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西漢末期,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農民起義女領袖呂母起義時的點將台——呂母崮,就在該鄉境內,至今尚存。1983年,在崮河崖村東南嶺周代遺址中,發現兩座春秋早期墓,挖掘出萊國銅器。東南部有歷史名鎮夾倉,明代曾置巡檢司,清末民初,商業十分繁榮。全市第一條大河——傅疃河在夾倉東南入海,傅疃公路橋是境內最大的公路橋樑。兗石鐵路斜穿境北,設奎山站。境內東部臨海而立的奎山三峰如筆架,號稱一縣之文峰,盛產小麥、水稻、地瓜、花生。
經濟概況
1989年,產水稻5770噸,居全市第二位。近年來以種 植和養殖為主的庭院經濟發展很快,效益較高。鄉辦企業有農機、建材等。該鄉交通方便,兗石鐵路、煙上公路從境內通過。1989年,全鄉總人口40043人,農民人均純收入84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