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別名】木棉蚜蟲。
【目科】同翅目,蚜科。
【學名】aphisnerii
【分布】汀蘇、浙江、上海、安徽、福建、台灣、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等地區。
【危害對象】夾竹桃、黃花夾竹桃
【危害症狀】以成蚜、若蚜密集於夾竹桃、黃花夾竹桃的嫩梢、嫩枝吸食汁液,嚴重影響新梢生長,造成葉片發黑、僵化,花蕾和花發育不仝,開放失常,還帶誘發煤污病。
形態特徵
(1)無翅孤雌蚜:體卵圓形,長2.3毫米,黃色或金黃色,如香蕉皮。體表有網紋,中額瘤隆起,頂端平,額瘤隆起高於中額瘤。觸角深色,有粗瓦紋;喙達中足基部。腹管長筒形,有瓦紋,長為尾片的2倍;尾片舌狀,中部縊縮,有長曲毛11~14根。
(2)有翅孤雌蚜:體長卵形,長2.1毫米,寬1.0毫米;頭、胸黑色,腹部較淡,有斑紋。觸角為體長的四分之三,第三節有大圓形次生感覺圈5~11個,分布在端部四分之三處或全節。喙達後足基部;翅脈粗黑,正常;腹管長筒形,尾片舌形,有長曲毛13~19根。
發生規律
夾竹桃蚜一年發生20多代,以成蚜、若蚜在夾竹桃頂梢芽腋及縫隙處越冬。4月底5月初開始活動危害;5~6月蟲口數量最多,繁殖最快,同時出現無翅孤雌蚜、若蚜和有翅孤雌蚜;有翅孤雌蚜可轉移擴散到附近植株上,繁殖危害;7~8月因溫度過高和各種天敵的制約,蟲口密度明顯下降,至9~10月,氣溫開始下降,天敵減少,蟲口再次同升;11月中、下旬逐漸減少,分散隱匿,開始越冬。夾竹桃蚜蟲從5月開始常群集新梢.不僅排列較齊,而且“行動一致”,即在密布蚜蟲的枝梢上稍有振動,其腹部就左右搖擺2~3次,很整齊,幾乎無先後,這在蚜蟲中較少見。
防治方法
(1)藥劑防治:在春、秋兩季,可噴施10%蚜虱淨超微可濕性粉劑3 000~5 000倍液,或噴20%氰戊菊酯乳油4000~5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
(2)生物防治:保護和利用天敵昆蟲,例如橫斑瓢蟲、異色瓢蟲、龜紋瓢蟲、麗草蛉、大草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