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瑟羅導演計畫

內容介紹

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1929至1930年為莫斯科藝術劇院排演莎士比亞的劇本《奧瑟羅》時所寫下的一些筆記和計畫。
這個計畫極為明確地,具體地向我們展示出了這位大師的表演體系的各種原則以及如何在演出中體現這些原則的工作方法,其中不但包括導演的構思和調度,也包括演員如何準備挖掘、理解,進而體現角色的內心世界的方法。這本書對我們體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劇體系的運用和理解莎士比亞的劇作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作者介紹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
Stanislavski,Konstantin
俄國演員,導演,戲劇教育家、理論家。原姓阿列克賽耶夫。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個富商家庭 ,1938年8月7日卒於莫斯科 。1877 年在家庭業餘劇團舞台開始演員生涯。1885年取藝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88年末與莫斯科一些文藝界名流創辦藝術文學協會及附屬劇團,逐漸完成了從業餘演員向專業演員的過渡 。 1897年6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同聶米羅維奇-丹欽科舉行了歷史性的會見 ,決定創建新型的劇院——莫斯科藝術劇院。1898年10月莫斯科藝術劇院以首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執導的歷史悲劇《沙皇費多爾·伊凡維奇》宣告成立。一個月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與丹欽科聯合執導的契訶夫名劇《海鷗》獲得轟動性成功,標誌著一個新的現實主義戲劇流派的誕生。就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後來總結所述:“如果說歷史世態劇的路線把我們引向外表的現實主義,那么,直覺和情感的路線卻把我們引向內心的現實主義。”《海鷗》之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又和丹欽科共同執導了契訶夫的《萬尼亞舅舅》、《三姊妹》、《櫻桃園》。同時,把高爾基最初的兩部劇作《小市民》、《底層》推上了舞台。在這個時期,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不僅擔任導演而且也在自己導演的劇目中擔任重要角色 。 《三姊妹 》中的韋爾希寧,《底層》中的沙金,《櫻桃園》中的戛耶夫都屬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創造的舞台形象。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成功塑造的形象還有斯多克資醫生(《人民公敵》)、法穆索夫(《智慧的痛苦》)、克魯季茨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等。十月革命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藝術風格有了新的變化。在導演奧斯特洛夫斯基的《熾熱的心》和伊凡諾夫的《鐵甲列車14-69》時,給舞台演出充實了新的時代精神。
他在1922~1924 年率劇團在美國巡迴演出時 ,寫作了自傳《我的藝術生活》,首次對自己的戲劇體系作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研討。1928年10月心臟病突發之後,全力投入戲劇實驗教學與理論總結工作,寫出了洋洋大觀的《演員自我修養》,並以“形體動作方法”豐富了以內心體驗為核心的戲劇體系。最終成了世界一大戲劇體系的奠基人。以“體驗基礎上的再體現 ”為基本內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是俄國現實主義戲劇體系的主要代表,這一體系對包括現代中國戲劇藝術在內的20世紀世界現實主義戲劇運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