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它們的身體小型,成長後約1米長,重量估計約10公斤。它是趾行動物,以後肢支撐身體。它的前肢只是後肢長度的一半,而每隻手都有五指。其中最長的三根手指都有爪,被推測是用來捕捉獵物。科學家推測第四及第五指太小,不足以在捕獵時發生作用。
始盜龍可能主要吃小型的動物。它能夠快速的短跑,當捕捉獵物後,會用指爪及牙齒撕開獵物。但是,它同時有著肉食性及草食性的牙齒,葉狀齒類似原蜥腳下目的牙齒,所以它也有可能是雜食性動物。
物種資料
中文名稱( Chinese)→ 始盜龍
拉丁文學名( Name)→ Eoraptor
發音( Pronounced)→ EE-oh-RAP-tor
含義( Meaning)→ 曙光奇兵(dawn raider)/曙光盜賊(dawn thief)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亞目( Suborder)→ Theropoda獸腳亞目
屬( Genus)→ Eoraptor 始盜龍
模式種( TYPE SPECIES)→ E. lunensis 月亮谷始盜龍
時代( Period)→三疊紀晚期 early Carnian
分布( Found in)→南美洲阿根廷
食性( Diet)→雜食
典型體長( Length)→ 1米
推測體重( Mass)→ 6公斤
發現者( Discoverer)→ Paul Sereno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Sereno, Forster, Rogers & Monetta
發現時間:1993年
物種發現
過程
始盜龍是保羅·塞雷那、費爾南都·魯巴以及他們的學生共同發現的,同一個地點還發現了埃雷拉龍,這也是一種頗為原始的恐龍。始盜龍的發現純屬偶然,當時挖掘小組的一位成員在一堆棄置路邊的亂石塊里居然發現了一個近乎完整的頭骨化石,於是挖掘小組趁熱打鐵,對廢石堆一帶反覆“掃蕩”,無需多時,一具很完整的恐龍骨骼呈現在他們面前,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們從沒有見過這一品種。就這樣迄今為止最古老的恐龍被發現了,2億3千萬年前,它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
分析化石
根據始盜龍的骨骼化石,我們可以相當清楚的知道它是一種主要依靠後肢兩足行走的獸腳亞目食肉恐龍,但也很有可能時不時“手腳並用”。雖然始盜龍仍然象它的初龍老祖宗一樣有五根趾頭,但是其第五根趾頭已經退化,變得非常小了。始盜龍手臂及腿部的骨骼薄且中空,站立時是依靠它腳掌中間的三根腳趾來支撐它全身的重量,未來它的獸腳亞目子孫們都繼承了這兩個特徵。但不同的是,始盜龍的第四根也是最後一根腳趾卻只是起到行進中輔助支撐的作用而已。
物種分類
肉食恐龍
始盜龍那鋸齒狀的牙齒毫無疑問向大家表明了它肉食恐龍的身份,而且它擁有善於捕抓獵物的雙手,從始盜龍的前肢化石,我們可以推測,始盜龍有能力捕抓並幹掉同它體型差不多大小的獵物。雖然我們不能精確地重現這種恐龍的攻擊行為和捕食過程,但是從它那輕盈矯健的身形就不難想像到,始盜龍能夠進行急速獵殺,它的食譜肯定不僅僅限於小爬形動物,說不定還包括最早的哺乳類動物——我們的祖先……
特徵
在始盜龍的上下頜上,後面的牙齒像帶槽的牛排刀一樣,與其它的食肉恐龍相似;但是前面的牙齒卻是樹葉狀,與其它的素食恐龍相似。這一特徵表明,始盜龍很可能既吃植物又吃肉。始盜龍的一些特徵證明,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例如,它具有5個“手指”,而後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於減少,到了最後出現的霸王龍等大型食肉恐龍只剩下兩個“手指”了。再如,始盜龍的腰部只有三塊脊椎骨支持著它那小巧的腰帶,而後來的恐龍當越變越大時,支持腰帶的腰部脊椎骨的數目就增加了。不過始盜龍也有一些特徵與黑瑞龍以及後來出現的各種食肉恐龍都一樣。例如,它的下頜中部沒有一些素食恐龍那種額外的連線裝置。再如,它的恥骨不是特別地大。始盜龍和黑瑞龍在三疊紀晚期的出現,代表了恐龍時代的黎明。
最早的恐龍
哪一種恐龍是最早出現的恐龍?這是古生物學者夢寐以求的答案,解開了這個謎底,我們對恐龍由何物演化而來就有了較明確的答案。可惜的是,由於化石證據的不充分,化石最多也就保留了當時動物界千萬分之一的物種,遠古時期的大部分生物還在我們的視野之外。雖然無法確切知道第一種可稱之為恐龍的動物是什麼,但我們還是可以告訴你,古生物學者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恐龍化石是什麼。當然,這個答案會隨著不斷地探索而改變,就在20世紀中期,學界還把腔骨龍視為最古老的恐龍,後來,新的化石證據表明恐龍很可能起源於南美洲。 阿根廷西北部有一個叫月谷的地方,古生物學者在這裡發現了很多早期恐龍以及其他大型爬行動物的珍貴化石骨架。如今的月谷已經是一片不毛的沙漠,可是在晚三疊紀,這裡卻是溫暖濕潤、植被繁茂的河濱。早在50年前,古生物學者就在這裡發現了一種被稱為埃雷拉龍(Herrerasurus)的食肉恐龍。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更多的化石的發現以及科學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才使得埃雷拉龍以及許多發現與該
地的其他動物開始被人們認識。 其中,最關鍵的化石標本要數埃雷拉龍的顱骨。許多年來,人們陸續發現一批埃雷拉龍化石,遺憾的是一直沒有發現顱骨化石。我們知道,對於研究動物起源,顱骨化石極為關鍵沒有任何骨骼的化石可以取代顱骨的作用。1988年的一天,美國古生物學者塞里諾博士正在月谷考察,當地在荒野中信步而尋的時候,竟然幸運的發現了第一件埃雷拉龍的顱骨化石。這具顱骨保存得非常完好,甚至連眼窩裡面的鞏膜環都完好無損。而後續的研究更令人驚喜,埃雷拉龍耳朵里的聽小骨顯示,這種恐龍可能具有敏銳的聽覺;長長地爪子和上下頜鋒利的牙齒表明,它是令其他動物害怕的獵手和殺手;直立的身姿則說明,就那個時代而言,埃雷拉龍靈活機敏、奔走迅速。埃雷拉龍身長3-6米,重達360-450千克,比現在陸地上最大的食肉猛獸獅子和老虎大多了。 1993年,賽里諾博士和同事們進行了第二次月谷考察,他們又發現了一具保存完好的新種類骨骼化石,經研究後化石被命名為始盜龍(Eoraptor)。始盜龍與埃雷拉龍相比,簡直就像貓與老虎相比,因 為它身長近一米,體重只有5-7千克。有趣的是,在始盜龍的口中,後面的牙齒像帶槽的牛排刀一樣,這與其他食肉恐龍相似;但是前面的牙齒卻是樹葉狀,這又類似其他食草類恐龍。這些特徵表明,始盜龍很可能是從一類食草類的初龍演化而來,是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恐龍之一。 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還包括,始盜龍長有5根“手指”,而後來出現的食肉恐龍的“手指”數則趨於減少,到了最後出現的暴龍等大型手腳類恐龍只
剩下三根“手指”了。再如,始盜龍的腰部只有3塊薦椎支持著它那小巧的腰帶,當恐龍的體型越變越大後,支持腰帶的薦椎的數目也隨之增加。根據始盜龍的骨骼形態,古生物學者將其歸入恐龍中的獸腳類。這是一類食肉的(極少數為雜食與食草類)、依靠後肢兩足行走的恐龍。但始盜龍作為最早的恐龍,很有可能時不時還需要“手腳並用”。雖然始盜龍仍然像他的初龍老祖宗一樣有5根腳趾,但第五趾已經退化得非常小,第四趾在行進中起輔助支撐作用,它站立時主要依靠中間3根腳趾來支撐全身的重量,它未來的獸腳類子孫們都繼承了這個特徵。 從始盜龍和埃雷拉龍破殼而出,踏上三疊紀大地的那一刻起,就宣告著恐龍王朝第一輪旭日的初生。 始盜龍的體型小只有中型犬那么大,但它卻是最早的恐龍之一,它身材嬌小卻十分輕盈能急速獵殺和自己體型差不多的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