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872年8月21日出生於英國南部海濱城市布萊頓(Brighton)。其父文森特•比亞茲萊(Vincent Beardsley)是一個珠寶商的兒子,繼承了一點財產,可是卻在結婚時被另一個女人指控逃婚而失去財產,由是家道中落,不得不來往於布萊頓和倫敦之間時時尋找工作,大部分時間都在釀酒廠里做小職員。其母埃倫(Ellen)是一個軍官的女兒,家境富裕而受過高等教育,嫁給文森特後不得不住廉租屋,並且做家庭教師以謀取家用,因此常感嫁錯了人,而把所有的愛和精力都投入在培養兒女身上。比亞茲萊還有一個僅比他大一歲的姐姐瑪白(Mabel Beardsley, 1871-1916年),姐弟兩人感情極好,大部分時間都生活在一起,有了秘密也互相傾訴。埃倫培養起兒女對文學和音樂的愛好,她本身也是一個頗有造詣的鋼琴家,經常指點兒女們彈奏鋼琴。幼年就表現出藝術天分,但並未受正規藝術教育。比亞茲萊非常喜愛德國著名歌劇.作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 1813-1883年),而據說他在音樂上的天賦遠大於繪畫。
可是,7歲時比亞茲萊被診斷患有肺結核,因此不得不被送到沒有音樂環境的蘇塞克斯郡上學,因為那裡的空氣適合於養病,後來又以同樣的理由被送到埃普索姆——這種漂泊的日子倒與他晚期的生活頗為相近。1885-1888年比亞茲萊在布萊頓語法學校上中學,畢業後隨父母搬到倫敦,先在一家建築師辦公室工作,後來又成為一家保險公司的職員。比亞茲萊不喜歡這個工作,可是時機未到,他一邊工作,一邊在威斯敏斯特的一個工作室里學習人體繪畫。
1891年7月發生了一件對比亞茲萊有重要影響的事情。他和瑪白一起拜訪了著名的畫家愛德華•伯恩一瓊斯爵士(Sir Edward Burne-Jones,1833-1898年),同時奉上幾幅畫作以供批評,後者發現他的才華而鼓勵他走職業畫家的道路。同時伯恩一瓊斯還為比亞茲萊找了一個夜校來學習繪畫的專門技能,可是比亞茲萊只是為老師畫了一些漫畫像就再也不去了—這也是比亞茲萊受過的惟一的正式訓練,可以說比亞茲菜的藝術完全是自學獲得的。
他的首次大型插圖作業是為《阿瑟之死》配圖。比亞茲萊製作的插畫充滿了天鵝、精靈、騎士等與故事沒有直接關係的奇幻細節。
比亞茲萊初露鋒芒是在1892年夏天,接受了出版商登特的繪製《亞瑟王之死》插圖的任務。一共300餘幅插圖、標題花飾等,得到了250磅報酬。這促使比亞茲萊決心走上職業畫家的道路。
和比亞茲萊命運儀關的一個重要人物是當時著名的唯美主義作家,也是文壇領袖王爾德(Oscar Wilde,1854一1900年)。1893年2月他的代表《莎樂美》法文版在巴黎和倫敦同時出版,4月《畫室》雜誌創刊號上發表了比亞茲萊為《莎樂美》所做的一幅插圖以及其他8幅作品,引起王爾德和著名出版商萊恩(John Lane)的主意,後者決定出版《莎樂美》的英文版,由比亞茲萊做插圖。1894年4月萊恩創辦著名雜誌《黃面志》,由比亞茲萊做美編,亨利•哈蘭德(HenryHarland,1862¬—1927年)做文編,而以比亞茲萊為靈魂人物。《黃面志》一經出版即引起轟動,竟至成為19世紀90年代的象徵,這固然和時代的大氣候有關係,然而也和比亞茲萊有莫大關係。很難說是時勢成就了英雄還是英雄成就了時勢,比亞茲萊赫然突然站在了歷史的中心。
《黃面志》是比亞茲萊事業的頂點。整整一年比亞茲萊春風得意,雖然對他作品德指責一直不斷,但是並不妨礙他如日中天的名聲。一直到1895年4月5日,王爾德因為“有傷風化”罪被捕,臨行前順手夾了一本黃色封面的書在肋下,第二天報紙報導“王爾德被捕,肋下夾了一本《黃面志》”,比亞茲萊的厄運到了。由於比亞茲萊曾為《莎樂美》製作“不堪入目”的插圖,民眾在心中已經把比亞茲萊和王爾德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因而王爾德的被捕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了比亞茲萊。迫於壓力,萊恩解僱了比亞茲萊,並且換掉比亞茲萊為《黃面志》第五期所做的一切插圖。同時,再也沒有謹慎的出版商敢於出版比亞茲萊的作品,比亞茲萊的經濟立刻陷於困頓。雪上加霜的是,他的肺病也重新爆發。
這時有兩個人向比亞茲萊伸出了援手,一個是虔信的天主教徒馬克一安德烈•拉夫洛維奇(Marc-Andre- Raffalovich,1864一1934年),一個是大膽的,也是臭名昭著的出版商萊奧納多•史密瑟斯(Leonard Smithers,1861一1907年)。拉夫洛維奇促使比亞茲萊最終阪依了天主教,史密瑟斯則支持比亞茲萊和亞瑟•西蒙斯(Arthur Simons,1865-1945年)一起創辦了《薩伏伊)}雜誌。《薩伏伊》是比亞茲萊的另一個重要創作期。比亞茲萊同時繪畫和寫作,創作了《在山下》、《理髮師歌謠》等文學作品,同時繪製了美妙的插圖。這一時期他還為許多文學名著,例如阿里斯托芬的《莉希翠塔》、蒲柏的《劫發記》、本•嬌生的《沃爾普尼》繪製了插圖。同時他也發展出變化更為豐富的風格。但《薩伏伊》不久也由於各種原因夭亡了。
生命晚期的比亞茲萊為了養病經常從一個地方搬到另一個地方,而大部分時間都居住在法國。1898年3一月16日,比亞茲萊在法國南部一家小旅館裡去世,年僅26歲。
藝術特色
比亞茲萊從小醉心於文學與音樂,並在這兩方面有著良好的素養,他的畫充滿著詩樣的浪漫情愫和無盡的幻想。他熱愛古希臘的瓶畫和"羅可可"時代極富纖弱風格的裝飾藝術,同時東方的浮世繪與版畫也對他的藝術道路產生了深切的影響。
當世紀末的英國畫家們沉溺於在古老傳說的故紙堆里找尋著美麗與溫婉的詮釋的時候,比亞茲萊卻用一種更新更絕對的方式表達他自己的藝術理念。"疏可走馬,密不透風"-黑白方寸之間的變化竟是這般魅力無窮,強烈的裝飾意味,流暢優美的線條,詭異怪誕的形象,使他的作品充斥著恐慌和罪惡的感情色彩。
無論從外形,還是藝術來說,都是上帝給唯美主義運動特意打造的一個貼切的句號。他淡金色的發簾,尖細的下頜,鋼琴家的手指,水晶植物般極度敏感,給我們留下的形象永遠是個少年。雖然患肺病的身體極度虛弱,他的靈魂確實像最頑皮的孩子一樣有生命力。他的作品結合了伯恩-瓊斯,安德里亞.蒙德烈和浮世繪的精神,形成了不可複製的獨特風格。比亞茲萊還成為《黃皮書》雜誌的美術編輯,“頹廢主義”在形象藝術中的頭號代表。他一輩子過著獨身生活,唯一的女模特是他的妹妹。比亞茲萊最後和王爾德一樣,死在一家小旅館裡,年僅26歲,牆上貼滿了他崇拜的義大利藝術家的銅版畫。
要理解比亞茲萊的藝術,就要理解以1894年創辦《黃皮書》為標誌的“頹廢主義”(decadence)運動。“惡與悲中的美”是頹廢者(decadent)追求的極致。他們宣稱要“發掘惡中之美”,波德萊爾要從“悲哀中提鍊金子”,而王爾德則把“悲哀當作唯一的真理”。
英國人H.傑克遜(H.Jackson)把這個發生於19世紀末,消逝於20世紀初的運動總結為:第一,怪癖和耽溺;第二,認為和技巧的;第三,自我中心的;第四,好奇心旺盛的。這四點準確地概括了比亞茲萊的風格。
頹廢主義運動在比亞茲萊去世後漸漸平息。但他的藝術直接影響了新藝術和後來的裝飾藝術運動,招貼畫自他之後進入藝術門類,插圖藝術界更是至今無人能出其右!
沒有一個藝術家,作為黑白畫的藝術家,獲得比他更為普遍的聲譽;也沒有一個藝術家影響現代藝術如他一般廣闊。"-"視為一個純然的裝飾性藝術家,比亞茲萊是無匹的。"這是魯迅先生在他自費出版結集的《比亞茲萊畫選》中對這世紀末的藝術家讚賞倍至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