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䴉,也叫朱鷺,俗名紅鶴,古稱旋目。它是我國的I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上最為珍貴的一種動物,被譽為東方鳥類的明珠。
朱䴉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67—69厘米,體重1.4—1.9千克,體態秀美典雅,行動端莊大方,十分美麗動人。與其他 類不同,它的頭部只有臉頰是裸露的,呈朱紅色,虹膜為橙紅色,黑色的嘴細長而向下彎曲,後枕部還長著由幾十根粗長的羽毛組成的柳葉形羽冠,披散在脖頸之上。腿不算太長,脛的下部裸露,顏色也是朱紅色。一身羽毛潔白如雪,兩個翅膀的下側和圓形尾羽的一部分卻閃耀著朱紅色的光輝,顯得淡雅而美麗。由於朱 的性格溫順,我國民間都把它看做是吉祥的象徵,稱為“吉祥之鳥”。
朱䴉生活在溫帶山地森林和丘陵地帶,大多鄰近水稻田、河灘、池塘、溪流和沼澤等濕地環境。性情孤僻而沉靜,膽怯怕人,平時成對或小群活動。朱䴉對生境的條件要求較高,只喜歡在具有高大樹木可供棲息和築巢,附近有水田、沼澤可供覓食,天敵又相對較少的幽靜的環境中生活。晚上在大樹上過夜,白天則到沒有施用過化肥、農藥的稻田、泥地或土地上,以及清潔的溪流等環境中去覓食。主要食物有鯽魚、泥鰍、黃鱔等魚類,蛙、蝌蚪、蠑螈等兩棲類,蟹、蝦等甲殼類,貝類、田螺、蝸牛等軟體動物,蚯蚓等環節動物,蟋蟀、螻蛄、蝗蟲、甲蟲、水生昆蟲及昆蟲的幼蟲等,有時還吃一些芹菜、稻米、小豆、穀類、草籽、嫩葉等植物性的食物。它們在淺水或泥地上覓食的時候,常常將長而彎曲的嘴不斷插入泥土和水中去探索,一旦發現食物,立即啄而食之。休息時,把長嘴插入背上的羽毛中,任憑頭上的羽冠在微風中飄動,非常瀟灑動人。飛行時頭向前伸,腳向後伸,鼓翼緩慢而有力。在地上行走時,步履輕盈、遲緩,顯得閒雅而矜持。它們的鳴叫聲很象烏鴉,除了起飛時偶爾鳴叫外,平時很少鳴叫。
春季是朱䴉的繁殖季節,這時成年的雄鳥和雌鳥結成配偶,離開越冬時組成的群體,分散在栓皮櫟樹等高大的喬木樹上去築巢、產卵。這時它會用嘴不斷地啄取從頸部的肌肉中分泌出來的一種灰色的色素,塗抹到羽毛上,使它的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等都變成灰黑色。它的巢很像一個圓盤,十分簡陋,外徑73厘米,內徑53厘米,深8厘米,距地面高度為5—20米。巢由樹枝架成,裡面墊以玉米桿、蕨類、細藤條、草葉及草根等,有時也利用舊巢。每窩產卵2—4枚,卵的大小約為65×45毫米,卵重70克左右,表面是藍灰色或淺綠色的,上面帶有黑褐色的斑點。雄鳥和雌鳥輪流孵卵,孵化期大約需要28天。親鳥在孵卵期間經常翻卵、晾卵、理巢等,孵卵時縮曲著頸部或將頭部盤起來,有時站立起來舒展翅膀,或者抖動身體。但巢中往往只有一隻親鳥,不孵卵的另一隻親鳥並不在巢邊護巢,夜間則到其他樹上去棲息。雛鳥為晚成性,剛孵出時上體被有淡灰色的絨羽,下體被有白色絨羽,腳為橙紅色。出殼後由親鳥輪流將口中半消化的食物吐出餵養,性急的雛鳥們則爭著把長喙伸進親鳥的嘴裡,親鳥則使勁抖動著脖子,使食物儘快地吐出來。親鳥在育雛的前期每天返回巢中的次數為7—9次,隨著雛鳥的迅速生長和對食物需求的增加,後期則增加到每天14—15次。餵完食物後還要幫助雛鳥清理糞便,方法是叼走巢底的樹枝,使糞便漏到下面去,或者把沾有糞便的碎鋪墊物叼到巢的外邊,然後再叼來新的巢材和鋪墊物來補充。雛鳥在親鳥的精心哺育下生長很快,60天后就能跟隨親鳥自由飛翔了。性成熟的年齡為3歲左右,壽命最長的記錄為17年。