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翁文堯十九員外中謝日蒙恩賜金紫之什

襲衣:古代行禮時,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 鱗鬣:指龍的鱗片和鬣毛。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受詔之日,精魄飛散,靡所投死。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奉和翁文堯十九員外中謝日蒙恩賜金紫之什
【創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黃滔
【作品體裁】七律

作品原文

奉和翁文堯十九員外中謝日蒙恩賜金紫之什
面蒙君賜自龍墀,誰是還鄉一襲衣。
三品易懸鱗鬣赫,八絲展起彩章飛。
夐為勝事垂千古,題作新詩啟七微。
嚴助買臣精魄在,定應羞著昔年歸。

詞語注釋

龍墀:借指皇帝。《敦煌曲子詞·望江南》:“數年路隔失朝儀,目斷望龍墀。”宋歐陽修《和劉原父從幸後苑觀稻呈經筵諸公》:“曉謁龍墀罷,行瞻鳳蓋翩。”
襲衣:古代行禮時,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禮記·曲禮下》“無藉者則襲”唐孔穎達疏:“凡衣,近體有袍襗之屬;其外有裘,夏月則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則皮弁之屬也。”
鱗鬣:指龍的鱗片和鬣毛。清王士禛《龍門閣》詩:“鱗鬣中怒張,風雨晝晦昧。”亦指魚的鱗片和背鰭。清屈大均《廣東新語·鱗語·黃雀魚》:“海人噪而驚之,化者十五,鱗鬣不開者不全化矣。”清李元《蠕范·物候》:“鱖……形扁而腹圓,大口大目,細鱗有斑彩,其斑雄明雌暗,皆有鬐鬣,鱗鬣皆圓,黃質黑章。”
精魄:精神魂魄。漢徐幹《中論·夭壽》:“夫形體者人之精魄也,德義令聞者人之榮華也。”《三國志·魏志·管寧傳》:“受詔之日,精魄飛散,靡所投死。”宋蘇舜欽《哭曼卿》詩:“唯君顏色不復見,精魄飄忽隨朝霞。”清朱仕琇《與林穆庵書》:“更念大兄磊磊自將,年齒尚縮,而識量德守何裕也,志氣精魄何長也。”

作者簡介

黃滔(840~911年),字文江,莆田城內前埭(今荔城區東里巷)人,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學家,被譽為“閩中文章初祖”。《四庫全書》收《黃御史集》10卷,附錄1卷。黃滔出身貧寒,志向遠大。青少年時代在家鄉的東峰書堂(今廣化寺旁)苦學,唐鹹通十三年(872)北上長安求取功名,由於無人引薦屢試不第,直到唐乾寧二年(895)才考中進士。其時藩鎮割據,政局動盪,朝廷無暇授官,及至唐光化二年(899),黃滔才被授予“四門博士”的閒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