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天祥

姚天祥

姚天祥,男,副研究員,畢業於雲南大學政治系哲學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姚天祥同志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人學。在《試論休謨人性第一原則》一文中,他對人性第一原則在休謨哲學中的地位和作用進行了深入探討。分析論證頗具新意。該文的摘要以《休謨人性第一原則評述》為題刊發於《高校理論參考》,並獲社科院94-95年度科研成果獎。《漫議十八世紀法國人學思想》一文,則對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思想家的人學思想進行了系統挖掘和梳理,見解獨到,這在當時的學術界尚不多見,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論“三個代表”的人權意義》這篇論文中,姚天祥同志從人權角度入手,層層深入,嚴密論證,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人權意義進行了深入的闡釋,揭示了第三代領導集體人權思想的深刻內涵。文章發表後引起較大反響。以上論文是姚天祥同志人學研究系列成果中的一部分。
關注現實理論問題的研究是姚天祥同志科研工作的一個特點。《特徵、特色及其價值分析》是其向雲南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討論會提交的論文。它從時代特徵、理論特色和價值取向三個維度上對鄧小平精神文明建設理論進行了研究,並力圖從理論與現實的結合上深入闡述、完整把握。文章獲省委宣傳部、省委黨校、省委政策研究、省社科院和省社科聯頒發的優秀論文獎。《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的人權意義》一文入選雲南省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理論討論會,獲優秀論文獎。有關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在姚天祥同志的科研成果中占有相當的份量,專題研究《鄧小平理論與雲南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建國以來雲南的精神文明進行了系統總結和深入探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專題系省重大課題“鄧小平理論與雲南發展”叢書之一,整套叢書榮獲第一屆雲南文化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
生態環境問題是姚天祥同志關注的一個熱點。為此,他在先後參與的多項國家、省和院級課題中承擔的任務多與生態環境有關。《企業環保道德》是姚天祥同志參與承擔的省級八五規劃重點課題《企業道德》一書中的第九章。也是作者在多次深入國有大中型企業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引發的理論思考。在這一章中姚天祥同志對企業環保道德的內涵和意義作了較為科學的界定和闡發,並結合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理論和實踐,對企業環保道德建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具有很強和現實針對性,對理論界和企業界亦不無啟發。

社會評價

姚天祥現為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從事科研工作以來,先後承擔和參與了多項國家級、省級和院所級科研課題,獨著和合著著作多部,並撰寫了大量的論文和調研報告,其中一些獲獎和受到好評。
姚天祥在科研中強調理論聯繫實際,為黨和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支撐。幾年來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加強與現實的溝通聯繫,全身心投入到雲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設的實踐與理論探索,試圖用哲學的眼光和前瞻性的思維對文化及文化產業進行全方位多層次透視。先後撰寫發表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全面邁向小康社會”、“以改革發展推進民族文化大省建設”(主筆)(2004~2005雲南文化藍皮書年度總報告)、“雲南文化產業的戰略選擇和政策定位”(’2005文化產業雲南論壇)、“公共圖書館信息諮詢服務研究”、“跨越式發展與路徑選擇”(’2007文化產業雲南論壇)、“騰衝縣文化產業十年發展戰略研究”(主筆)、“建水縣文化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主筆)、“盤龍雲海企業文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等一系列研究性論文和專題報告。並完成了關於雲南文化及文化產業的專著《巨觀視域與個案研究》。這些研究和調研或者以理論分析見長,或者以見解獨到而讓人耳目一新,或者以視角新穎而倍受關注,或者因其掌握了豐富、翔實、真實的第一手資料而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報告“科學發展,探索新路——騰衝縣文化建設創造新經濟模式”被省委宣傳部《輿情信息》摘要上報中央。之後,又被中宣部《輿情摘報》單篇採用,改題“騰衝走上‘人文經濟’發展路”上報長春、雲山同志,進入黨和國家最高決策層視野。總之,這些研究都為雲南文化及文化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一些前瞻性的思考還為雲南從民族文化大省向民族文化強省的轉變提供了理論準備。
姚天祥在科研中注重基礎理論的研究和創新,力圖形成穩定的學術方向,嘗試打造標誌性的學術成果。在“論生態危機的哲學根源”一文中,姚天祥認為哲學作為人類最高的生存智慧,它的發展變化深刻地影響和左右著人與自然的關係。生態危機在現代出現,從哲學上考察,一方面是由於科學主義的盛行,另一方面也與人文主義思潮的推波助瀾密切相關,而更為主要的是源於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哲學觀,這就從引發的生態危機的表層原因——生存與發展,進入到了人類文化的核心層面——哲學。文章具體從兩大哲學思潮的興起入手,考察其對人們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影響,構成研究的兩個基本點;反思主流哲學的所作所為,構成研究的立論中心。文章系統深入,見解獨到。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和學術功力,是其代表作。該文連同“技術創新的生態化轉向”一文名列中國知網“讀者推薦的10篇文章”。學術影響日漸廣泛。
姚天祥還十分關注時代精神和社會熱點。對黨和國家新時期新階段的大政方針的研究也頗有心得。參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理論和經驗研究》專著的研究,撰稿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特徵描述”一節得到肯定。“論‘三個代表’的人權意義”、“‘三個代表’與人的全面發展”、“科學發展觀的人學底蘊”以及“開遠市農民主體性建設”等論文和專題研究都是站在時代和理論的高度,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闡述的成果。特別是在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使傳統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親職教育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姚天祥主持的中國教育學會親職教育專業委員會的“十五”規劃課題《網路在親職教育運用中的特點、功效及相關問題的研究》指導思想明確,立意較高,對於網路時代的親職教育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研究提出了網路在親職教育中具有共學性和終身性的特點,肯定了網路在親職教育中的積極作用。課題還針對網路親職教育對地處邊疆民族欠發達地區的雲南親職教育發展的特點與功效,闡述了網路時代親職教育的特點,提出要趨利避害,構建網路時代學習型家庭,努力提高邊疆民族地區親職教育水平,為青少年的成人成才,為家庭和諧幸福打下良好基礎,對推動欠發達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具有積極作用。受到國內權威專家和實際工作者的高度評價。

科研成果

一、著作
1、《安寧發展史》第十一章
2、《全國百家企業叢書,雲南錫業公司卷》第七章、第十二章、附錄一
3、《滇文化之謎》(合著)
4、《企業道德》(合著)
5、《鄧小平的理論體系》第五章、第八章(合作)
6、《鄧小平理論與雲南發展》鄧小平理論與雲南民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專題)
7、《鄧小平理論與雲南跨世紀發展》第九章
二、論文、調查報告
1、大理市現代科技發展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考察報告(合作)
2、略論“三權分立”學說
3、雲南省貧困地區脫貧致富中的精神文明建設研究報告(合作)
4、人格、民主與文化
5、試論休謨對人性的研究
6、人格的文化差異
7、武定縣平地鄉精神文明狀況調查
8、試論休謨“人性第一原則”
9、休謨“人性第一原則”評述
10、漫議十八世紀法國人學思想
11、關於社會主義企業環保道德建設的思考
12、特徵、特色及其價值分析
13、鄧小平精神文明建設思想淺談
14、環境問題與企業環保道德
15、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合作)
16、康德、黑格爾及費爾巴哈論人
17、人學的世界
18、古代中國人學的流變
19、鄧小平社會主義本質論的人權意義
20、試論鄧小平的人權觀
21、論“三個代表”的人權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