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化農民畫

奉化農民畫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源於民間丹青畫,明清時期已廣為流傳,是一種民間藝術形式。

概述

奉化農民畫(現代民間繪畫)這一民間藝術形式,源於民間丹青畫,明清時期已廣為流傳。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農業學大寨和文化大革命期間,農村宣傳村史、村貌的展覽、壁畫、牆頭畫、憶苦思甜畫、村鄉遠景規劃圖等,又沿承、發展了這一畫種。改革開放後,奉化農民畫從宣傳畫逐漸走向欣賞性民間繪畫。

發展

奉化農民畫作者隊伍至上世紀70年代,發展到200多人,能進行創作的100多人,能獨立創作的60多人,曾參加省、市級以上展覽的30多人,參加全國與國外展覽的15人。目前主要作者為當地的農民、教師、幹部、工人、企業家和手工藝匠。
奉化農民畫隊伍組織機構健全,除有農民畫創作中心小組,還在桐照、鮚奇、葛岙、溪口、西塢等5個鄉鎮分設了創作小組,在桐照建立了農民畫村,在葛岙建立了壁畫村。
在當地眾多繪畫隊伍中,1989年12月由20多名繪畫骨幹組建的“奉化市現代民間繪畫社”,是其中主要代表。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奉化農民畫頻頻露面,成績不小:
1991年在奉化舉辦了“首屆中國民間剪紙繪畫藝術展”和“奉化現代民間繪畫赴國外參展作品展”;
2002年在寧波東方外國語學校建立了“奉化市現代民間繪畫創新示範基地”,並經常性地組織開展教育培訓活動;
2003年10月1日,《曬被單》、《納鞋樣》和《西瓜和爺爺》等120餘幅充滿田野情趣和生活氣息的奉化農民畫,在寧波市中山廣場舉辦了“田野的風--奉化農民畫進甬城展覽”;
2004年9月,農民畫作者陳德鴻在“第七屆中國藝術節全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建設成果展暨第二屆秀洲•中國農民文化藝術節‘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作品提名展’”中,被評為“2004中國現代民間繪畫優秀畫家”。
1988年2月,奉化為文化部命名為“現代民間繪畫畫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