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過好每一天

如何過好每一天

每一天都是饋贈。每一天,我們都可能遇見幸福,發現生命的樂趣。我們所神往的內心安寧,作者安塞爾姆·格林瞭然於胸。他深入淺出,答疑解惑,告訴我們生命中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如何過好每一天》是安塞爾姆·格林為我們這個時代所打造的實用身心靈日課:每日一則心靈小品。書中文字,我們既可在日暮黃昏時讀,去細細聆聽當天的旋律是否與我們人生的主旋律合拍;也可在清晨破曉時讀,用一種不一樣的、明辨的眼光去看待這天將要面對的一切。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1.作者安塞爾姆格林是德國著名作家、心靈導師、精神顧問,他的許多作品暢銷全世界,影響深廣。
2.本書形式獨特,每日一則心靈小品,伴我們從日暮到清晨、由歲首至年終。

作者簡介

作者:安塞爾姆格林(Anselm Grün),1945年出生,德國著名作家、心靈導師、精神顧問,開設冥想、深層心理學釋夢、齋戒等課程,已出版約300部書,在西方得到廣泛閱讀和傳播,他本人也因此被譽為當代心靈導師。格林的許多書被翻譯為30多種語言,在全球發行量超過1500萬冊。
譯者:晏文玲,畢業於北京大學德語系,目前在德國美因茨大學神學系及美因茨歐洲史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研究方向:戰後德國天主教會與歐洲。亦從事德語譯介工作,已出版譯作《島嶼書》(湖南文藝出版社,2013年)。

圖書目錄

編者序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序言

編者序(安東·里希騰奧爾)
童話講述的大多是人如何對待自身願望的故事,又或者是人不知道該許什麼願望的故事。打個比方,仙女向農民許諾幫他實現三個願望,農民許的第一個願望是希望雨能停下來,希望能有好天氣。沒有雨,莊稼都不長了,農民心想,第二個願望得許得精明點兒:下雨只能晚上下。這下可好,守夜人開始抱怨了。於是,農民的第三個願望是讓一切又都恢復原樣。格林在講述這個古老童話的同時,也趁機問了讀者一個非常直接的問題:“我們到底有什麼願望?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我們想要贏得的又是什麼?”
渴望與夢想是我們人生的發動機。我們有時在一個又一個沒有實現的願望間輾轉,一個目標達成後,馬上又有新的目標出現。對終極幸福的希望就像地平線一般,隨之徘徊不定。有了願望,人就可以自由地向願望出發,不在原地停留。內心渴望是一切改變的開端。只專注於實現目標又會使人踟躕。旁人告訴我們各式各樣值得渴望的東西,而最終,我們反而可能迷失於自身願望的迷宮。
一天終結或一年到頭,我們往往會自問:我們是否已達成自己想要的?我們做得對嗎?如此自省的用意在於檢視自己的方向是否還正確。檢視自己日常的奔波是否與人生的深意切合,看自己是否在旁人期許與自己人生目標的夾縫間飽受煎熬。
我們總覺得時間不夠,因為需要我們拿主意、做取捨的事情實在太多,紛繁蕪雜,並且只増不減。僅僅懂得管理時間是遠不夠的。我們還要給自己的靈魂留一點時間。我們需要暫時—停下,才能弄清楚我們真正想要的,我們的人生現在何處。暫停的這一段時間是我們從忙碌的慣性中退場的時間,是我們對整日奔忙喊停的時間,是我們審視急需解決的是否也是最本質最重要的事情的時間。它讓我們看清楚,驅使我們奔忙的,是否確是我們所想要的。
“勿忘自己最好的一面!”本書的目的,正是讓這樣一種暫停成為一種日常的儀式。書中的文字,我們既可在日暮黃昏時讀,去細細聆聽當天的旋律是否與我們人生的主旋律合拍,也可在清晨破曉時讀,用一種不一樣的、明辨的眼光去看待這天將要面對的一切。
格林重新發現了古時僧侶修行常用的說服法。“說服”的意思是,用另外一些積極的力量去抵消那些衝擊我們、試圖攫取我們心靈的力量,保持對我們所擁有的終極絕對價值的鮮活記憶,以此來抵擋生命無情的消耗——只要我們正確看待自己。不一樣的眼光將轉化我們的日常生活,拓展我們的生命空間,甚至讓我們體驗奇蹟。
這也是序言開頭那個童話要講的道理:只看到眼前會使人陷入困境的泥潭無法自拔。但一切都是可改變的,只要我們每日省察:我到底有什麼願望?需要什麼?追求什麼?我想要贏得的又是什麼?
每日一則靈修小品,蘊藏漫長基督教傳統中實用的生活智慧。每天都試著讓自己的人生從中受到啟發,還有什麼比這更有裨益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