寒少雪,四季分明。
清《直隸易州志》記有:“穴有鍾乳,又名乳山”
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記述了發生在孔山的一場著名戰役:“宋嘉定十一年,蒙古將張柔帥兵南下,克雄、易、保全諸州。金將賈瑀據孔山台,柔攻之不下。台無井泉,汲山下,柔先斷其汲道,瑀窮困,乃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