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中國遊客在海外經歷的這些“奇葩”事,或讓人捧腹,或引人唏噓,或讓人苦笑,或令人深思。世態民情,文化衝突,難見奇事……不同的事件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小編現將這些光怪陸離的事件盤點分析,希望您在“獵奇”的同時,引發更深層次的思考。
飲食習慣
美國飲食
赴美自帶炊具不讓“中國胃”受罪
赴美旅遊的中國遊客越來越多,但很多人吃不慣美國飯菜,受不了老美無論吃什麼都端上一杯冰水,很多遊客甚至自帶爐灶,免得吃不習慣受罪。還有人走到哪都背一個燒水壺,就是為了喝一口熱水。
陳先生趁暑假到美國看望女兒,但陳先生卻吃不慣美國的食物,為不讓胃受“折磨”,他從北京出發時就炸了好幾罐北京炸醬帶到美國。到美國後,他又去超市買了一個火鍋爐,還買了小鍋和碗筷。父女倆白天遊玩,晚上回到賓館打開火鍋爐開始煮掛麵。中國人習慣於喝熱水,而美國幾乎所有的西餐廳都只供冰水,很多中國旅遊者不適應,只能自己想辦法。羅斯密的張小姐表示,美國賓館都不提供開水,父母到美國看她,不管去紐約還是去拉斯維加斯,旅行箱裡一定帶一個燒水壺,從來不嫌重。
小編點評
看來一方水土不僅養一方人,還養一方“胃”。雖然美利堅先進發達,但很多中國人就是吃不慣美式飯菜,飄洋過海,探親觀光,卻還得“另起爐灶”,自備飲食。沒辦法,誰叫咱們是一副中國胃呢。但在老美那裡,他們似乎並未意識到中美飲食文化的差異,將中國遊客的特點歸納為“住爛賓館、吃廉價飯、拚命買東西”。事實雖的確如此,但小編在此笑言,倘若美式飯菜能讓中國人欣然開胃,老美會不會把中國遊客的特點歸納為“一群吃貨”呢。
色情表演
色情表演
東南亞拒看色情表演被甩客
話說這“奇葩”事第二樁發生在中國遊客最喜愛的旅遊國家——泰國。新疆某諮詢公司組織14名員工及其家屬赴新馬泰旅遊,並同旅行社簽訂了一份《中國公民出境旅遊契約》,參加了6300元/人的12日品質團。然而,本應相當美妙的東南亞之行卻因一樁出乎意料的事件變了味。旅行團在前往泰國度假勝地芭堤雅島途中,地接導遊向大家介紹了島上的一些含有色情內容的特色表演,並明確告知,這些都是自費項目。在眾人因包含色情內容而拒絕觀看後,導遊放出狠話:“不參加這個自費項目,你們晚上住的地方就得自己想辦法。”隨後,導遊甩下旅行團離去。旅行團眾人憤慨不已,歸國後立即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旅遊局投訴,後對調解不滿意,選擇用司法手段維權。最終,法院判決旅行社賠償該諮詢公司9200元。
小編點評
當今世界各個文明國度,皆尊重契約,尊重個人意願,禁止強迫行為。旅行社為遊客提供服務而從中獲利是天經地義的事,但這一切必須遵照事先訂立的契約。如果那份契約里明文約定“遊客在海外觀光期間,必須參加地接導遊介紹的自費項目,否則導遊便可棄團離去而無需擔負任何責任”,則該旅行團在泰國之遭遇自然怪不到旅行社頭上。但既然契約里並無約定,旅行社就不應當“勾結”外國導遊,用各種“陰招”榨取遊客錢財,讓本國遊客受氣吃虧。這種行為違背了商業倫理和相關法律,嚴重侵犯了人權,理應被痛打五十大板。
美容陷阱
美容陷阱
在日本遭遇“美容陷阱”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沒有天生的美貌,有人就想通過技術手段來彌補一番。近年來,日本整容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糾紛不斷,很多中國遊客也因為誤信所謂的“先進技術”,赴日本整容上當受騙。日前,日本消費者廳呼籲,容的人在手術前要多收集情報,慎重判斷。
據日本消費者廳介紹,有關整容手術後臉部紅腫等原因前來投訴的件數,從去年1月截至今年1月大約有300件,逐年增加。消費者廳分析了近4年的大約1200多例投訴,持續1個月以上臉部留有症狀的投訴大約占18%。這些投訴中,“去除皺紋”有54例,為數最多;其次是“去除雀斑”,有30例;“脫毛”有28例等。還有臉部的紅腫消不下去、留有疼痛感,雀斑的顏色變得更深等投訴。而且,當事者幾乎都是女性,集中在25歲至35歲之間。赴日本整容的中國遊客中,這種情況也屢見不鮮。今年春節期間,來自大連的鄒女士在國內看到相關廣告後,到東京一家美容醫院做了去除皺紋的手術。但術後不到兩周,臉部就開始大面積紅腫,而且疼痛難耐。而此時鄒女士已經回國,跨國交涉的成本非常巨大,至今也沒有結果。
小編點評
對美之追求,可謂不分男女,不分種族,誰不想擁有一副華麗的外表?然而,整容畢竟是手術,是手術就有風險,有成功必然有失敗。如文中的鄒女士便想,東鄰日韓,素稱發達,整容技術想必高超。於是,欣然東渡,快意整容。孰料日韓之人,技藝固然精湛,畢竟難及天工。即便對美容醫院精挑細選,慎之又慎,整容悲劇亦難完全避免。因此,小編在此奉勸愛美人士,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整容之前,還須三思。
大鈔被拒
拒收大鈔
在美遭遇“錢太大”拒收
在一般人想來,鈔票自然是愈多愈好,面額愈大愈妙,但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在全世界最財大氣粗的美國,有個地方卻偏不如此。在那裡,20元以上的美元現鈔卻可能“不是錢”,當地很多商家拒絕接受20元以上的現鈔,不但讓本地民眾不便,外國遊客更是困惑。這個地方就是美國南加州。倘若您不信,請看下文:
一群正在洛杉磯度假的中國遊客日前到迪斯尼旅遊,中午艷陽當頭,口乾舌燥,大家擠到附近一家全美連鎖的鮮榨果汁飲料店買冰飲解渴消暑。
“一杯果汁4元出頭,我給他50元,他卻一直搖手”,方先生曾兩度來美,從來沒有遇到這種情況“我的錢是真的”,方先生和朋友用不流利的英語試圖向收銀員說明,手中的美元都是出國時從中國的銀行換來,不會有假,而且這50元是前一天購物時從美國商店找回來的,怎么會假?結果解釋半天,收銀員依然搖手。中國遊客的50元還是沒能買到4塊錢的果汁。
無獨有偶,家住巴沙迪那的張先生說,不久前他的孩子也是要喝鮮榨果汁,自己給了孩子一張100元整鈔。孩子高興拿著大鈔跑去店裡,卻很快兩手空空出來。“我當時還以為是錢太大,店員不相信孩子”,等在停車場的張先生這回親自和孩子一同再去,沒想到店員跟他說,“我們不收100元”。有錢買不到東西,張先生相當生氣,找來店長理論。“我們確實只收20元或以下的現金,50或100元鈔票都不收”,店長隨手翻出收款機底下的一張小卡片振振有詞:這是我們總部的規定。在美國居住10多年,張先生說,第一次遭遇“有錢不能用”。
有錢買不到東西,還不止零售商家,甚至一些大型加油站也開始拒絕接受20元以上的現金,讓民眾寸步難行,哭笑不得。“我們全家六口上周趁國殤日去紅杉公園旅行,半夜差點露宿街頭”,亞凱迪亞何先生說,他們當時在一家全國連鎖的大型加油站加油,同樣因“錢太大”被拒門外。
小編點評
中國遊客在南加州遇到的“大鈔被拒”一事,令小編想起了一個偉大的真理:“金錢不是萬能的”。應該在這個真理後面附加一句:“尤其是大鈔”,如此,該真理就完美了。當然,上面只是調侃。據說,南加州之所以會出現這類奇事,是因為那裡劫匪活動猖獗,且劫匪對大鈔興趣十足,不屑於搶奪小鈔。如此情形下,當地商家只好拒收大鈔,以求“平安自保”。
貪占便宜
假冒夫妻
為求特殊優待 假冒夫妻馬爾地夫“度蜜月”
近年來,擁有碧海、藍天、美麗海島的馬爾地夫成為不少中國人出國旅遊的首選。不過有媒體報導,前去遊玩的不少中國遊客除了準備錢物,還會做個假的結婚證明,為的是享受馬爾地夫為新婚夫婦提供的免費特殊服務。這是真的嗎?一位在馬爾地夫遊玩的遊客近日發微博抱怨,同行的中國遊客中有6對假冒夫婦,其中有“一位老年女性及其成年兒子”,還有一對姐妹稱自己是同性夫妻。這聽起來很是讓人尷尬。
實際上,為了吸引更多遊客,馬爾地夫不少酒店的確推出了優惠舉措:只要提供不超過半年的結婚證明,你就可以享受“蜜月待遇”,這些措施往往非常有吸引力。記者在採訪了國內一家旅行社的客服人員後發現,中國遊客偽造結婚證件的行為的確存在。更有媒體報導,北京組織馬爾地夫游的中介估計,中國所有度蜜月的遊客中,造假的約占一半。
真的有那么多么?倒是值得懷疑。不過專家認為,在國際的旅遊環境當中,一個中國人的表現都有可能被當地的社會認為是代表著一定的群體性現象,這種情況一定會有,但關鍵是,不在於這種情況有多少,而是中國的整個社會文化如何來看待這種現象。
小編點評
為貪占便宜而鑽空子的行為,的確經常發生,但不成想國人竟把這種優良傳統發揚光大到遠離神州千萬里的馬爾地夫。小編常耳聞同胞譏笑西方人蠢笨,原因大多是西方人在不違法的情形下,有空子不鑽,有便宜不占,呆板地恪守道德。但細細想來,以西方人所表現的優異智力,豈不懂得去鑽空子、占便宜?事實是,西方人的生活一般富足無憂,所受教育大都良好,故其行為舉止習慣於遵法度,守道德。
四處塗鴉
浮雕上塗鴉
中國遊客在埃及神廟寫“到此一游”
日前,網友“@空游無依”發微博,稱在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看到了“×××到此一游”幾個字,“我們試圖用紙巾擦掉這羞恥,但很難擦乾淨,這是三千五百年前的文物呀。”過後,又有網友發微博稱,在埃及浮雕上刻畫的人,很可能是來自南京的一名學生。同時,還公布了這名孩子的出生年月和曾經就讀的學校等個人信息。不少網友表示,如果確實是這個學生所為,希望孩子和家長能就此道歉,畢竟這一行為太不應該。也有網友認為,如果當事人的身份確實是學生,就不應該公布他的個人信息。還有網友指出,“旅遊時四處塗鴉,刻上到此一游,這是很多中國人的常見行為,對一個孩子來說,模仿一下,他可能並不清楚這意味著什麼。有時候,甚至就是覺得好玩和調皮。”
事件發生不久,一位中年男子便打進媒體新聞熱線,稱要為“到此一游”事件道歉。當記者見到孩子的父母時,孩子的母親流淚不止,他們對孩子去埃及旅遊,以及當時在浮雕上塗鴉的具體時間和情景,並不願意多說,只是稱是在孩子年紀小的時候發生的。
“孩子犯錯誤,主要責任在大人,是我們監護不到位,平時教育得不好,我們和孩子向關注此事的人道歉,也向埃及方面道歉。”孩子的父親稱,這事在網路上傳開後,他們心裡很內疚,希望通過媒體為此事道歉。
“從小帶他到外面玩,常常看到類似的情況,但我們沒有想到告訴他,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孩子的模仿能力太強,家人帶他去埃及玩時,也沒有管好他。”說到這,孩子的母親已泣不成聲。
小編評論
到某地觀光,順便刻下“到此一游”,似乎成了中國旅遊文化中的一種陋習,很多國人並不覺得此舉有何不妥。但人們判定是非的標準並非恆久不變。在傳統習慣中無可厚非的行為放到現代社會中,或許就成了過錯甚至是犯罪。為了滿足自己的片刻歡愉不惜損傷人類文明瑰寶,這種行為理應受到譴責,但當事人只是個孩子的事實卻提醒我們,此前他很可能沒有真正接受過愛護文物、文明旅遊的教育,他的過錯並非出於惡意,而是出於無知。這件事警醒國人:素質教育,一定要從娃娃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