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自幼受到家庭文化薰陶,姚企華對收藏情有獨鍾,七八歲就開始逛古玩市場,用僅有的零花錢收集郵、幣、卡。隨著年齡增加,他又慢慢地迷上了字畫、瓷器和寶玉石,並於2005年註冊成立上海弘昌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正式踏上了收藏投資之路。現任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上海市收藏家協會會員,海派玉雕協會會員,上海寶玉石行業協會會員,東方財經頻道特邀嘉賓。
同時作為具備豐富實戰經驗的珠寶鑑定師,姚企華曾受邀為各大拍賣行擔任特邀白玉鑑定師,並在學習和研究的過程中,逐步將收藏重點鎖定為和田玉籽料。2008年起,姚企華以“平價收藏、貨真價實”為宗旨,長期駐點一手貨源地新疆和田,在滬期間又積極組建網際網路平台“弘昌居文玩”,旨在通過兩邊的同時努力,降低和田玉籽料收藏投資的門檻,讓貨真價實的收藏級籽料和中國傳統的玉文化能夠更有效地走進千家萬戶。並於2010年註冊“弘昌居文化”品牌,進一步提高了公司藏品的公信力。並於2016年成立“上海海派新玉文化研究中心”,
2016年7月,發表《籽玉之韻,邀您同鑒》一文被上海市委統戰部網站收錄,
同年11月,接受《中華兒女》專訪《收藏別樣人生》刊登於2016年第21期。
2019年3月30日,當選為上海市青聯常委。
人物生平
2010年,創建“弘昌居文化”品牌,憑藉網際網路+收藏的經營模式讓高端籽料進入千家萬戶。
2013年,收藏的觀音大士、龍鳳對牌獲得第六屆“神工獎”2項銅獎。
2014年,收藏及參與設計的六臂觀音和玄武分獲第七屆“神工獎”銀獎及銅獎。
2015年,姚企華收藏並設計的三羊開泰獲得國家輕工部頒發的工藝美術品最高等級獎項“百花獎”金獎。
2016年,姚企華收藏並設計的《瑞獸》、《鬥戰聖佛》獲得中國首飾玉器“百花獎”兩項銀獎。
2017年9月,發表《物以載道文化傳承》一文刊登於《聯合時報》9月5日人物版面。
個人成就
2008年,收藏的1.1公斤羊脂玉原籽【艷絕】獲得第一屆“神工獎”銀獎。
2010年,創建“弘昌居文化”品牌,憑藉網際網路+收藏的經營模式建立平價收藏理念。
2013年,收藏、參與設計的觀音大士、龍鳳對牌獲得第六屆“神工獎”兩項銅獎。
2014年,收藏、參與設計的六臂觀音、玄武分獲第七屆“神工獎”銀獎及優秀獎。
2015年,收藏並設計的三羊開泰獲得國家輕工部頒發的工藝美術品最高獎項“百花獎”金獎。
藝術網最新專訪
長壽路陝西北路口,毗鄰蘇州河,是普陀、靜安和原閘北的交界處,伴隨著歷史的演變和發展,蘊藏著老上海獨特的風景與歷史。青年收藏家、現代和田玉鑑賞家姚企華選擇將他創立的上海弘昌居文化藝術有限公司棲息於此,一座普通的商務樓里,頗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意味。
姚企華可以說是一個天生的收藏家,在別的孩子還在纏著父母買玩具的時候,他已經用僅有的零花錢開啟了自己的收藏之路。30年來,他尋尋覓覓各種寶貝,郵票、瓷器、錢幣、字畫以及如今他主打的收藏級和田玉籽料無不囊括其中。2009年,姚企華將“弘昌居”搬到現在的世紀商務大廈。伴隨著中國傳統文化收藏行業的不斷發展和上升中不容小覷的體量,姚企華的收藏之路也越走越寬廣了。正如“弘昌居”的宗旨所言:去偽存真,平價收藏,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藝術走進千家萬戶。
Q1:您是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收藏的?
家庭文化的薰陶讓我從小對收藏情有獨鍾,我的第一件藏品是“從小愛科學”的小型張郵票,這算是早年邁入收藏界的里程碑吧!七八歲的時候,開始逛古玩市場,那時候人們看我還是個孩子,能有這樣的愛好,都特別願意和我聊,教我一些“門檻”,我也把所有的壓歲錢都用來收集郵、幣、卡。
Q2:早年您收藏過各種品類的藏品,為何現在定位在和田玉籽料領域?
兩個原因,一是從感性角度出發,我喜歡和田玉溫潤的質地。2008年的時候我在拍賣行中看中一件和田籽料觀音,於是我就從這件東西開始,與和田籽料結緣。我是一個喜歡鑽研的人,收下這塊籽料後,我開始研究寶玉石,還考出了IPCA國家註冊珠寶鑑定師。二是從理性角度思考,我做過保險精算師,對投資理財有著天生的敏銳。通過學習和研究,我認為和田玉籽料是所有寶玉石中升值空間最大的,其目前的價格相對價值而言還是被嚴重低估的,還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收藏和田玉籽料的門檻還是算低的,必定會有很大的市場。於是,最終也將自己的收藏定位在此。
Q3:為什麼會成立“弘昌居”?
2006年,那時候我還很年輕,一心想著要做自己喜歡的事,就是收藏。但足夠的資金支持是做收藏最基本的前提,所以便成立了“弘昌居”,希望能夠以藏養藏。當時年輕氣盛,滿腔熱血,在外灘借了半個樓面作為辦公場地,還重金聘請了兩位“老法師”鑑定師,出入各大拍賣行收各類寶貝,經營模式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公司一度只收不賣,經營狀況出現問題。好在很快我在摸索中找到了方向,經營以和田玉籽料為基礎,輻射其他藝術品收藏業務。
Q4:您十分看重網際網路收藏行業?
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路徑,08年時我還不到30歲,別人看我這么年輕,不敢相信我的眼光。為了隱藏自己的“劣勢”,我就在淘寶上開了自己的網店—弘昌居籽玉會館。現在的很多客戶也都是依託這個平台慢慢積累起來的。早年網上還有還價特別厲害的人,如今願意從我這兒收藏和田玉的人,都是“一口價”,這是常年的品質換來的信任,對我個人和對弘昌居的信任。
Q5:您一個人如何運營一家淘寶網店?
不懂就學唄!我記得剛入駐淘寶的時候,真正做和田玉的網店不超過50家,所以我也我算是在網際網路上經營和田玉的“骨灰級”元老了。
和田籽料不像其他可以批量生產的商品,每一件籽料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寶貝形象展示的管理是一個難題,每一件籽料都要拍一組照片。攝影方面我也摸索了很久,買了很多套器材。因為網上的客戶看不到實物,許多商家是通過美化和田玉的圖片來贏得買家的。我卻認為拍攝的重點應該是儘可能最大限度地展示石頭的本來面貌。曾經一度我是自己手持寶貝拍照的,還被朋友們嘲笑說我的手做背景太難看,我認為這是我對信任我的買家的最大的真誠,我不會為了要做成生意去用華麗的圖片吸引人,所以我才會擁有這么多忠實的買家“冬粉”。
Q6:您怎么看待藝術平民化趨勢?
隨著國家經濟日益繁榮,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過,手裡的閒錢也越來越多。所謂“盛世藏玉,亂世黃金”,老百姓在滿足了吃穿住行的基本物質需求之後,開始有了投資理財的意識,還有了文化收藏之類的精神需求。和田玉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寶玉石,有深厚的歷史沉澱和文化積累,很多人都想買,客戶群體很大。但就是起不來量,為什麼?一是和田玉本身的稀有性,二是價格決定的客戶群局限性。
和田玉收藏不像一般的網際網路行業,可以爆發式增長。就像滴滴打車軟體,可以算是日常生活必須品,但玉不一樣。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要傳承,不僅是器物的傳承,更是文化和精神的傳承。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但是對普通老百姓來說,不是專業人士,很難看懂和田玉。因為這需要大量的實戰經驗、買賣、交流等。大部分消費者藏玉,主要是兩個指標:大、白。其實真正判斷玉的好壞,還有很多方面可以參考。能夠普及和田玉歷史與文化的人不多,我希望我在這方面可以為大家做一些貢獻,搭建一個可信可靠的和田玉籽料交流傳播平台。
Q7:作為和田玉收藏家您能對此做些什麼?
和田玉不僅僅是一塊目所能及的美而無暇的石頭,它傳承的是一種文化,是千百年來炎黃子孫的精、氣、神,它們不應隨著時代的變遷被慢慢遺忘,我們有責任把它撿起來重新普及大眾。
我從去年開始計畫籌備一個私人博物館,除了展示藏品外,還想做一些線下的活動,包括可以和玉文化結合在一起的傳統文化,一起面向客戶,比如字畫、篆刻、古琴、茶道、香道、中醫等等,還想做以儒釋道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講座。希望可以為傳承和發揚中國傳統文化盡一些綿薄之力。
最新學術發表
文化傳承——青年的情懷與擔當
編者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十八大以來治國理念的重要來源。習近平多次強調中華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我國是世界古國,有著極其燦爛的文明。從古至今,收藏活動的發展體現了文化價值觀的發展。習近平主席還在主持政治局集體學習時強調,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要綜合運用大眾傳播、群體傳播、人際傳播等多種方式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此次“兩會”期間,也有許多代表關注中國傳統文化這一話題,並提交了相關的議案和提案,保護、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再次成為熱議話題。
記者:作為一個年輕的收藏鑑賞家,你怎么理解中國傳統文化?
姚企華:文化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在我看來,每一件東西本身以及它所蘊含的智慧,就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就像說到和田玉,大家馬上會想到“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句話代表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價值判斷,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
記者:據我所知,在你的藏品中,字畫、瓷器包括一些雜項收藏都不少,但是最多的還是和田玉。是因為喜歡玉文化嗎?
姚企華:的確可以這么說。和田玉不僅在質地上有著溫潤的稟性,不同形式雕琢的玉器代表了不同的寓意,承載和見證了中國幾千年里來的文化發展和變遷。古時候,有“以玉作六器,以禮天下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白琥禮西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玄黃禮北方”。近現代以來,玉器的雕琢形式更多是求如意吉祥,一些生意人更喜歡有平安、招財意味的玉雕件。
記者:作為收藏鑑賞行業的優秀青年代表,你如何認識你的本職工作和傳承傳統文化的關係?
姚企華:我一直以來都把自己定義為一名年輕的從事傳統文化傳播行業的工作者。近些年來,和田玉市場發展強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熱切關注。我認為,除了和田玉稀缺導致的價格飛漲,大家競相追捧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是潛意識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推崇。古老玉石在中國傳承長達七千多年,中國人對和田玉籽料的喜愛,不僅僅是因為和田玉籽料的升值前景廣闊,更是和田玉籽料與中國文化相輔形成,被賦予了深刻的文化魅力。在中國古代的文獻資料中,從來都不乏對和田玉的溢美之辭,和田玉精品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儒雅的,更是神聖的。對於傳承中國傳統文化,雖然我能做的不多,但是我會盡我所能,以和田玉為載體,讓更多的普通百姓能了解到傳統文化。雖然力量很微薄,但我希望能夠影響到一部分人,聚沙成塔的那一天很快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