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貢米

在鄉駐地東南2公里處,有一片低凹澇窪地,當地人稱之為姜湖。 茶罷,老人說:“天已不早,二位爺想必一定餓了,吃碗米飯再走吧”。 老人抽了口煙,說明了此飯是姜湖米做成。

百科名片

姜湖貢米,山東省郯城歸昌鄉特產,中國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

品牌故事

在郯城縣西南部有一個以盛產水稻和稻田養蟹而聞名遐邇的鄉鎮——歸昌鄉。據史料記載歸昌鄉古時稱為興隆鎮,周代周文王姬昌曾帶兵在此作過長時間的休整,後為紀念文王(姬昌)訪賢歸來,更名為歸昌,後又因該鄉盛產水稻而改稻田鄉(?——1948年)。在鄉駐地東南2公里處,有一片低凹澇窪地,當地人稱之為姜湖。據說姜子牙曾在此以直鉤垂釣,有人問之,答曰:“願者上鉤,不願上鉤順水流。”姜湖由此而得名。當初姜湖方圓幾十里都是澇窪地,五穀不生,長年生長著“樟巴”、“荸薺”、“老鴰爪”(當地俗名)等淺水植物。每當秋、冬季節,老百姓便提籃到田裡挖其根莖充飢。傳說有一年冬天,王婆正在姜湖邊上挖樟巴等,忽聽身後有一男子道:“老人家,你挖這些草根作何用處?”王婆答曰:“此處五穀不生,家無隔夜之糧,挖些樟巴聊以充飢”;男子道:“此根雖可食,無奈只解一時之飢也。”說罷從懷中掏出一粒紅芒稻交與王婆,告訴她:“明年春天你可把這粒紅芒稻散到地中,秋季收穫,去其糟殼,使可煮食,食之神清氣爽,可保半年不餓。”隨即那男子又從懷中掏出一粒大米掐其一半交與王婆,囑其饑荒時食之。王婆將信將疑,待再欲細問,那男子已飄然而去。此時,王婆方醒悟,那男子原是一位仙人。王婆牢記仙人囑咐,後來果不其然,第二年秋天果然收穫了許多稻米,這片澇窪地從此結束了只長水草不生五穀的歷史,並在全鄉範圍內逐漸繁育起來。
1752年,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微服私訪來到姜湖邊上。當時已是夕陽西下,乾隆發現有一茅舍正冒著炊煙。於是乾隆和侍衛便向茅舍奔去,等叩開籬笆門,一位白髮蒼蒼的清秀老人走出來,乾隆說自己是過路商人,想討碗水喝,老人十分盛情地招待了乾隆。茶罷,老人說:“天已不早,二位爺想必一定餓了,吃碗米飯再走吧”。此時主僕二人已飢腸轆轆,因此並未推辭。一來二人本是走得又累又餓,二來姜湖之米清香怡人,因此乾隆吃得香甜,邊吃邊讚不絕口。吃罷命侍衛拿出一錠銀子付給老人,老人堅辭不受,最後不得已而收下。老人千恩萬謝,並說:“二位爺既是誠心夸俺米飯香,如不嫌棄,今晚就在俺這兒歇一宿,待明天,俺做更好吃的米飯給二位爺嘗嘗。”乾隆一時興起,便住了下來。夜間,乾隆向老人詳細了解了當地的風土人情,老人一一告之,並向乾隆詳細講述了郯城1668年大地震的慘景和關於姜湖米的傳說。乾隆聽得津津有味,他們直談到雞中方才歇息。第二天起來,老人早已把米飯做好。乾隆本人不相信老人今天會做出什麼更好吃的米飯,可來到飯桌前一看,碗中米粒晶瑩剔透,特別誘人,其中還有一種粉白色的豆子,嗅之香味撲鼻,其味確實比昨晚上的米飯更加好吃。於是乾隆問這白豆子叫什麼,哪裡來的,老人回答說:“我也不知這白豆子叫什麼,是在姜湖邊上采的(這便是我們今天說的“姜豆”)。乾隆皇帝因與姜湖米有著這段奇緣,因此命當地縣令每年以姜湖米進貢朝廷,從此便有了姜湖貢米之說。
歸昌鄉,解放前曾一度叫稻田鄉,想必其種稻歷史之悠久。當初姜湖所種的紅芒稻屬糯性,所以全國好多地方至今還把糯米稱作“姜米”,如今紅芒稻幾經改良,雖已沒有當初仙人所賜的“半粒米煮一鍋,吃了半年不飢餓”的神奇,但味道依然像當初那樣清香爽口。其原因:一是當地所選育的“興隆1號”、“興隆2號”稻種品質依然優良,比一般水稻生長期長10—25天;二是依賴這片土地的神奇。據說姜湖底的泥特別細膩。湖底所生之魚,不但味道鮮美,而且刺柔易融,幼兒食不挑刺。解放後,當地人民政府曾多次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這片土地進行考察論證。經土壤化驗分析,發現這片土地含有大量的有機質,一般土地的有機質為0.8左右,而這片土地的有機質卻高達2.384。並且土壤中還含有兩種代號為“L”和“H ”的稀有元素。這無疑是姜湖貢米只所以好吃的理論詮釋。這塊土地只所以神奇,據專家分析,可能是因為幾千年來這片澇窪地長期生長著“樟巴”、“荸薺”、“老鴰爪”等淺水植物,而這些植物自生自滅,周而復始,於是這些淺水植物的腐質便滋養肥沃了這片土地。而且經專家考察發現,這片神奇的土地還不僅僅局限於姜湖,在姜湖周圍方圓十幾里凡屬當初的澇窪地也都不同程式地含有“L”和“H”兩種稀有元素和超常的有機質,這無疑為歸昌鄉的優質稻米生產並盛名全國奠定了一個難以多得的自然基礎。
1751年2月,乾隆下江南時來到人煙稀少一片荒涼的郯城,好不一陣心酸。隨沿墨河堰邊行邊看。不知不覺走了十幾里地,才看見堰上有一草棚,便弓腰進去,見一銀眉銀髮銀須、面色紅潤的耋耄老人在抽著旱菸,便與老人拉起了大地震及震後百姓生產生活情況。幾個時辰過去,乾隆腹內作響,才知道從早到晌,尚未用膳。老人心裡明白,便煮了姜豆拌米給客人吃。乾隆吃了覺得登基以來從未吃過這么香甜的飯,便請教老人。老人抽了口煙,說明了此飯是姜湖米做成。
那是康熙年冬(1668年),這裡發生的那次大地震,隨即狂風暴雨三天三夜,全縣(那時叫石河縣)一片汪洋,幾乎沒了人煙。那會兒我才幾歲,地震時我替父親看瓜在河堰瓜棚里,才免於一死。因害怕和饑渴不知不覺昏睡了好幾天,迷迷糊糊中有一個道人來到我面前,從自背的搭子中拿出一粒米一掰兩半交給我說:上一半收起來來年春天種上,秋天就有收穫,另一半放在罈子里,你可每天取半碗下鍋維持生活,切記不可多取,若不夠可從堰上采些野豆拌煮。我醒後半信半疑的照辦,秋天果真收穫了稻穀,我即以稻米拌以野豆活了下來。後山西移民過來,我將此稻穀分給他們種,繁衍至今。乾隆當即御封此米為“姜湖貢米”。此後當地百姓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今當地政府引導農民科學種田,研究開發了十餘種具有高營養、無公害的“姜湖貢米”系列品牌,產品銷售國內外市場

品牌建設

為打響“貢米之鄉”品牌,該鄉大力實施品牌農業戰略。鄉里將“姜湖坻”涉及的金盆底、銀盆底及其周邊6000畝稻田作為基地,實行統一供種、施肥、用藥和管理,所有操作規程嚴格按照綠色食品標準執行。後又輻射擴大到5萬畝,占全鄉土地的80%。為遠離污染,確保稻米品質,鄉里制定了嚴格的準入制度,向一切有污染的企業說“NO”。截至目前,全鄉先後關停了7 家污染企業,婉言謝絕了3 家投資總額達2000萬元的“問題”外資企業。為打開“姜湖貢米”外銷市場,該鄉為“姜湖貢米”註冊了商標,順利通過了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認證並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最近,“姜湖貢米”獲得全市農產品十佳品牌。該鄉還積極做好稻米深加工文章,提升“姜湖貢米”的附加值,先後上馬了臨沂姜湖貢米米業有限公司、郯城昌隆米業有限公司等大型稻米加工企業4家,研製開發了姜湖紅米、黑米、綠米、糯米、香米等5大系列20多個品種。“土裡土氣”的鄉下大米不僅擺上了氣派的超市貨架和當地的大型賓館飯店,而且“姜湖貢米”的香味飄到了北京、上海等10多個省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