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概況
國土面積0.59畝,海拔1840米,年平均氣溫22 ℃,年降水量78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有耕地251畝,其中人均耕地1.34畝;有林地56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6戶,有鄉村人口186人,其中農業人口186人,勞動力10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90人。200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3.5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7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養殖來、打工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51畝(其中:水田140畝,旱地111畝),人均耕地1.34畝,主要種植稻穀、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03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3畝,主要種植梅子、李子、花椒、核桃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290畝,草地14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路、通水、通電。不通自來水,有3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5%)。有4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0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8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8戶(分別占總數的96%和82.6%)。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路面;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機車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5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4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40畝,有效灌溉率為5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93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 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4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3.54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3萬元,占總收入的39.53%;畜牧業收入12.36萬元,占總收入的25.58%(其中,年內出欄肉豬50頭,肉牛14頭,);林業收入2.02萬元,占總收入的 1.55%;工資性收入5.1萬元,占總收入的19.77%。農民人均純收入794元,外出勞務收入3.3萬元,外出務工人數12人(占勞動力的6.4%),在省內務工12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6戶,共鄉村人口187人,其中男性90人,女性97人。其中農業人口187人,勞動力101人。該村以納西為主(是彝族、納西族混居地),其中彝族21人,納西族140人,其他民族1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8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100%;享受低保18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46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農村合作醫療人員名單:李金紅、李曉珍、楊貴菊、李鑫、楊永祥、劉正開、楊文富、楊仕順、楊仕良、子文彥、楊曉鳳、子四珍、子聖泉、子從武、子從文、楊貴華、劉正梅、楊金、楊爽、楊金壽、楊玉梅、楊永合、楊永康、徐龍生、楊桂美、徐飛鴻、徐龍方、徐飛燕、楊文高等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存在主要問題和困難:經濟落後,水利建設基礎設施差,民眾文化素質低。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大力發展烤菸,春豌豆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