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是因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歐洲兩大陣營為爭奪奧地利王位,並在奧地利獲取利益而引發的戰爭。1740年10月20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逝世,並無男性後嗣,而根據查理六世於1713年所頒布的《國事遺詔》,其長女瑪麗婭·特蕾西婭有權承襲其奧地利君主國所屬之各個領地。瑪利亞·特蕾莎登位當天就表示,雖然她只是個女子,但卻有一顆王者的心,她有信心在各位大臣的幫助下保持奧地利君主國的完整。
戰爭過程
1740年12月,查理六世皇帝的教子,當初曾簽署《國事詔書》並莊嚴承諾將保護他的表妹的普魯士新國王腓特烈二世派遣特使向瑪利亞·特蕾莎說明,要是她肯承認腓特烈對西里西亞部分領土主權的話,他願意保護她,由於他料到這項提議會被拒絕,因此,他就派遣部分兵力,三萬人——前進。這支軍隊在12月23日,腓特烈的特使抵達維也納的前兩天——就越過邊界進入西里西亞。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1740—1742年)就此展開,這也是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第一階段。腓特烈大帝在晚年的回憶錄中說:“年輕時渴望榮譽,希望別人知道自己的名字促使他發動了這場戰爭。”
普魯士軍隊似乎未遇到一點抵抗就通過了整個西里西亞。在哈布斯堡家族統治下受到某種程度迫害的那半數人口——新教徒——以歡迎拯救者的心情來歡迎腓特烈;他向天主教徒發誓,並給他們完全的信教自由。1741年1月3日他和平的占領了布雷斯勞,他保證:“不會有一家房屋遭到掠奪,不會有任何一個居民遭到傷害,普魯士將嚴守軍紀,這一次領土變更將以最斯文的形式完成。”
瑪利亞·特蕾莎命令菲利普·馮·奈伯格元帥在摩拉維亞召集一支軍隊開入西里西亞。4月10日那天,這支軍隊在布雷斯勞東南20英里的莫爾維茨和腓特烈駐紮在西里西亞的主力互相遭遇。奈伯格手下騎兵8600,步兵1.14萬,大炮18門;腓特烈騎兵4000,步兵1.6萬,大炮60門。這些相異之地點決定了這次戰役的局面和紛爭。奧地利騎兵壓倒了普魯士騎兵,使之抱頭鼠竄。施威林元帥勸腓特烈趕快逃命,以免被抓住後又得支付一大筆贖金。但在在騎兵和國王逃走之後,普魯士步兵卻抵擋了對方的騎兵和步兵的攻擊;而普魯士炮兵更忙著拿鐵通條來裝炮彈,猛烈的炮火打散了奧軍的進攻隊形,結果奧軍奈伯格元帥只好下令退軍。莫爾維茨會戰結束後,腓特烈被請回戰場之時,看到戰事以勝,即高興又慚愧。他認為他做了錯事,不僅是表現怯懦,戰術也有缺點,他在西里西亞未能鞏固戰果之前,3萬兵士散落各地;只有他步兵的勇氣與平時的訓練才贏得此番戰事。他在《回憶錄》上說:“他深深的反省自己所犯的錯誤,並在以後設法糾正。”以後他就不再沒有勇氣,也很少不顧及戰略戰術。
軍隊戰敗的訊息傳來之時,瑪利亞·特蕾莎正是生過小孩坐月子的時候。由於兵力及財力日漸微弱,她唯一的希望似乎只寄託國外的援助。她向好多當初簽署《國事詔書》,發誓支持她的強國求助。英國反應謹慎,當時英國正在和西班牙帝國進行詹金斯的耳朵戰爭,雖然英國需要一個強大的奧地利來牽製法國,不過喬治二世卻擔心,要是他向他的外甥腓特烈宣戰,他那漢諾瓦公國恐怕難擋普魯士的八萬精兵。國會通過撥款30萬英鎊給瑪利亞·特蕾莎,然而英國特使卻又希望她把下西里西亞送給腓特烈作為和平的代價。腓特烈願意接受,女王卻乾脆的拒絕了。波蘭、薩伏依、以及荷蘭共和國雖然答應協助,但是由於派兵極為緩慢,結果這些援兵的作用幾近於零。
每次聯盟總帶來相反的後果。法國眼見自己的兩個世仇——英國和哈布斯堡結盟,就急急忙忙和巴伐利亞、普魯士以及波旁西班牙聯合。法國也有自己的尼可羅·馬基亞維利——德·布羅伊,這個人曾經提議過政治劫掠的寶貴意見。法國在過去曾答應支持《國事詔書》,如今卻打算利用這個局勢來占便宜。巴伐利亞選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通過其妻子的關係(他妻子是查理六世兄長約瑟夫一世的女兒)要求繼承帝國的主張到得支持,法國答應供應金錢與軍隊以聯合攻打奧地利。要是計畫實現,瑪利亞·特蕾莎的領地將僅限於下奧地利、匈牙利以及奧屬尼德蘭。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將統治巴伐利亞、上奧地利、蒂羅爾以及波西米亞;西班牙將獲得米蘭公國。法國國務大臣弗勒里主教反對這個計畫,德·布羅伊則立促其成功,並前往腓特烈處勸其一道參加這個計畫。
法國和巴伐利亞於1741年5月18日簽訂同盟條約。腓特烈此時還不願參加,他無法坐視法國如此做大。他仍希望能與瑪利亞·特蕾莎達成協定;不過當她只願意給他微不足道的讓步時,他就於6月5日在布雷斯勞和法國、巴伐利亞和西班牙同盟的條約上籤字,要是哈布斯堡家族領地被瓜分的話,他也想得到戰利品。每個簽約國都保證不與他國單獨簽訂和約。法國保證腓特烈擁有布雷斯勞以及下西里西亞。還答應促使瑞典和俄國開戰,答應派一支法國軍隊,以阻止英國漢諾瓦王朝的武力介入。
如今瑪利亞·特蕾莎已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因此她決心求助於尚武的匈牙利諸侯,這些匈牙利人在她祖先的統治下吃夠了苦頭,利奧波德一世剝奪了他們原有的政體和傳統的權利,他們應該沒有理由喜歡或者援救他的孫女。不過當她穿著匈牙利民族盛裝在9月11日出現在普雷斯堡國會大廳他們面前時,他們被她的美貌和淚水所打動。她以拉丁文向他們發表演說,承認自己遭到了友邦的遺棄,同時宣布,事到如今,她的榮譽和王座都仰仗這些匈牙利騎士的勇氣和俠義。因為
需要一個強大的奧地利作為對付土耳其人的後盾,這些聰明的貴族激昂的高呼:“讓我們為女王而死。”這是如今已被視為傳說的柔美故事。不過他們要價很兇,讓她在政治上做了許多讓步;9月21日那天,當她的丈夫弗蘭茨·史蒂芬來到,並且讓保姆把6個月大的龍子約瑟夫高舉到他們面前時,他們的反應極為英勇,有許多人高呼:“我們發誓犧牲自己的生命和鮮血來捍衛女王的權利”他們投票決定,全體總動員,召集所有的人從軍,幾經拖延之後,匈牙利武裝力量開始西行。要是卡爾·阿爾布雷希特不停頓的向維也納進軍的話,要挽救時局可能就為時過晚了。不過,就在這個時候(9月19日),薩克森也參加了與哈布斯堡為敵的聯盟,卡爾·阿爾布雷希特深怕奧古斯特三世(約瑟夫一世的另一個女婿)會占領波西米亞,弗勒里主教也勸卡爾搶在薩克森人面前占領布拉格。腓特烈則唆使卡爾繼續向維也納進軍。卡爾因受法國資助,就聽法國的話。腓特烈深恐法國統治了巴伐利亞和波西米亞之後會成為普魯士太大的安全威脅,因此在10月9日和奧地利簽訂了秘密契約。為了急於解救波西米亞,瑪利亞·特蕾莎女王暫時把西里西亞割讓給了腓特烈。
三支軍隊在布拉格會師;其中有卡爾的巴伐利亞軍隊,法國的的德·布羅伊軍團,此外就是2萬薩克森人。由於留守部隊極為脆弱,因此波西米亞首府在11月25日的第一次攻擊中即告陷落。這次勝利對卡爾來說是不幸的開端,他只顧及波西米亞的戰事,而在他的老家只留下了很少的軍隊。因為他做夢都想不到奧地利軍隊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會有反攻的可能性。瑪利亞·特蕾莎從義大利召回了一萬軍隊,匈牙利軍團也即將抵達維也納,她將這兩隻軍隊都交給了路德維希·安德烈亞斯·克芬許勒伯爵率領,這位伯爵曾在偉大的歐根親王手下學習過兵法。由於統帥得力,這支軍隊神速的突入巴伐利亞,一路兵不血刃,直到1742年2月12日攻克了巴伐利亞首府慕尼黑。而正是同一天,卡爾·阿爾布雷希特在萊茵河上游的名城法蘭克福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稱號查理七世。
這個時候,深恐奧地利勢力過大的腓特烈再次突然捲入戰爭,他的理由是當初的停戰協定時秘密的,而瑪利亞·特蕾莎卻把這份停戰協定通知給了法國。他再次重申他與法國之間的盟約,計畫率軍穿越摩拉維亞進入下奧地利,聯合薩克森與法國和巴伐利亞聯軍圍攻維也納。不過,這次他是在極為仇視他的敵占區行軍,而匈牙利輕騎兵又不斷切斷他和西里西亞的聯繫。腓特烈掉頭進入波西米亞,5月17日在該地查圖西茨附近,他的後衛遭到了洛林親王查理·亞歷山大所率領的奧地利野戰部隊的襲擊,這位親王身為女王的妹婿,年方30,雖然是他們家族中最聰明和最勇敢的一個,但他在戰術方面仍然無法與腓特烈一較長短。他們兩人各率2.8萬士兵展開廝殺,洛林的查理有搶先展開襲擊的優勢,腓特烈冷靜的要步兵依靠村落堅守陣地且戰且退,他逐漸收攏先鋒部隊形成一個拳頭,突然出現在奧軍毫無防備的側翼,瞬間決定了戰局。查圖西茨會戰的結果使瑪利亞·特蕾莎相信一件事,她無法同時應對四面八方而來的敵軍。這次,他聽從英國國務大臣約翰·卡特雷的勸告,和腓特烈簽訂了明確的和約,根據7月28日的柏林條約,她幾乎把整個西里西亞割讓給了腓特烈,第一次西里西亞戰爭於是結束。腓特烈的領土一下子擴大了1/3,從11.9萬平方公里擴展到15.4萬平方公里,人口從224萬增加到370萬。
於是克芬許勒元帥所率領的軍隊和查理·亞歷山大所率領的軍隊開向波西米亞,因為腓特烈的背叛,薩克森軍隊也開始撤出戰場,法國駐波西米亞的軍隊陷入了被合圍的危險,為了解救駐布拉格的德·布羅伊的軍團,原本是準備侵入漢諾瓦的法國駐尼德蘭的軍隊,這時奉命東進以解救駐中歐的駐軍,英國議會立即來了精神,又撥出五十萬英鎊來資助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同時還派遣1.6萬人的部隊到奧屬尼德蘭;而荷蘭共和國也捐出84萬弗羅林金幣,女王把這筆錢變成軍力,這些部隊堵死了法軍馬耶布瓦元帥進軍的道路,威脅他的後方交通線,迫使他退回了出發陣地。而德·布羅伊(布羅伊公爵二世)的軍團則趁次機會,拋棄了一切輜重,從包圍網的間隙中逃了出來。瑪利亞·特蕾莎對她的部隊的戰果很不滿意,但還是樂意前往布拉格,在1743年5月12日加冕為波西米亞女王。
如今她到處都獲得勝利。就在同一個月,荷蘭共和國決定支援她2萬大軍,一個月後她的英國友人在哥廷根戰役擊潰了她的法國敵人。英國皇家海軍掌握了地中海的制海權使她得以向義大利派兵,2月8日,奧地利軍在布勞恩伯爵的統率下,在義大利的與莫特馬爾統率的西班牙軍隊決戰,結果雙方均損失慘重。9月13日薩伏依國王查理·伊曼紐爾三世從奧地利接受了倫巴第一小塊領土和英國的20萬英鎊,作為他提供4.5萬軍隊反法的條件,雙方聯合圍攻土倫軍港,遭到貝爾島元帥的頑強抵抗。女王在勝利時的強硬態度一如她在逆境中的英勇程度一般,1744年夏,奧軍攻入阿爾薩斯,逼近斯特拉斯堡,並同時進逼義大利的那不勒斯王國。如今她不只夢想重現收復西里西亞,還想把巴伐利亞,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新併入奧地利君主國。
腓特烈有一陣子也歌舞生平一番。他在柏林新蓋了一座歌劇院,還寫詩,吹笛子。他還邀請伏爾泰來訪,但伏爾泰答稱自己仍然忠於沙特萊夫人。不過,就在這個時刻,法國內閣驚覺自己正在遭受英國、奧地利、荷蘭以及薩伏依的圍攻。這才億及;腓特烈的天才和他的勇武之士將是法國的最佳助力。要是他也能背叛自己和奧地利所簽訂的和約的話,那他當初違背和法國的盟約一事也將被原諒。同時威脅他,憑著女王復興了的奧地利,不僅西里西亞,甚至普魯士本土都可能遭受危險。使者就是對政治躍躍欲試的伏爾泰。從8月以後伏爾泰在腓特烈的宮廷呆了一個半月,除了一再的讚美外什麼也沒得到。
可是,到了1744年,奧地利在各條戰線上的勝利使他終於為自己的安全和所奪占的領土擔心。8月15日,他發動了第二次西里西亞戰爭。他原定首先征服波西米亞,由於薩克森位於柏林和布拉格之間,所以他就把軍隊開進了德勒斯登,因而激怒了當時兼任波蘭國王,住在華沙的奧古斯特三世。到了9月2日,腓特烈的八萬大軍已經開到布拉格城門,半個月後守軍出降,他留下5000軍隊駐守波西米亞首府,然後向南進軍,再度威脅維也納。瑪利亞·特蕾莎前往普雷斯堡,要求匈牙利議會再次派兵支援她,議會給了她4.4萬軍隊,很快又追加了3萬名。洛林的查理奉命帶領主力軍團放棄對阿爾薩斯的攻擊,會師切斷腓特烈的後路,腓特烈估計法軍會追擊奧地利軍隊,但他們卻按兵不動。他試著迫使洛林親王和他會戰,但查理·亞歷山大卻避開了他,前往支援切斷普魯士軍隊和西里西亞的交通線。腓特烈發現歷史在重演,他的軍隊被孤立在熱忱的天主教徒和身懷敵視的人民之間,匈牙利軍隊正在前來於洛林親王會師,不久更糟的訊息傳來,薩克森以公然站在奧地利一邊參戰。腓特烈深恐被人切斷和自己首都的補給來源路線,於是向北撤軍,一面臭罵背信棄義的法國人,一面命令放棄布拉格,他已經有1.2萬軍隊被零星幹掉了,12月13日他返回柏林時一半軍隊已經不復存在,這次不再像昔日那樣自豪,因為他終於知道無信用者終究會被人拋棄的道理。
局勢的大潮強烈的衝擊著他。1745年1月8日,英國,荷蘭共和國,已經波蘭-薩克森在華沙和奧地利君主國簽訂同盟條約,要求籤約國恢復1739年的邊界,以此方式否認了腓特烈占領西里西亞的合法性。奧古斯特三世出租他的3萬軍隊,每名士兵賣價5英鎊。1月20日短命的查理七世皇帝去世,時年48歲。他對自己稱帝和奪占波西米亞王位而導致整個巴伐利亞遭到毀滅表示哀傷。他的遺囑要求他的兒子放棄這些權利而與奧地利君主講和,這位新任選侯不顧法國的抗議,遵守這項忠告。4月22日他撤回了自己稱帝的主張,並同意支持女王的丈夫弗蘭茨·史蒂芬大公爵為帝,奧地利的軍隊於是撤離巴伐利亞。
至此,瑪利亞·特蕾莎女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收復西里西亞。由於法國在赫爾曼·莫里斯·薩克斯元帥(薩克森選侯奧古斯特三世的異母兄弟)指揮下於5月11日在豐特努瓦戰役大敗英荷聯軍,使她感到困擾,但是在當月,她還是把軍隊主力調到西里西亞,並令其尋機作戰。但在6月3夜,6萬普魯士軍隊發動奇襲,在凌晨突襲了10萬奧地利和薩克森聯軍,把他們趕出了營房,新近重組的普魯士騎兵對贏得了霍亨弗里德堡戰役的勝利作出了關鍵的貢獻。奧地利軍緩緩後退,普軍追擊一段時間後發現沒有效果,就停止了深入。
這時英國再度以外交方式求和,1745年夏法國支持小王位覬覦者登入蘇格蘭,迫使英國將坎伯蘭公爵統帥的最精銳的部隊撤離弗蘭德斯,薩克斯元帥為法國攻城陷陣,甚至連英國設在奧斯坦德城的主要基地也被攻占,喬治二世深恐連戰連勝的法軍會攻抵他心愛的漢諾瓦。曾經以求和的罪名拋棄羅伯特·沃波爾的英國議會也厭倦了這種耗費金錢和生命的無聊戰爭,英國要求瑪利亞·特蕾莎女王與腓特烈議和,以便奧地利和英國的力量能夠集中起來全力對付那個戰績與其戰甲一樣高的將領——薩克斯伯爵——統帥的,如虎添翼的軍隊,女王拒絕,英國以撤銷一切援助,結束所有補助金來作為要挾,她還是拒絕。於是英國邀請腓特烈前往漢諾瓦城參加會議,8月26日英國和腓特烈的代表在會場單獨簽約,英國確認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主權,腓特烈答應推舉弗蘭茨·史蒂芬為皇帝。10月4日,托斯卡納大公弗蘭茨·史蒂芬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蘭茨一世,他的妻子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女王、波西米亞女王瑪利亞·特蕾莎則成為皇后。伏爾泰酸溜溜地表示:“神聖羅馬帝國即不神聖,又不在羅馬,更不是帝國。”
瑪利亞·特蕾莎女王還是不肯干休,她命令她的軍隊繼續作戰,9月30日,洛林親王殺了個回馬槍,但在索爾戰役為腓特烈新創的斜行序列所擊敗,洛林親王靠著副將道恩元帥的堅強反擊才撤離戰場,這個名叫利奧波德·約瑟夫·道恩的男子將成為下一場戰爭中腓特烈最難對付得敵手。11月24日,凱撒斯多夫會戰爆發,坐鎮普魯士本土的利奧波德一世元帥(德紹老頭)擊退了一支遠程奔襲的奧地利-薩克森聯軍。12月15日,德紹老頭攻入薩克森,震撼了德勒斯登駐軍,並會合隨後趕到的腓特烈的主力進入城區,腓特烈禁止搶劫,並保全奧古斯特三世的兒子,使之逃亡布拉格。他答應自薩克森撤軍,條件是薩克森選侯和英國一樣承認他占有西里西亞。並放棄對瑪利亞·特蕾莎的支持,奧古斯特同意了,在被英國和薩克森背棄之後,瑪利亞·特蕾莎女王終於同意談和,12月25日簽訂《德勒斯登和約》重申西里西亞歸普魯士所有
。
休兵備戰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至此已不再有原來的意義,不過戰爭仍未了結。法國為了統治法蘭德斯和奧地利和英國開戰;法國和西班牙為了義大利的統治權又和奧地利和撒丁尼亞作戰;奧地利在義大利的進展正好和法國在尼德蘭的戰果相互抵消。1746年,法國由於知悉俄國援軍即將抵達奧屬荷蘭,決定與英、奧議和,於是簽訂《亞琛和約》,征戰的雙方都因財源枯竭而非對大屠殺的厭惡而簽訂條約。談判從1746年4月一直拖到11月才達成協定。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至此以悲劇結束。腓特烈二世奪得西里西亞獲得列強一致承認,而這是八年來諸大國唯一看得到的成果。奧地利割讓一部分義大利領地給西班牙和撒丁尼亞,雖然薩克斯伯爵勝利,但法國仍將尼德蘭南部歸還給奧地利君主國,承認漢諾瓦王朝在英國合法存在,答應把小王位覬覦者驅逐出境,承認在印度休戰。列強休戰八年,好讓婦女努力生產子女來為諸國王侯的競賽補充下一回合所需的兵力。
領土的變更絕不是這場戰爭的唯一結果。1741年面臨亡國危險的哈布斯堡國家,終於作為一個大國倖存下來了,實際上,儘管遭到一些損失,但某種意義上1748年的哈布斯堡國家比1740年更強大了。它的行政管理和政策都注入了新的活力;它的軍隊數量大大增加了;士氣也提高了;完全可以預料,只要經過一個短時期的和平,瑪利亞·特蕾莎就可以進行改革,從而進一步提高她領地的戰鬥力,女王已經證明她是一個偉大的統治者。但拯救哈布斯堡家族的不是她一個人;外國的幫助起了一定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她的敵人之間的互相猜忌。1741年法國的弗勒里主教不願盡全力肢解奧地利,而1744年腓特烈的計畫又因為他自己的錯誤而完全失敗,1745年的勝利提高了腓特烈的聲望,他開始被普魯士人稱為大帝,但在他領地之外,他是小偷和強盜的化身,背信棄義者的典型。他那時已經別無退路,他了解的那個繼位前毫無政治素養,只喜愛文學和跳舞,一心幻想有個溫暖的家的小表妹已經成長為一個天才的統治者,面對這樣一個不屈不撓的女人,他只能全力提高自己的軍備,防範復仇女神隨時可能落下的巨劍。
戰爭分析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發生在18世紀中葉,具有典型的中世紀後期戰爭的一般特點。其中最突出的表現是:
第一,具有明顯的消耗戰戰略特色。消耗戰是18世紀戰爭在戰略思想上的主要特點之一,而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則是這一戰略的典型代表。這一戰略思想,從戰爭目的上看,不是以殲滅敵有生力量,而是以奪占要塞或省份為戰爭的最終目的。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作戰雙方只局限於將敵擊潰、擊退,並不重視是否將敵殲滅。從作戰指導思想上看,交戰雙方儘量避免流血的決定性會戰,而是以高超的計謀戰和對敵後勤補給的破壞,斷敵糧草供應,迫敵不戰自退。在長達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僅進行兩次大規模交戰。
第二,線式戰術已開始由鼎盛走向衰退。在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普魯士國王弗里德里希二世發現舊的線式戰術運轉不靈,難以機動,難以發揮快速性的弊病。尤其在莫爾維茨會戰中,普軍因轉換戰鬥隊形而喪失良機,使普魯士國王以檢討的目光來看待線式戰術,並作了“斜式戰鬥隊形”的嘗試。“斜式戰鬥隊形”是對線式戰鬥隊形的一種加強和提高,使普魯士在以後的“七年戰爭”中大受裨益。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發生在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交替時期,它既有中世紀後期戰爭的一般特點,又孕育著新時代戰爭的萌芽,體現了進步的作戰思想和方法與落後的作戰思想和方法的較量。
此次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在作戰思想和作戰方法上,都在舊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和突破,為以後的“七年戰爭”,特別是為拿破崙憑藉先進的生產力所創造的新的戰略戰術,提供了借鑑。普軍在戰爭中,還體現了一種防禦中的進攻作戰思想,這一作戰思想被後來許多軍事統帥和軍事思想家加以利用和發展,並由德國軍事思想家施利芬將其推向高峰。此外,在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方面,普軍也作了成功的嘗試。這些包含新時代萌芽的進步的作戰思想和作戰方法,也正是普魯士軍隊戰勝奧地利軍隊、達到戰爭目的——奪占西里西亞的主要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