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名來源
孔子山因“孔子使子路問津”登此山故名,在孔子河北岸的問津書院後。
古籍記載
《問津院志·古蹟》稱:其山“峰巒端正,下寬上銳,前開兩翼,左縮右舒,書院正在其中。古時四周古松合六七百株,溜雨參天,青蔥隱隱,擁翼聖殿,望之使然生敬。”《明·一統志》“孔子山在黃州北一百里,相傳孔子自衛適楚當登此山。”孔子山上有台,即書院坐山之巔。巔周四削,台園如規,其平如掌,寬約69米(清代量地尺為二百尺,每尺等於34.5厘米),高約34.5米(按清代量地尺計量為二十丈),三級坡腳,層累如台。相傳孔子與諸弟子講經其上,故名“講經台”。《湖廣通志》“倚河北岸為孔子山,山上有講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