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大年[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姚大年[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姚大年[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姚大年,男,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73年12月長豐縣雙墩中學高中畢業;1974年1月至1978年1月原籍務農,1976年11月—1978年1月任長豐縣雙墩人民公社石澗大隊黨支部副書記。

1978年2月—1980年1月:安徽農學院技工班學生,任班長;

1980年2月—1986年8月:安徽農學院農學系教輔(無本科和專科階段);

1986年9月—1989年7月:安徽農學院農學系碩士生;

1989年8月—1992年8月:安徽農學院農學系助教;

1992年9月—1997年11月: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系講師;

1995年9月—1998年7月: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

1997年11月—2000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系副教授;

2000年7月— :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

1998年11月—2004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農學系副主任;

2004年7月—2005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副院長;

2005年7月—2010年6月: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常務副院長;

2010年7月—2015年2月:安徽農業大學農學院院長。

註:2005年8月—2008年7月:受組織委派去合肥豐樂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掛職任副總經理,

兼任豐樂農科院院長。

人物榮譽

安徽省高校首批拔尖人才(2006),安徽省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2010),省第三批學術技術帶頭人(2011,已公示)。

主要成果

主講課程

:本科生《種子生產學》、研究生《高級種子學》、畢業實習和課程實習等。

主要教學經歷

主講課程:1980年以來,承擔農學系(院)本科生《生物統計學實驗》、《種子學》、《種子生產學》、《農學專業英語》;研究生《高級種子學》、《作物品質育種專題》;本專科畢業實習和課程實習等。

主持教研項目:

(1)安徽省教學研究重點項目:擴招後農學專業教學改革及綜合實驗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2—2004;

(2)安徽農業大學:合肥豐樂種業實踐教學基地建設,2006—2007。

3 教學成果獎

(1)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一村一名大學生”人才培養的研究與實踐,2004.09,,證書號:20148384-13;

(2)安徽省教學成果一等獎:“三層次、多模組”農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證書號:2012cgj086-3;

(3)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農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規格和課程體系改革與建設的研究與實踐, 2005.03,證書號:2005076-4;

(4)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農學本科示範專業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8.12,證書號:2008109-3;

(5)安徽省教學成果三等獎:種子學系列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2008.12,證書號2008221-2。

編寫教材

全國農業院校規劃教材《種子生產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副主編,2006.01。

研究領域

作物遺傳育種,主要研究方向為小麥品質育種、糯小麥、優質小麥種質資源篩選和小麥製品品質等。

科研項目

主要科研項目(主持人)

(1)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小麥品種澱粉品質及WAXY蛋白的研究”, 1998.01-2000.12,

項目編號:97411002;

(2)安徽省自然科學基金:糯小麥遺傳基礎及新品系選育的研究, 2002.01-2004.12,

項目編號:01041101;

(3)合肥市科研課題:小麥新種質—弱筋糯小麥新品系選育及其產業化研究, 2002.01-2004.12,項目編號:200410006;

(4)安徽省糧食豐產科技工程:淮北東部旱作小麥豐產優質綜合技術研究與示範(靈璧縣), 2005.6—2006.12;項目編號:040030336;

(5)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農業部專項:安徽省弱筋小麥原原種擴繁基地建設,2006.01-2008.12,農業部農計發[2005]51號,皖農計函[2007] 653號;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低戊聚糖弱筋小麥品種資源篩選及親本材料創新,2007.01-2009.12,項目編號:30671301;

(7)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低LOX活性耐儲藏類型白皮小麥品種資源篩選及親本材料創新”,2011.01—2013.12,項目編號,31071404;

(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高類胡蘿蔔素含量白皮小麥種質資源篩選及親本材料創新,2014.01—2017.12,項目編號,31371615;

(9)安徽省農業綜合項目:小麥新品種與高質量播種與培育壯苗技術示範與推廣, 2010.6—2011.12,皖農發項[2010]46號;

(10)安徽省農業綜合項目:安徽太和噸糧田示範區小麥/玉米連片種植高產示範及秸稈還田深耕技術推廣,2011.08-2012.07,皖農發項[2011]16號;

(11)農業綜合開發省級科技示範項目:小麥高產栽培和土壤深松技術集成與示範,2012.08.01-2013.07,皖農發項【2012】13號;

(12)農業綜合開發省級科技示範項目:小麥土壤培肥和高產栽培技術集成與示範,2013.08-2014.07,皖農發項【2013】12號;

(13)亞洲開發銀行貸款農業綜合開發培訓項目:農民(管理人員)技術培訓,2014.01-2014.12,亳農發辦【2014】40號;

(14)農業綜合開發省級科技示範項目:小麥高產栽培和秸稈還田技術集成與示範,2014.08-2015.07,阜農發項【2014】36號;

(15)農業綜合開發省級科技示範項目:安徽省農業綜合開發省級科技示範推廣和技術培訓項目:小麥秸稈還田增產增效技術集成與示範,亳農發辦【2014】27號,2015.08-2016.07;

(16)農業綜合開發省級科技示範項目:小麥高產優質栽培和土壤深松技術集成與示範,阜農發項【2016】40號,2016.08-2017.07。

科研成果:

(1)小麥品種澱粉品種及糯性變異的研究,教育部科技成果,第1完成人,2001.09,

成果登記號:360-01-1E181194-01;

(2)小麥品種澱粉品種及糯性變異的研究,安徽省自然科學三等獎,第1完成人,2002.9,證書號:2000-3-R1;

(3)優質小麥新品種選育及其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4完成人,2002.6,證書號:2000-:2-R4;

(4)優質小麥新品種“皖麥33”綜合增產技術,農業部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第6完成人,2002.10, 證書號:2002-068-06;

(5)基因型和環境對小麥品種籽粒性狀及饅頭品質的影響,中國糧油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第1作者,2003.12.31;

(6)淮北地區旱作小麥高產高效栽技術集成與示範推廣研究,宿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第2完成人,證書號:2008.05,2007-1-3-R2;

(7)宿州市科技合作獎,第1完成人,2008.04;

(8)小麥品種主要澱粉性狀及麵條品質預測指標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高影響力作者”,第1作者,2010.08;

(9)安徽江淮區域小麥高產技術集成與套用,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農業技術推廣合作獎,第10完成人,2010.12,證書號:FHG-2010-03-10;

(10)安徽省級科技成果:安徽沿淮淮北小麥抗禦災害與形成高產同步技術支撐高產創建的研究與套用,第2完成人,2014.07,證書號:14-271-02;

(11)安徽省級科技成果:富硒黑小麥產業化研究與開發,第1完成人,2015.03,證書編號:15-075-01;

(12)發明專利:檢測小麥籽粒脂肪氧化酶活性的引物及其套用,第1完成人,2014.04.02,專利號:ZL 123100-201210447260.4;

(13)發明專利:小麥籽粒脂肪氧化酶基因的分子標記及其套用,第5完成人,2014.04.02,專利號:ZL 123099-201210445334.0;

(14)發明專利:GS1:2基因在植物根生長中的套用(水稻),第1完成人,2015.05,

申請號:201510229955.9,實審階段;

(15)糯小麥新品種-安農1019,品審會小麥專業委員會初審並公示,第1育種人,2016.09;

(16)糯小麥新品種-安農1012,品審會小麥專業委員會初審並公示,第1育種人,2016.09

代表論著

(1)中國首批麵包小麥品種品質的研究,中國糧油學報.1995,10(4):1~4(第一作者);

(2)安徽兩淮地區發展優質專用小麥的現狀和前景,糧食與飼料工業.1995(11):11~14

(第一作者);

(3)小麥品種麵粉粘度性狀及其與麵條品質的相關性研究.中國農業大學學報.1997,2(3):

52~68(第一作者);

(4)小麥品種主要澱粉性狀及麵條品質預測指標的研究,中國農業科學,1999,32(6): 84~88(第一作者);

(5)小麥品種Waxy蛋白的鑑定與篩選,農業生物技術學報,1999,7(1):1~9

(第一作者);

(6)小麥直鏈澱粉含量和膨脹勢的配合力研究.中國糧油學報.1999,14(4):32~35

(第一作者);

(7)小麥品種麵粉粘度性狀及其在麵條品質評價中的作用.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3):

25~29(第一作者);

(8)基因型和環境對小麥品種澱粉性狀及麵條品質的影響.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0,5(1):

63~68(第一作者);

(9)基因型和環境對小麥品種澱粉性狀及饅頭品質的影響.中國糧油學報.2000,15(2):

1~5(第一作者);

(10)“安農糯1”與“皖麥33”配麥的澱粉性狀及其麵條品質的研究,中國糧油學報,2007,22(4):14-17(通訊作者);

(11)Molecular cloning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four novel LMW glutenin subunit genes from Aegilops longissima, Triticum dicoccoides and T. zhukovskyi, Hereditas,2008, 145:92~98(Sci);

(12)“鄭麥9405/ 皖麥19” F2植株籽粒中水熔性和非水熔性戊聚糖含量的分布,麥類作物學報,2009,29(2):241~245(通訊作者);

(13)利用STS標記檢測CIMMYT小麥品種(系)中Lr34/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中國農業科學2009,42(1):17~21(通訊作者);

(14)haracterization of CIMMYT bread wheat for high and low-molecular weight glutenin subunits and other quality-related genes with SDS-PAGE, RP-HPLC and molecular markers, Euphytia,2010,172:235~25,SCI,DOI 10.1007/s10681-009-0054-x(通訊作者);

(15)普通小麥基因組中戊聚糖含量的染色體控制,麥類作物學報,2010 (4):607~611(通訊作者);

(16)138 個 小麥品種(系)戊聚糖含量的研究,中國糧油學報,2010,25(2):11~17, ISSN 1003-0174(通訊作者);

(17)普通小麥與糯小麥配麥若干澱粉及饅頭品質性狀的研究,中國糧油學報,2010,25(10):13~18, ISSN 1003-0174(通訊作者);

(18)Detection of drought-related loci in rice at reproductive stage using backcross selected introgression lines,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2011, 10(1): 101~105(Sci,通訊作者);

(19)不同小麥品種籽粒中LOX活性及基因型和環境互作分析,中國糧油學報,2011,26(1):11~15(通訊作者)。

(20)104個小麥品種(系)脂肪氧化酶活性,中國農業科學,2011,44(9):1798~1805.(通訊作者);

(21)20個小麥品種(系)籽粒LOX活性和類胡蘿蔔素含量及全麥粉色澤的研究,麥類作物學報,2012,32(1):68~73(通訊作者);

(22)Effects of La3+ on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of wheat with different gluten types,Journal of Rare Earths,July 2014,Vol. 32, No. 7,672~678(通訊作者,SCI);

(23)小麥品種(系)籽粒類胡蘿蔔素含量及其與其他品質性狀的相關性,麥類作物學報, 2014,34(6):794~799(通訊作者);

(24)Interaction between photoreceptors and BR signal in Arabidopsis,Acta Biologica Cracoviensica Series Botanica 56/2: 126–135, 2014,DOI:10.2478/abcsb-2014-0027(通訊作者,SCI);

(25)Analysis on Carotenoids Content and Some Other Quality Traits of 185 Wheat Varieties,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16(10): 2077–2080(通訊作者);

(26) 基因型和環境對小麥品種類胡蘿蔔素含量及若干品質性狀的影響, 麥類作物學報,2015,35(9):1257-1261(通訊作者);

(27)Correlation between Carotenoids Content and Several Quality Traits of Wheat Varieties,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16(9): 1883-1890(通訊作者);

(28)基因型和環境對安徽省種植的15個小麥品種籽粒類胡蘿蔔素含量及若干品質性狀的影響,麥類作物學報,2016,36(9) (通訊作者);

(29) 安徽小麥產業技術體系品種高分子量谷蛋白亞基組成及谷蛋白大聚合體的研究, 麥類作物學報,2016,36(10) (通訊作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