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辛、微酸,性寒。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止血。
主治
用於瘡瘍腫毒,乳癰,跌打損傷,開放性骨折,外傷出血,蛇傷。
相關配伍
治癤腫瘡瘍,急性乳腺炎,跌打腫痛:鮮如意草適量加紅糖少許,共搗爛外敷。(《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15-30g。外用:適量,搗敷;或焙乾研末撒敷。
採集加工
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形態特徵
如意草又名弧莖堇菜。多年生草本,高達35cm。根莖橫走,粗約2mm,褐色,密生多數纖維狀根,向上發出多條地上莖或匍匐枝,地上莖通常數條叢生,淡綠色,節間較長;匍匐枝蔓生,節上生不定根。基生葉三角狀心形或卵狀心形,先端急尖,稀漸尖,基部通常心形,邊緣有疏鋸齒,長1.5-3cm,寬2-5.5cm,具長柄;莖生葉與基生葉片相似,葉柄較短;托葉披針形,長5-10cm,全緣或具極稀疏的細齒和緣毛。花淡紫色或白色,單生於葉腋,具長梗,花梗中部以上有2枚線形小苞片;花萼卵狀披針形,基部附屬物極短呈半圓形;花瓣狹倒卵形,下方花瓣較短,有明顯的暗紫色條紋,基部具長約2mm的短距。子房無毛,花柱呈棍棒狀,柱頭2裂,兩側裂片肥厚,向上直立,中央部分隆起呈雞冠狀。蒴果長圓形,長6-8mm,粗約3mm,無毛,先端尖。花、果期較長。
生長環境
生於溪谷潮濕地、沼澤地、灌叢林緣。分布於台灣、廣東、雲南等地。
炮製
一、藥材性狀
多皺縮成團。根莖上有細根,基生葉多,具長柄,莖生葉有托葉,托葉小披針形。葉片濕潤展平後,寬心形或近新月形,邊緣有波狀圓齒,深綠色。花基生或莖生葉腋生,淡棕紫色。蒴果較小橢圓形,長約8mm。氣微,味微苦。
二、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的小段,根、莖、葉、花、果混合。表面黃綠色,根粗壯,帶灰白色,葉柄有稍寬的翅,葉片捲縮,密被細白毛;花淡紫色,花瓣5片;小蒴果橢圓形,熟時3裂,內含淡棕色圓形種子。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1、《雲南中草藥》:“溫經通絡,止血接骨。主治開放性骨折,外傷出血。”
2、《廣西本草選編》:“清熱,拔毒,散瘀。主治癤腫瘡瘍,急性乳腺炎,跌打腫痛,急性結膜炎,乳汁不通。”
3、《廣西民族藥簡編》:“水煎服、渣搗爛敷患處,治蛇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