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祖回娘家

媽祖回娘家

“媽祖回娘家”是一種由湄洲媽祖祖廟分香的宮廟、或認同賢良港祖祠為原祖的宮廟到湄洲媽祖祖廟或者港里媽祖祖祠來朝聖、進香,舉行盛大祭禮的一種民俗活動。舊時,每年農曆正月到三月,各地媽祖廟組團護送媽祖神像到湄洲祖廟進香時,有些宮廟先到賢良港天后祖祠謁祖。進香隊伍先來賢良港天后祖祠進香並駐駕一夜,稱為“媽祖回娘家”。第二天天亮時,從賢良港碼頭渡海到湄洲祖廟進香,完成了“請火”儀式後,又於當天回到賢良港祖祠再駐駕一晚,賢良港媽祖後裔和信眾要準備“五味”宴桌接駕,並招待隨駕人員食宿。當晚,賢良港祖祠設駐駕筵,點燈結彩,演戲慶祝,熱鬧非常,成為一道特殊的民俗景觀。這期間,賢良港祖都要依例,舉行盛大的祭禮。祭禮按照傳統的儀式進行,隆重肅穆。其中的道壇科儀嚴格有序,分為進表科、建壇科、八卦科、入醮科等,顯示出媽祖文化與當地三一教文化的交融。

歷史記載

據《天妃顯聖錄》等文獻記載,我國御祭媽祖最早的當推南宋紹興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宋高宗在臨安郊祭後敕封媽祖為靈惠夫人。以後,歷代帝王又加以繼承和發展。如《元史·祭祀志》載:“歲遣使香遍祭,金幡一合,銀—錠……用柔毛、酒醴,便服行事”。祭文曰:“維年月日,皇帝特遣某官等致祭於護國庇民廣濟福惠明著天妃。”元代天曆三年,元帝御祭媽祖,特遣大臣至莆田虔修祈事。《明史·禮志》載:“永樂七年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天妃,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南京太常寺官祭……諸廟皆少牢(豬一、羊一)”。明代鄭和、王景弘七下西洋時,朝廷對媽祖的御祭就達14次之多。清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詔準福建總督郝提請各省、府、縣地方建有的媽祖廟,照例春秋致祭,並行三跪九叩之禮。清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媽祖被列為春秋諭祭之神,編入國家祀典,足見媽祖地位之尊榮。至乾隆年間,各府縣官祭媽祖的禮儀基本統一,有的還載入地方志。如《長樂縣誌》載:“每歲春秋日及三月二十三日誕辰致祭,設帛一(白色)、爵三、鍘一、籬一、簋一、籩四、豆四、羊一、豕一……正祭日五鼓,正印宮詣廟,朝服行禮,前後三跪九叩,三獻飲醴,受胙儀與關帝同。”

媽祖回娘家 媽祖回娘家

賢良港天后祖祠“媽祖回娘家”祭事習俗已有近千年歷史,按中國傳統習慣,膜拜神祇必追尋蹤跡。因媽祖父母宗祠在港里,自古以來信眾到湄洲祖廟拜祭媽祖,必先到賢良港祖祠朝拜,成為祭神活動第一站。“媽祖回娘家”,意即尋根問祖,其特點為祭祖與祭媽祖合二為一。春祭在農曆三月廿三媽祖誕辰日,秋祭在農曆九月初九媽祖升天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參加天后祖祠慶典的外地宮廟增多,考慮到外賓參加林氏宗祠祭祖不便,故春祭僅祭拜天后,而秋祭主要為本族祭祖儀典,之後再祭拜天后。

人物介紹

媽祖,名林默,是宋初出生於莆田賢良港的一個普通女子,傳說其為救助海難而獻身,因好善樂施、濟世救人,死後人們感戴其德,立廟祀之。自北宋末以來,經元、明、清歷代地方官府請封賜額,其封號達數十個,宋代被賜封為“夫人”五次,宋至清康熙朝被賜封為“妃”、“天妃”十七次,康熙二十三年(1684)後,被賜封為“天后”達十四次。其信仰隨著航海交通而傳播於東南沿海及閩台內陸水域,成為水神與海上女神,廣為後世所信仰崇拜,如今成為四海共仰的和平女神,全世界現有媽祖信眾2億多人。

民俗儀式

“媽祖回娘家”是一種由祖祠分香之宮廟、或認同賢良港祖祠為其原祖的宮廟到祖祠來朝聖、進香的一種儀式行為,各地民眾稱之為“媽祖回娘家”。以往,各地宮廟之“回娘家”儀式是一種單向性、零散性的進香行為,到祖祠進香也是到湄洲祖廟進香的一個中轉地,此與古代賢良港為通往湄洲的必經之地也有關係。近年“回娘家”的習俗不斷得以恢復完善,2005年媽祖聖誕日前,各地宮廟通過協商改變零散進香形式,而組成祖祠迎接各宮廟在既定時間統一朝聖的進香迎駕儀式,與古時基本相同。

1、進香迎駕儀式的恢復

賢良港祖祠慶誕之前,出於方便整體接待和為恢復祖祠之迎神出遊考慮,賢良港天后祖祠董事會通過與本地社廟及“回娘家”宮廟進行協商,希望將零散的“回娘家”宮廟組織在一起,並由本社區各宮廟前往港里村約3公里的山亭村會合,而後組成一個規模宏大的儀式隊伍,從山亭村向港里祖祠進發,造成一個迎接媽祖回家的巡遊氣勢。在每年三月二十三日上午9時,所有參與巡遊的宮廟在山亭村會合後向港里天后祖祠進發,形成了有幾十個宮廟和單位參與及3千多人參加的大規模的迎神出遊的儀式活動。

2、儀隊構成類型

參加“媽祖回娘家”接駕及出遊的宮廟分三個類型,一是“回娘家”的宮廟,二是朝聖進香宮廟,三是本社區迎駕宮廟。“回娘家”的宮廟儀隊有兩個明顯的特徵,一是抬著本宮媽祖的“軟身”(出遊之神像)神輿,二是有完整的儀隊結構。如2005年到祖祠“回娘家”的宮廟為六個,他們是仙遊度尾鎮龍井宮、莆田白湖順濟社、莆田清風嶺天后宮、莆田東山第一壇、莆田文峰宮等;到祖祠“朝聖”進香的大小宮廟於媽祖聖誕前來來去去難以數計。而本年聖誕日參與游神的宮廟有十餘個,他們是涵江天后宮、城廂下坂仙水壇、莆田秀嶼莆禧天妃宮、莆田文峰宮、莆禧城隍廟、秀嶼東仙金陵宮、笏石湄澄聖母廟、黃石天后宮等。這些宮廟多由其爐主或董事會負責人率領朝聖團,並帶一樂舞團隊組成的儀隊,參加接駕游神活動;儀隊中的第三類宮廟則是賢良港本社區的宮廟,其中除天后祖祠組織的福首團隊外,還有靈慈西宮、靈慈東宮、接水亭(鰲層宮)、新興宮、開元宮、錢樓宮、吳祖宮、開山宮等宮廟儀隊。

3、進香迎駕儀隊順序

由於董事會和各宮廟負責人的精心安排和各地宮廟的積極支持配合,進香迎駕儀隊不僅形成較大的規模,而且充分展示了莆田民間儀式文化與藝術的風采。根據進香迎駕儀式籌備處的安排,儀隊由十四個方陣組成。

4、祖祠慶誕祭典儀式

賢良港天后祖祠一年一度的慶誕祭典儀式,是媽祖祭祀儀式活動的高潮。由於主持該儀式的主體既有以林姓宗族的族長為首的福首隊,也有管理祖祠的董事會董事長和相關人員,因此,祭典儀式的氣氛莊嚴、隆重。從儀式整體上看,儀式程式雖有簡略,但祭典的傳統遺蹟仍依稀可尋。

(1)司祭組織

與歷史上之儀式司祭及祭拜人員均出於林氏宗族的情況略有不同的是,自八十年代以來,祖祠成立了董事會,所有與祖祠祭祀、外交及管理的事務均由董事會來負責,因而,祖祠祭典也均由董事會主持。同樣,所有參與司祭的成員,都由董事會選出。在祭典之時,例須清退大殿上行香信眾人等(特別是神前之女性)。主持祭典之董事會和司儀佇立於拜亭之上,其他所有祭拜者皆立於拜亭之石階前,拜亭兩側各站司香、鳴金、吹生各一人。在祖祠鑼鼓及一切響聲停止之際,董事長莊嚴宣布祭典開始,司儀捧“奉旨諭祭”牌宣布“鳴禮炮”,鳴金十一響、進香、命眾朝媽祖行三叩九跪諸禮;而後升階而上於拜亭中再行三叩九跪禮;最後進入大殿前再行三叩九跪禮。禮畢眾跪聽讀祝宣讀祭文;最後由司儀宣布三獻禮,一獻茶酒、二獻果蔬、三獻金帛。三獻畢,眾主祭、陪祭人員由司儀持“奉旨諭祭”為前導,由殿中右階出右門至廟外化爐前焚金帛。眾回廟拜亭前再拜,而後進殿辭神,祖祠中鑼鼓大作、鞭炮轟鳴,進香者擁進大殿上香敬神,儀式至此全部結束。在祭典中,除了宣讀祭文外,所有祭外都有莊嚴肅穆而又激揚的鼓吹樂為之伴奏,使祭典之隆重和喜慶氣氛給所有參祭者、觀祭者、進香者都留下深刻的印象。

祭典之後,所有外來“回娘家”宮廟儀隊及本社區駕、參祭人員,均在祖祠董事會指定的進餐點用午餐。由於民間有神誕中於祖祠取得餐食能消災納福之習俗,因此,祖祠還專設素食,以供客人選用。

下午,“回娘家”宮廟之信眾,從祖祠大殿中請出本宮神輿,在祖祠旗鑼及鼓樂隊的歡送下,一一整隊返回,其回原住地宮廟後,還要舉行本宮廟的媽祖慶誕道壇儀式活動。祖祠於下午四時,才慢慢恢復平靜。而祖祠董事會和儀式活動的相關人員則開始緊張忙碌的整理賬目、傳送祭品、清理衛生等各項工作。晚上,董事會設宴答謝賓客及執行辛勤工作的工作人員。

重要活動

2008年10月30日, “天下媽祖回娘家”系列活動在莆隆重登場,受到海內外普遍關注,期間,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300多家媽祖文化機構1009名來賓前來參加,其中僅台灣宮廟就有115家,先後舉行十里彩旗迎媽祖,百米燭山共祈福,千副楹聯賀盛典,萬人車鼓齊匯奏,天下媽祖謁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會香,五洲信眾同祭祀,和諧神燈平安游,分香割火福澤長等活動。是“媽祖回娘家”傳統習俗的繼承和發揚,使其文化內涵和外延得到更豐富體現。

“媽祖回娘家”大大加深各地分香宮廟與賢良港祖祠和湄洲祖廟的關係交流,有力促進媽祖信俗文化在民間廣泛傳承和發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