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奉敕翻經進表
竊聞冕旒康俗,鹹競前修,述作窮神,必歸睿後。皇帝造物,元猷遠暢,掩王城於侯甸,光貝葉於羽陵,傍啟譯寮,降緝鴻序,騰照千古,流輝萬葉。陛下纂承丕業,光敷遠韻,神用日新,賞鑒無怠。玄奘濫沐天造,肅承明詔。每撫庸躬,恆深悚息。去月日奉敕:所翻經論,在此無者宜先翻,舊有者在後翻。但《發智毗婆沙論》有二百卷,此土先唯有半,但有百餘卷,而文多舛雜。今更整頓翻之,去秋已來,已翻得七十餘卷,尚有百三十卷未翻。此論於學者甚要,望聽翻了。餘經論有詳略不同,及尢舛誤者,亦望隨翻,以副聖述。
作者簡介
玄奘(600或602~664年)唐初高僧,佛經翻譯家。俗姓陳,名褘,洛州緱氏(今河南偃師)人,13歲出家,玄奘為其法號。苦心研習佛家經典,四處訪師求學。在遊歷及研讀各派理論過程中,他發現疑難甚多,佛經譯本缺乏,屢見舛錯,遂決心西行佛教聖地——天竺求法解惑。於貞觀三年(629年)從長安出發,過玉門關,穿越戰亂不已的邊境,經中亞,進入北印度,跋涉高山雪嶺,荒漠流沙,歷盡艱辛。貞觀十六年(642年)在曲女城(今印度卡諾吉城)舉行的佛學辯證大會上,他為論主,獲譽甚高。貞觀十九年(645年)回到長安,歷時10餘年,行程5萬里。回國後,在唐太宗的支持下,先後主持弘福寺和大慈恩寺的譯場,並修大雁塔,以保存佛經。主持譯經75部、1335卷。授業弟子數千人,成為中國佛教法相宗的創始人。《大唐西域記》一書是他回國後,口述旅行中的豐富見聞,由弟子筆錄而成,是重要的歷史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