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來
雄崖所位於青島即墨市東北方向約45公里處,地處豐城鎮北7公里處的海濱。雄崖古城建於1402年。雄崖所枕山瞰海,東臨大海,西扼群峰。明洪武初年,為抵禦倭寇侵擾,朝廷令沿海郡縣設定衛、所,從廣東沿海一直伸延至遼寧沿海區域,雄崖所就是鰲山衛統轄的守御千戶所,當時稱為“雄崖守御千戶所”,簡稱“雄崖所”。雄崖所設有正、副千戶各2名、百戶5名,為世襲制,管領春戍軍252名,秋戍軍319名,守城軍51名,屯田軍77名。
如今,雄崖所村的李、王、趙、韓、陸、陳等姓氏即是當年所城守衛將士的後裔。雄崖所城牆已全部頹塌,僅於城東南尚存一段城牆殘基。現在村中的東西、南北兩條大街即為當年所城的主要街道。所城的東、北兩門已無跡可尋。南門經多次修葺,門洞和城樓尚為完好。城門外題額為“奉恩”,內題額為“迎薰”。西門現存的拱券形門洞系明代建築,長12.5米,外口高2.5米,內口高3.5米,底寬2.5米,門洞上方鑲一石額,題為“鎮威”。
雄崖所南門外題額為“奉恩門”,內門題額為“迎薰”,城樓至地面高約7米,石砌部分高約5米,石砌部分為白灰粘接,石砌以上部分則為磚砌,高約2米,拱券式城門內部為磚砌,從地面算高約6米,寬約3米,城上建有樓閣,從建城之初至今一直為一廟宇,有正房3間,兩側各有一間廂房,現在仍享有香火。登南門遠望,能看到附近山上的建於1389年的玉皇廟,玉皇廟的石砌無梁殿為古建築學的創舉。每年三月初九是舉辦廟會的日子,雄崖所南門外平地上便扎了戲台,熱鬧非凡。這一天,到雄崖所城樓上的廟宇進香的香客也是一年中最多的。經過六百多年風雨侵蝕,南門城樓塌陷多次,屢塌屢修。距今最早的一次塌陷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初。雄崖所城樓地面一側略高、一側略低,在城頂“奉恩”左側,也就是“迎薰”的右側,正是低矮處,在這裡間隔有兩處石砌排水口,每個排水口長40厘米,高5厘米。整座城池原為標準長方形,但屢次加固,內門“迎薰”左側現呈船頭狀。
遺蹟景觀
百年教堂
奉恩門內左側,保留有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雖為平房,但建築高大。據史料記載,1890年德國人即在即墨設點傳教,村民們曾經見過神甫騎著機車穿街過巷。如今這座中西方風格兼容的天主教堂是雄崖所一處倉庫所在。
老井石刻
雄崖所村西還有一口老井,外圍用石條拼砌,每根石條長約1.5米,在井口上形成“互”字狀,十分别致,井沿石條內壁四周,皆有題刻,兩側因打水磨損,字跡已殘缺不全。據現有題刻判斷,石條上刻的皆是當初捐資造井者的姓名。井壁題刻十分罕見,像是“功德碑”的一種變異,這也是雄崖所一處鮮為人知的人文景觀。
玉皇廟
在奉恩門上遠望,能看到遠處山頭上的一座玉皇廟,與南門城樓上的廟宇遙相呼應。據了解,該廟建於1389年,在“文革”中曾遭毀壞,後重修。廟中的石砌無梁殿十分獨特。建造於明代洪武年間,像一座哨所,高聳在豐城鎮雄崖所村西南的玉皇山巔。此廟主要由山門和神殿組成,結構緊湊,小巧玲瓏。神殿為歇山房頂,雕磚立脊,覆以陶瓦,環周磚椽承托疊澀密檐,仿木斗拱挑出殿角。殿堂有門無窗,券頂直邊,分內外兩間。內間設神龕、塑玉皇神像,外間塑諸神像,內牆繪製壁畫。山門為券頂門洞,門額題寫“玉皇廟”。立此俯瞰,丁字灣近在咫尺,雄崖所城盤亘腳下,遠山近海,黛巒碧波,盡收眼底。
其廟雖不恢宏,但它坐西面東的朝向卻是別具一格的。傳說:“天高皇帝遠、海低龍王近”,雖為玉皇修廟,但也不敢得罪龍王,所以建造者就把廟門東朝大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