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州國
語出《山海經》《大荒北經》:有陽山者。有順山者,順水出焉。有始洲之國。有丹山。有大澤方千里,群鳥所解。
始州國的地理位置
始州國是中國古代的氏族部落國家。在中國的北方。具體位置在今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大體範圍內。
《山海經》記述的地域範圍是廣大的,東到太平洋,南到南海,西到新疆,西北到西伯利亞,東北到黑龍江流域的肅慎國和朝鮮,如此大的地域,怎么可能不包括古代的紅山部落呢?肯定古代的紅山部落是包括在《山海經》論述之內的。
首先,我們分析一下時間上的概念。紅山文化玉龍,經專家測定為5500年左右,《山海經》中所記述事物最早的時間約距今5000-2500年以前,這樣,在時間上,紅山文化與《山海經》所記述事物在時間上是接近的,可以確定認為《山海經》中記述的地方肯定有紅山文化地區在內。第二,從地理位置上分析。《山海經》中所記述地理位置,東北有肅慎國和朝鮮國,那么可以肯定的說,《山海經》記述的地方肯定包括古代的紅山文化地區。
那么,古代的紅山文化地區在《山海經》中是怎樣描述的呢?請看《大荒北經》中的記載:“有陽山者。有順山者,順水出焉。有始州之國,有丹山。有大澤方千里,群鳥所解。”白話解釋為:“有一座陽山。又有一座順山,順水從這座山發源。有個始州國,國中有丹山。有一個大澤方圓有一千多里,這裡是各種禽鳥栖息、繁衍、遷徙的出發地和歸宿地。”
始州國當時的自然地理環境
1、有陽山者
《山海經》里記載的“陽山”,可能就是燕山山脈的七老圖山脈,由於七老圖山脈從燕山山脈中伸出,改變了原來燕山山脈的走向,由西南——東北走向而伸出基本上成為南——北走向的山脈,太陽出來後可以馬上照耀到七老圖山的東坡,所以當時的七老圖山脈可能被人們稱之為“陽山”。 這可能就是《山海經》中“有陽山者”的來源。
2、有順山者《山海經》里記錄的“順山”,可能就是大興安嶺山脈。由於大興安嶺山脈是沿著內蒙古高原的南坡,順著地勢的西高東低之勢,而略呈西南——東北的走向,所以大興安嶺可能被當時的人們稱之為“順山”。這可能就是《山海經》中“有順山者”的來源。
3、順水出焉《山海經》里記載的“順水”,可能就是遠古的西拉沐淪河,西拉沐淪河的歷史源遠流長。在《淮南子·地形訓》中,西拉沐淪河被列為中國六大川之一,其文曰:“遼出砥石”。《水經注·大遼水》言:“遼水,亦言出砥石山,自塞外東流,直遼東之望平縣西…屈而南流,入于海” 。千百年來,西拉沐淪河哺育了多少草原的兒女,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歷史和史詩般的文化。按地質年代,在中國北方的大地上,先有的西拉沐淪河,後有的黃河。考古學泰斗蘇秉琦先生說過:如果把黃河比作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那么西拉沐淪就是我們的祖母河。在華夏大地眾多的河流中,能夠被稱之為“祖母河”的,唯有西拉沐淪河。西拉沐淪河從內蒙古高原的東南邊緣發源,順著大興安嶺的方向,向東流淌,是順著大興安嶺的山脈在流淌,所以,在遠古的時候,人們可能就是把西拉沐淪河叫做“順水”,這可能就是《山海經》中“順水出焉”的來源。
4、有丹山《山海經》中記載的“丹山”。現赤峰市政府所在地有一座紅山,從字意上解釋,紅山即為“紅色的山峰”;紅山蒙古語叫“烏蘭哈達”,漢譯也是“紅色的山峰”。這座山峰在赤峰市東北郊的英金河南岸,山峰突兀,拔地而起,頭北尾南,巍峨迤邐有如蛟龍戲水。特別是從山的北面、西北和西面觀看山峰,山勢俊秀、陡峭錯落,熠熠生輝。由于山峰的岩石大多呈紫紅色,所以,你不論是從高處還是從低處、不論是從遠處還是從近處觀看山峰,山峰全是紅紅的顏色,特別是在清晨的陽光初照或者是在斜陽夕照的時分觀看山峰,山峰在晨光和夕陽的反射下,山色猶如萬道霞光,縱橫交錯,絢麗奪目,能使人產生無限的遐想。這就是赤峰市著名的紅山。中國北方歷史文化的搖籃——《紅山文化》就是以這座山名而命名。《山海經》的《北大荒經》中記載的“丹山”,就應該是赤峰市的這座紅山。
在翁牛特旗境內也有一座很有名的“紅山”,這座紅山位於翁牛特旗的烏敦套海鎮境內,著名的紅山水庫就坐落在這座紅山旁,並且是以這座山而命名的“紅山水庫”。這裡的庫區,碧波蕩漾,山水輝映,風光秀美,景色宜人。
從中國北方的地理環境和山峰的顏色等方面來分析,《山海經》中所記載“丹山”的準確地理位置,非赤峰、翁旗的這兩座紅山莫屬,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事實。
中記載的“始州國”。紅山文化以遼河流域中的西拉沐淪河、老哈河、大凌河為中心,分布面積約20多萬平方公里,時間距今五、六千年左右,延續時間達兩千年之久。紅山文化的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兼以牧、漁、獵並存。它的遺存以獨具特徵的彩陶與之字型紋陶器共存、且兼有細石器的新石器時代文化。紅山文化的年代為公元前5000~前3000年。翁牛特旗的上窯古人類文化遺址,是人類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時期,距今已經1萬多年,可見古代紅山文化地區具有悠久的人類生存活動史。由於這裡在遠古的時候就有人類的繁衍生息,有氏族部落定居,有氏族公社和氏族國家,紅山文化地區的這個氏族國家可能就是《山海經》中記載的“始州國”。
6、有大澤方千里《山海經》中記述的“有大澤方千里”。七老圖山脈與大興安嶺山脈在現在赤峰市西北部的克什克騰旗境內對接,在兩座山脈的東邊出現了一個大型的扇形地帶,在這個扇形的地帶中,就是著名的科爾沁沙地。這個科爾沁沙地在遠古的時候是一個大海,直到5000——10000年以前,這裡仍然是一個煙波浩淼的大海,這個大海其面積應該不小於5萬平方千米。可能是從5000年前後開始,由於地殼被抬升和西拉沐淪河谷的地殼斷裂帶活動,科爾沁海的海水大量流出到渤海,這時候紅山文化地區的氣候變得越來越乾燥,湖水的面積逐漸縮小,這個大海逐漸變成為一個特別大的沼澤湖,這個沼澤在5000年前後又逐漸乾枯,最後海底成為風沙滾滾的科爾沁沙地。這個大海在寫作《山海經》及其以前的時候,這裡仍然是一片特別大的水面沼澤,這可能就是《山海經》中“有大澤方千里”的來源。
7、群鳥所解《山海經》中記載的“群鳥所解”。紅山文化是一個距今五、六千年間,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流域活動的部落集團創造的文化。紅山文化的居民主要從事農業,還飼養豬、牛、羊等家畜,兼事漁獵,細石器工具發達,玉雕工藝水平較高,玉器有豬龍形缶、玉龜、玉龍、玉鳥、獸形玉、勾雲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紅山文化是與仰韶文化同時期存在的發達文明,形成了極具特色的陶器裝飾藝術和高度發展的制玉工藝。玉器製作為磨製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瑩明亮,極具神韻,基本上已經具備了專業化、系統化和規範化,到目前為止,紅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在紅山文化的玉器中,玉鳥圖像在整箇中國東方和北方地區數量最多,體現了紅山文化時期的高度鳥文化。從一個側面也證明了,在紅山文化時期,當地肯定有大量的鳥類生存、繁衍和生息。也證明了《山海經》古籍文獻中部分傳說史料的可靠性。鳥圖像所反映的不僅僅是美術學的審美、造型等問題,從體量上考慮更主要的是禮儀活動,隨後逐漸形成了帶有強烈宗教意識的獨立審美觀念,顯示了紅山文化獨特的鳥圖像的藝術風格。證明古代的紅山文化存在著對鳥類的崇拜,鳥類曾經是紅山文化地區最神奇的和大量存在的動物之一。浩大的科爾沁海為各種鳥類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生息條件,大量的鳥類在古代的紅山文化地區匯聚繁衍,從這裡出發和又回到這裡過著候鳥的生活。這可能就是《山海經》中的“有大澤方千里,群鳥所解”的來源。
始州國小結
綜合分析,現在的紅山文化地區應該就是《山海經》中所記敘的“始州國”。古代紅山文化地區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山海經》是知識的山,是知識的海,它以廣博、豐富和奇特的內容,為古往今來的人們所稱道、所嘆服。現在已經成為廣大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工作者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廣大讀者獲取古代文化、歷史、民俗等知識的寶庫。此書所記的山、水、國、民族、動物、植物、礦物、藥物等,除一部分是殊異的而外,大部分是常見的。無論其是殊異的還是常見的,都是上古歷史、地理、風俗和文化的一個側面反映。所以,要了解古代的山川地理、民俗風物、奇獸怪鳥、神仙魔鬼、奇珍異寶、自然礦物、神話傳說等,不可不讀《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