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世界上第一位到前線去專門報導戰爭情況的新聞工作者是英國的威廉.霍華德.拉塞爾(1820—1907)。他原是倫敦《泰晤士報》的新聞記者,在1845—1856年的土耳其、英國、法國對俄國克里米亞戰爭期間,被《泰晤士報》編輯部派駐往軍營,到前線去報導戰爭情況。
在此之前,戰爭上的訊息是靠軍隊來報導的,往往使讀者對戰況得不到全面的了解。拉塞爾作為第一位戰地通訊記者,首次把戰爭和士兵待遇等情況公諸於眾,迫使政府在公眾的批評監督下,接受了某些社會輿論。自拉塞爾首創戰地特派記者的事業以來,哪裡有戰爭,那裡就有戰地記者的身影。
人物生平
簡述
威廉·霍華德·拉塞爾1820年生於愛爾蘭的都柏林。20多歲時成為那個時代最傑出的報紙《泰晤士報》的一名記者。1850年,他採訪了丹麥與什勒斯維希-霍爾斯坦的戰爭,在戰鬥中負了輕傷。這是他第一次當戰地記者。1853年,沙皇俄國兵發克里米亞半島,發動了對奧斯曼土耳其的侵略。為了遏制沙俄的南下勢頭,維護自己在這一地區和歐洲的利益,英法兩國向土耳其派兵,對沙俄宣戰。新一輪的克里米亞戰爭爆發了。1854年,《泰晤士報》決定派拉塞爾隨同英國遠征軍前往馬爾他等地,進行戰事採訪。
真實報導
初上戰場時,拉塞爾的報導與其他戰地記者的報導在內容和風格上沒有什麼不同,主要是渲染勝利的氣氛。但是不久,拉塞爾就發現了更為重要的東西,他開始報導戰爭中不光彩的一面:
我們的兵員每天都在減少,情況嚴重,令人極為憂慮。自本月10日以來,已有700多名傷病員被送往巴拉克拉瓦……
11時10分,我們的輕騎兵旅前進了。他們人數有限,只有607名騎兵……當他們向前衝殺時,俄國人在右側的防守陣地向他們開火,滑膛槍和步槍一齊掃射……11時35分,在鮮血浸染的莫斯科人的陣地前面,留下的只有死者和垂死者,除此以外再沒有一個活的英國士兵了。
除此之外,拉塞爾還用很多的筆墨揭露戰爭環境的殘酷:
死者被毫無遮掩地扔在那裡,緊挨著活人躺著。醫院缺少最普通的醫療設備,人們一點也不注意體面和清潔……我所看到的是,這些人沒有得到絲毫的救治就死去了…… 拉塞爾責問:“難道就沒有肯獻身的婦女能夠並且樂意站出來,幫助那些病痛纏身的士兵嗎?”
在倫敦,一位名叫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女護士看到這些報導後,自發地組織了一支由38名護士組成的救護隊,開往前線,救助傷病員,並促進了現代護理制度的誕生。
極高的評價
由於拉塞爾批評性的報導,英國國內發起了一場拯救英國遠征軍隊的運動。前線指揮官被撤換,代表舊勢力的政府被迫辭職。前線部隊的裝備和戰鬥力大大增強。英國最終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拉塞爾回國後,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人們對他的行為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喚醒了英國人的良心,使他們同情英國部隊所受的苦難,從而拯救了我們送往前線的那些偉大部隊的殘餘。”
此後,拉塞爾先後採訪報導了1857-1858年英軍對印度士兵起義的鎮壓、1859年的法奧戰爭、美國內戰、1864年的丹麥戰爭、1866年的普奧戰爭、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起義等。在報導英軍鎮壓印度士兵的戰爭中,拉塞爾一如既往地發揚了他的那種夾雜著愛國主義和普世情懷的、有限的批判精神:“不分青紅皂白濫殺無辜的情況必須終止。讓憤怒的英屬印度平民說出他們的心裡話,並且懲罰叛亂的印度兵及那些參加反對我們的武裝活動的人。”
人物榮譽
倫敦《泰晤士報》的記者威廉·霍華德·拉塞爾被允許上船同往。拉塞爾是當時世界上最出名的記者。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他被派到戰場上採訪,事實上,他也首創了戰地記者這種新的工作。(事實上,他的墓志銘稱他為"最早同時也是最偉大的戰地記者"。)他將真實未加修飾的關於戰爭的報導帶到英國人的餐桌上,而這是官方的公報不能(或是不願)做到的。拉塞爾這些翔實的新聞報導不僅為1855年人們推翻阿伯丁勳爵的政府運動推波助瀾,而且也引起了英國軍隊的徹底改革。新大眾媒體逐漸成為政治的主要力量,拉塞爾成為推動這個進程的一位關鍵人物。報導完克里米亞戰爭之後,他又繼續從印度大起義和美國內戰的戰地陸續發來報導。(在那裡,他發人深省而極具影響力的及時報導為他贏得了"奔牛拉塞爾"的暱稱。)幾年後,他被授予爵位,是幾位最早獲此殊榮的記者之一。
人物影響
拉塞爾開創了戰地記者新的一頁。在戰地記者尚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時候,拉塞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戰地記者樹立了一個楷模,為戰地記者確立了基本的行為準則,那就是要真實、客觀地報導自己的所見所聞。批判性的,必定是建設性的。這種精神時時刻刻激 勵著心懷抱負的一代代戰地記者。儘管有的戰地記者做不到這一點,但他們的心靈肯定受到這種精神的拷問。拉塞爾因此被後人尊稱為“第一個職業戰地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